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禽流感疫情或改变中国活禽交易与消费习惯

2013-4-11 09:12| 发布者: 逆游的鱼| 查看: 24621|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中国长三角地区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各地对病例接触过的禽类及其附属物送检发现,活禽交易场所的H7N9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活禽市场成为城市病例感染发病可能的危险场所。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新华网杭州4月0日电,中国长三角地区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各地对病例接触过的禽类及其附属物送检发现,活禽交易场所的H7N9禽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活禽市场成为城市病例感染发病可能的危险场所。
  
  中国人喜欢“眼见为实”,因为可以直观看到鸡鸭的新鲜程度,活禽消费受到中国市民的普遍偏爱。正是市民的这种消费习惯让中国城市分布着众多的活禽交易场所,但有的交易场所比较简陋,防疫条件比较落后。
  
  近十年来的禽流感等禽类疾病传播轨迹表明,活禽市场是禽类疾病传播的高发区。受此影响,一些城市开始考虑取消活禽交易,市民消费习惯受到冲击。此次H7N9病毒在活禽市场的高检出率,再次考验着这一消费习惯。
  
  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通报,截至4月9日18时,中国共有2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9例。
  
  此前,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上海市送检的三个活禽交易市场鸽子样品中监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浙江也从杭州市上城区滨盛农副产品商行活禽摊点的12份鸽子羽毛及足涂抹物、禽类粪便、笼具及操作台涂抹物以及褪毛污水的样本中,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中国农业部4月7日发布消息称,农业部8个工作组在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重点省份,对活禽市场、养殖场、养殖户和野禽中采集的11229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H7N9流感病毒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在养殖场尚未检出。
  
  为此,上海、南京等城市已要求区域内所有活禽交易场所暂停交易,杭州市关闭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的滨盛农副产品商行活禽摊点,市区内多个活禽摊点和批发市场也主动关门。
  
  记者在滨盛农副产品商行看到,这里的活禽摊点和其他摊位紧密相连,紧挨着就是水产和蔬菜摊点,每天有数百人来买菜。“以前这里天天都卖活鸡鸭,有时候还有鸽子、鹌鹑。”一位蔬菜摊主说,这次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才知道活禽摊点隐藏着风险。
  
  浙江省农科院畜禽病毒病研究室研究员张存表示,“城市活禽交易场是禽流感等禽类病原的集中地,一方面这里禽类来源复杂,各种禽类病原极易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活禽交易场所每天都有禽类活动,使得这个小环境中的禽类病原种类多、密度高,变异风险加大。”
  
  为防控禽流感传播,早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整顿。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各个城市活禽交易场所数量多,监管难以完全覆盖,加之防疫条件参差不齐,日常防疫监测容易放松警惕,导致这一场所的禽流感感染、传播潜在风险加大。
  
  张存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冰鲜畜禽产品占比还比较小,但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看,禁止活禽交易、消费冰鲜畜禽产品是大势所趋,也是预防禽流感等禽类疾病传播的迫切要求。从长远来看,要逐步改变中国市民偏爱活禽的消费习惯,代之以冰鲜畜禽产品,降低禽流感等禽类疾病由禽传人的风险。
  
  一些养殖企业对减少活禽交易的建议表示欢迎。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土鸡养殖企业,公司现在年出栏土鸡600万只。公司副总经理陈希杭表示,对规模养殖企业来说更倾向于销售冰鲜畜禽产品。“既可以减少运输环节损耗降低成本,也可以降低各个环节交叉感染禽病的风险。”
  
  不过,许多消费者则反对取消活禽交易,认为活禽消费习惯一时难改。如何平衡禽流感防疫要求与消费习惯之间的张力,是摆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字】:水产网 H7N9禽流感 水产网站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