“在开平,上规模的养蛙场并不多,近10年来,这项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我是最早在开平养蛙的,已经有15年了,算得上是蛙类养殖的‘老手’。”63岁的张瑞迪拥有开平目前最大的养蛙场,他养的蛙营养高、肉质鲜美,吸引了全省各地不少养蛙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比起海南、湛江等地,开平的养蛙行业发展太慢了。”张瑞迪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养蛙技术,有关部门也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从而发展壮大开平的养蛙业。 养蛙人增多 虎纹蛙掉价 张瑞迪是开平水口镇向阳村委会的“名人”,叫他“蛙王”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向阳蛙场”每年养殖虎纹蛙达15万公斤,是开平地区规模最大的养蛙场。“每年我要卖10多万公斤的虎纹蛙,主要销往广州。” “节假日,虎纹蛙的销售量是最大的,但价格却不是最高的。虎纹蛙平均每公斤的成本是7元,平时可卖到十四五元/公斤,好的时候能买到21元/公斤。但到了节假日,其他地方的养蛙场也纷纷供应虎纹蛙,量一多,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他说,2007年到2009年,在广东地区,养蛙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一直上不去,竞争很激烈,最低的时候1公斤虎纹蛙才卖5元,那几年他年年都亏本。不过今年情况好了很多,之前亏的钱都赚回来了。 研究新技术 控制成长期 “为什么今年的生意好做了?”记者向张瑞迪提出了问题。“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不是在一轮大战之后,很多养蛙场被迫退出市场了呢?”张瑞 迪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养蛙场底子厚、技术高,经受住了考验。 “一般来说,根据蛙的成长期,一年可以卖3批,最后一批是年底。我认真研究出了一门技术,可以控制蛙的成长速度,所以别人的蛙还在产卵期,我的蛙就已经卖到市场去了。”张瑞迪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商业秘密”,与一般的养蛙场错开上市时间去争夺市场,是他制胜法宝。 壮大养蛙业 盼专家引路 “虎纹蛙营养价值高,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比较好。由于养殖蛙类需较高的技术含量,在开平地区,这个行业还是比较落后的。”张瑞迪告诉记者,目前,在开平本地一共有六七家养蛙场,但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直接供应本地的酒店和市场。而在惠州、湛江等地,大型的养蛙场就有上百个,年销售量几十万公斤,养的蛙还销售到外省去。 “虎纹蛙有大吃小的恶习,应一次性放足同规格的蛙数,饲养2-3个月后要把个体大的分开。养蛙的温室很讲究,有地热,有温控设备,每日要定时计量五六次温度……这些是养蛙前应该了解的最基本的知识,但在开平,一些初养蛙的人并不知道。”张瑞迪说,养蛙其实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没点经验很容易碰壁。 “其实,开平有很好的养蛙气候,是很适合养蛙的,但开平没人带头去搞这个产业,缺少这方面专家,挺可惜的。”张瑞迪认为,开平地区之所以没有形成养蛙的气候,很大原因是缺乏技术的指导和支持。他建议,有关部门引进这方面的技术,聘请专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发掘市场,在开平范围内形成一个蛙类养殖的好环境。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