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白蕉海鲈滞销超5万吨 专家呼吁完善产业链

2013-3-30 09:00|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3606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综合

摘要: 珠海渔业协会秘书长杨景进昨天向记者透露,珠海白蕉地标产品白蕉海鲈目前滞销量已超5万吨,3000家当地养殖户亟待抛售,回流资本,处境堪忧。对此,珠海部分大型超市、土特产店紧急救市,帮扶滞销产品,白蕉海鲈今起低 ...
专家呼吁完善产业链


  一连几天的阴雨,像是下在了何卫冲的心里。
  
  不时听到有爱心人士前来团购海鲈的消息,这让他心里感到有些温暖,但还不足以让他的眉头舒展。
  
  何卫冲是白蕉镇灯一村一位普通的鲈鱼养殖户。这段时间以来,塘里打上来的鲈鱼,每销售一斤亏损2元钱。
  
  他的身后,是自家的30亩鱼塘,鱼塘周围,是更多更多的鱼塘,纵横密布。
  
  越来越便宜的“富贵鱼”
  
  在白蕉,曾流传着很多因海鲈致富的故事。比如,因为海鲈卖得好,致富的村民们比赛盖新楼,团购买豪车。海鲈因此在这里被叫做 “富贵鱼”。
  
  “养白蕉海鲈就像做股市生意。行情涨时,不舍得出手,一旦开始跌,总盼望着涨回来,跌深了,又舍不得割肉。难啊!”同村的养殖户陈健雄坦承。
  
  陈健雄告诉记者,白蕉海鲈的养殖风险除了不可预测的台风等气候因素,最大的风险就是市场和价格。
  
  陈健雄去年养了10多亩海鲈,长势还算良好。由于没有合适的价格,越长越大的海鲈一直留在鱼塘里“待嫁”。去年,11月底,陈健雄狠心以7元/斤出了一塘。他原本盼望着市场有好的转机,没曾想到,一斤半上下的白蕉海鲈塘头价如今已跌至5.1元/斤,而成本上升到了7.5元/斤。这就意味着,每卖1斤鱼要亏损2.4元。这种情况下,养殖户自然惜售,但鱼留在塘里一天就要吃一天饲料,各种养殖的成本继续在增加。
  
  开春了。陈健雄和不少的养殖户一样,终于熬不住,还是把剩下的另一塘鱼出清了。陈健雄说:“亏损在60000元以内吧,情况不算最坏的。”
  
  像灯一村这样的水乡,近年来,村里大部分人都从事水产养殖,田也挖成鱼塘了,真正种田的村民已经很少。然而,养殖海鲈也让一些村民寒了心。
  
  但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养殖户们缺乏科学引导,只知道自己养殖的海鲈是销售到山东,却不知道山东市场在哪,山东销售海鲈价格多少?由于缺乏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反馈,无法科学地预测第二年海鲈市场行情,只是看到去年养殖海鲈效益好,就盲目跟从养殖,造成养殖海鲈周期性出现养殖量相对过大。
  
  尚在深闺的“地标”
  
  2009年,白蕉海鲈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珠海市首个“地标”产品。但这一利好在刺激了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并没有明显拓宽海鲈的销路。
  
  据了解,当前,白蕉海鲈85%的产品销往山东省,销售渠道极为单一,近年也没有进一步扩宽,出现了销售渠道无法适应现有鱼类养殖规模的情况。同时,珠海的海鲈的深加工能力有限,在海源水产贸易有限公司成立十年之后,斗门才出现第二家大规模深加工海鲈的公司。
  
  海源公司总经理王锦源也是斗门水产流通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当年的困难,计划将各个理事联合起来,以保底的价格收购即将上市的海鲈,平抑收购价,让养殖户“喘口气”。
  
  从2000年公司成立以来,这已经是王锦源的第五次“救市”行动。去年2月,面对鲈鱼价格的大幅下滑,海源把珠海市内的所有空闲冷藏库租完,以保底价收购海鲈,全面开动海源两家工厂,3个多月共加工冷藏海鲈鱼3000多吨。当年5月18日,由于南海休渔期和海鲈鱼存塘量减少的利好,在不到一周内,海鲈价格猛涨每公斤2元多,基本能保本。海鲈鱼价格又一次渡过难关。
  
  但他同时坦言,这样的行动还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花大力气拓展市场。他计划在省会城市开展免费品尝海鲈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海鲈的鲜美。
  
  ■ 政府行动
  
  政府将拿出1600万元为“白蕉海鲈”擦亮品牌
  
  从今年起,市级财政将连续四年,每年安排海鲈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不低于400万元/年,四年累计不低于1600万元,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相关负责人解释,今年的扶持资金由市财政部门在下半年预算调整时作出统筹安排,主要用于白蕉海鲈产业化的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产品专用标志运用、加工流通、对外营销等。
  
  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倡导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到白蕉海鲈产业化建设中来,擦亮“白蕉海鲈”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以带动万山鲍鱼、横琴蚝、斗门南美白对虾、莲洲罗氏沼虾、斗门笋壳鱼、平沙罗非鱼等珠海特色海鲜产品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 专家观点
  
  苗种销售都要依赖外地很被动
  
  应完善产业链 加强龙头带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余德光认为,珠海的海鲈养殖整体情况是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海鲈苗种培育没有跟上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养殖的“七星鲈”其苗种还要依赖福建等地输入,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相对缺乏,农村合作社发展不够健全,也使得养殖户在整个海鲈销售的产业链条环节比较弱势、被动,议价能力十分有限。为此,加强产业扶持,完善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尤显重要。
  
  另外,养殖品种的选择与市场消费习惯等也对白蕉海鲈的销售情况有细微影响。在广州的海产市场,一斤左右的加州鲈每天销量就十分可观。与广东本地消费者偏好生猛海鲜相比,多以冰鲜或加工半成品形式上市的白蕉海鲈,本地市场占有比例不大。因此,白蕉海鲈长期依赖山东市场也是产业发展一缺陷。一旦山东市场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影响到整个海鲈产业,尤其是价格。因此,如何让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也是值得海鲈养殖户反思的问题。
  
  ■ 行业声音
  
  建大宗水产品价格预警 对养殖户不要拉闸断电
  
  市渔业协会会长池益群认为,可逐步建立大宗水产品的价格预警预报机制。即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与苗种、饲料、经销商、企业等生产经营者以及市场行业信息收集,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变化趋势等,有计划实行错峰养殖和错峰出鱼。
  
  同时,可借鉴浙江等地区经验,开展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以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学习佛山三水区经验,推进“政银保”等金融惠农业务,解决好水产养殖业融资难、向民间借贷、利息压力太大等问题,为水产养殖业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当前海鲈的困境,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帮扶养殖户一把。如,供电部门能否给予欠交电费的养殖户一定的缓冲期,不要拉闸断电。
  
  ■ 调查纵深
  
  向外销路单一 本地深加工不足
  
  珠海水产品加工业产能尚需扩大
  
  海鲈的困境只是珠海鱼类养殖业的一个缩影。
  
  罗非鱼、美国红鱼、黄鳍鲷……相似的命运一再上演。
  
  2009-2011年我市水产养殖业鱼虾养殖迎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在巨大经济效益的刺激影响下,2012年初我市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的热情大增,进入2012下半年以来,随着养殖产品的集中上市,上述品种售价持续走低,很多养殖户出现了经营困难。
  
  一方面,由于鱼类养殖产品集中上市,造成局部时段供大于求。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鱼类养殖面积增长过快,国内外销售市场尚未拓宽。以美国红鱼为例,当前养殖面积7000亩,比2011年增加了4000亩,但在销路方面70%的产品是销售到湛江。
  
  另一方面,水产品加工厂产能不足,难以满足现代渔业发展需求。目前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厂11家,其中较具规模的有海源、北极品、国洋、广达、华之源等几家,全市水产加工品年产量约2.5万吨左右,而全市水产品年总产量已达到20万多吨,每年收购用于加工的水产品原料在3.4万吨左右,水产品加工率约16%,水产品加工厂产能严重不足。以罗非鱼为例,目前我市加工厂只能解决平沙罗非鱼基地养殖产量的30%左右,其余大部分罗非鱼均由外地厂家收购,水产品加工业对养殖产品销售的带动有待进一步提升。(记者 陈翩翩 种筱娜 实习生 叶骞 钟凡)

       【关键字】:水产网 白蕉海鲈 水产网站 水产养殖网
12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