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长江鱼竭:14万渔民基本生活难保

2013-4-5 08:33| 发布者: Say-say| 查看: 41363| 评论: 1|来自: 时代周报

摘要: 长久以来,长江哺育和支撑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可是,在无休止的索取之下,作为长江“原住民”的鱼类却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困境。目前长江鱼类的天然捕捞量不足5万吨,资源量已不足以支撑长江流域14万多渔民的基本生活。 ...
急需建立“退捕还鱼”机制

  
  除了诸多部门间的沟通难题,鱼类保护还深受资金短缺之困。按照测算,“十二五”期间,长江水生生物保护需要130亿元的资金投入。
  
  4月1日中午12点,是这次长江禁渔开始执行的时刻。“随着长江渔业资源日渐萎缩,禁渔成为必要手段;而4月—6月不仅是四大家鱼等常见鱼类交配产卵繁殖期,也是螃蟹、刀鱼、河豚等洄游产卵季节,选择这段时间禁渔,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各种鱼虾蟹的正常繁殖。”常州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吴建敏告诉时代周报。
  
  “今年,我们以常州市所辖长江、太湖、湖、长荡湖、天目湖为主体投放3800万尾鱼苗,2012年是2550万尾。不仅如此,我们对每条渔船的补助将达到2500元左右,共计25万元。”吴建敏说。
  
  截至2012年,常州已经连续11年为渔民下拨禁渔期困难补助,累计补助经费达317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江面无违规渔船,水下无违规网具,市场无违规江渔的禁渔目标。”吴建敏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常州段,这一次长江沿岸的各省市都加大了对护渔的力度。以长江中游的武汉为例。武汉市有捕鱼船400多条,渔民1000多人,禁渔期间,渔政部门将对捕捞作业渔民、渔船给予生活补贴和燃油补贴,每条渔船每年的总补贴资金约1万元。
  
  发放补贴和放流苗种是目前各市的主要做法。有数据统计显示,仅仅是从2006年-2011年,长江禁渔水域累计共投入放流资金2.64亿元,放流苗种45.6亿尾。
  
  然而,在曹文宣看来,此举并不能真正起到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的作用,“每年的4月-6月禁渔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亲鱼的繁殖,但7月解禁后的大量捕捞,仍使幼鱼面临着危险,对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仅仅依靠三个月的禁渔期和人工放流部分幼鱼,是难以让资源恢复的。”在曹文宣看来,禁渔10年是实现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曹文宣早在2006年即提出“全江禁渔10年”。
  
  曹文宣认为,连续10年禁渔,长江四大家鱼会有两个多世代的繁衍,鱼类资源量将比现在倍增,而且个体增大。届时渔业效益会比现在显著增加,适当捕捞也就不会造成资源衰竭。
  
  此外,曹文宣表示,除了电捕和轮船螺旋桨对它们造成伤害外,导致这几种动物消失或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是食物鱼的减少,如果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鱼类丰富起来,这些珍稀的水生野生动物将有充足的食物,长江生态环境就会逐渐恢复。
  
  赵依民则认为,长江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承载不起现有的渔业捕捞力量,供养不起如此众多的捕捞渔民,迫切需要让部分渔民转产转业上岸。
  
  “禁渔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努力开展长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是长久之计。”赵依民说。据统计,2011年,长江三峡库区、坝下、洞庭湖、鄱阳湖和河口区的天然捕捞量不足5万吨,长江的资源量已不足以支撑这14万多渔民的基本生活,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
  
  “从渔民生存出发,从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出发,在长江流域开展‘退捕还鱼’的政策十分必要,也很紧迫。我部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参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制定长江渔民退出补偿机制,引导渔民逐步退出天然捕捞。”赵依民说。

 

关键词:长江三鲜 刀鱼 鲥鱼 水产网 渔业资源

123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1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也没度日特务 2013-4-5 09:04
只说不做,不靠谱。可怜我国的鱼类资源而已。竭泽而渔,最终的结果就是无鱼可捕。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