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合影 【图文报道】第四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 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郭金凤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鲍鱼产业已经形成超百亿元的特色海水养殖产业。但受消费市场的影响,鲍鱼等高档海产品的销量严重萎缩,加之前几年鲍养殖产业的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2013年以来鲍鱼价格持续低迷。经过六、七年的井喷式发展,鲍鱼产业已陷入多年未遇的低谷,产业面临重新整合和洗牌的局面。12月13日,第四届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和厦门大学主办,吸引了产学研各个层面约150人参加。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加工与营销方面展开讨论,国际鲍鱼协会首任主席Peter Cook教授、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樊旭兵董事长等嘉宾在会上做了精彩报告。 国际鲍鱼协会首任主席Peter Cook教授 国际鲍鱼协会首任主席Peter Cook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世界鲍鱼捕捞量近年逐渐减少,养殖量不断增加,中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010年世界鲍鱼总产量65782吨,而中国鲍鱼产量就占了56511吨。但是出乎意料的,实际上,中国鲍产量近年来的巨幅增长,对中国外的国际鲍鱼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的鲍鱼市场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处在一个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状态。 近年中国鲍鱼价格的严重下滑对国外鲍鱼价格也产生了影响。那么,养殖户们要做什么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市场占有率?Peter认为答案是差异化。一是产品差异化,要开发新的方向、新的产品;二是市场定位差异化,目前市场上很多商品是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出售的,而高价格只出现在那些“差异化”,“有特点”的商品身上,比如有保障的养殖环境和符合生产标准的商品。 Peter指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需求的是,带有“可持续渔业”标签的商品,或者是来自遵循国际标准的养殖企业的商品,并倡导产业关注养殖环境改良。 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 柯才焕教授提出了建设省级/国家级的遗传育种中心、尝试南方海区海洋牧场与底播增殖、在主养区建立鲍鱼交易中心、大力宣传与推广“鲍鱼烹饪和饮食文化”等产业发展建议。在关于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的形式与内容建议中,柯教授倡导大家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建议大家多上“中国水产频道”的“鲍鱼论坛”,进行信息沟通交流、不定期组织线下活动等。 原本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何足奇、厦门岛之原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黄文美、中科院海洋所吴富村博士等分别做了关于营销与育种进展方面的报告。会议最后对鲍鱼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多位专家认为近几年中国鲍鱼产业发展过快,科研与政策跟不上,主张关注养殖环境问题,小企业可通过合作抱团的方式共度难关。 【关键字】:鲍鱼研讨会 差异化发展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