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长江鱼竭:14万渔民基本生活难保

2013-4-5 08:33| 发布者: Say-say| 查看: 41405| 评论: 1|来自: 时代周报

摘要: 长久以来,长江哺育和支撑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可是,在无休止的索取之下,作为长江“原住民”的鱼类却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困境。目前长江鱼类的天然捕捞量不足5万吨,资源量已不足以支撑长江流域14万多渔民的基本生活。 ...
长江物种四大“杀手”

  
  在业内专家们看来,渔业资源衰竭、长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主要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水域环境污染和挖沙等四大因素的影响。
  
  “渔类资源与家禽家畜最大的差异在于,渔类资源几乎依赖野外资源的供给。”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曾告诉时代周报。
  
  “鱼类的基因在人工饲养过程中是不断退化的。”曹文宣说,因此在鱼类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必须不断补充野生的鱼卵资源进行繁殖饲养。基于鱼类基因的这种特性,如果野生鱼类资源受到破坏,影响将是一连串的,并且很难恢复。
  
  在曹文宣看来,正是人类的酷渔乱捕直接阻断了渔类野外资源的供给,鱼要有一个成长周期才能繁殖,但目前,长江捕捞的绝大部分家鱼都是仅生长半年左右的当年幼鱼,有些幼鱼不足两个月就被捕获。
  
  “毁灭性捕捞,导致长江渔业资源渐渐枯竭,江豚食物严重匮乏。而捕捞工具,亦会直接造成江豚受伤、死亡。”曹文宣说。
  
  水电工程建设、围湖造田、采砂作业、疏浚航道等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同样巨大。多年的研究显示,长江四大家鱼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涨水过程,洪峰是四大家鱼繁殖的必要条件;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段的涨水时间、涨水次数较天然河道时有较大改变,而水温与水文变化,直接导致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时间推迟与规模下降。
  
  对此,翁立达特别解释长江鲥鱼几乎灭绝就同江西赣江上的万安水电站的建设有关。翁称,长江里鲥鱼最重要的产卵场就是在赣江,“1986年万安水电站大坝开始截流,直接淹没了产卵场,鲥鱼还能有存活的可能?”
  
  在赵依民看来,不仅是大坝建设,更多的是一些湖泊和支流上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直接阻断了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特别是下泻水流、水温发生变化,已不能满足鱼类产卵要求。”
  
  水域污染亦是长江鱼殇的“祸首”之一。有数据显示,2009年,长江流域污水排放总量为333.2亿吨,比2003年增加21.9%,排污主要集中在太湖水系,洞庭湖水系,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宜昌至湖口、鄱阳湖水系,宜宾至宜昌和汉江地区,占2009年排放总量的80.1%。
  
  据统计,我国长江沿岸有40余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产业对于长江岸线的侵占,在下游尤其明显。近年来的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以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江段为例,时代周报记者初步统计,不足200公里的江段分布的化工企业就高达100多家。
  
  “另外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加上在运输化学品船只翻沉事故中大量硫酸、甲苯酚等化学品倾覆入江,同样加剧了长江水质的恶化。”赵依民说,尽管这几年排污有所缓解,但是鱼类在这样的水质下活下去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挖沙无序化,挖沙后也没有相应的生态恢复机制,严重破坏了鱼类生存环境。
  
  统一联动才是出路
  
  虽有多种法律法规,长江水利委员会每年还会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但在多数专家看来,长江鱼的保护艰难依旧。在赵依民看来,现在还不是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破坏最严重的时期,“真正严重的问题会出现在今后5-8年”。
  
  “南水北调,数不胜数的大坝建设,运转不休的挖沙船,无法统计的化工污染……我们对于长江的索取那么厉害,可以想象,按照国家2020年人均收入倍增计划,这些索取有增无减。如此一来,长江里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希望肯定很渺茫。”赵依民说。
  
  “归根结底,应该转变发展思路。牺牲资源环境,连人类都难以承受,更何况长江里的各种珍稀鱼类呢?”环保学者汪永晨告诉时代周报。
  
  翁立达同样深有感触,“长江里的多数鱼类,从产卵到繁殖,都需要很好的自然环境——包括洪峰和温度,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建大坝发电,人为地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结果延续了千万年的种群濒临灭绝。”
  
  翁立达提到,当年制定三峡大坝环评报告时,长江委特别要求三峡大坝每年根据长江鱼类的自然生长环境,制定调度计划,以满足四大家鱼和长江三鲜—鲥鱼、刀鱼和河豚的生存需要,“报告书里面倒是写了,可是后来操作过程中完全没有遵守。”
  
  “企业是各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地方政府需要时刻在GDP和环保间作出取舍时,企业通常会是留的一方。”翁立达说。早在2006年,一些环保学者曾力促江豚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农业部官员也有意促成,但地方政府不支持,理由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长江绵延19个省市区,在370多种鱼类中,又有洄游、半洄游等不同的生活特性,洄游距离也各有不同。由此,鱼类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携手,进行综合流域管理。
  
  在翁立达看来,长江鱼类保护,最难的还在于统一联动,“渔业保护不仅关乎渔业,更关乎航运、水利、电力、环保等多方利益,不仅关乎上游,还关乎下游。”
  
  “各利益方出发点不同,很难得出共同结论。”赵依民说,“这时候谈鱼类保护就显得很苍白,毕竟,鱼类保护部门无法参与其他部门的决策。”
  
  “就长江流域来说,每年制定的保护与发展报告,与其说是保护规划,不如说是发展规划。眼看着长江里的资源衰竭,各个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反思,各种水上工程还是纷纷上马,这种制度思想下,长江渔业资源的衰竭不是杞人忧天。”赵依民说。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1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也没度日特务 2013-4-5 09:04
只说不做,不靠谱。可怜我国的鱼类资源而已。竭泽而渔,最终的结果就是无鱼可捕。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