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泥鳅产业联盟 陈清明 2013年6月,中国泥鳅产业联盟湖南基地的一个来自广东的邱作鸿学员,在基地学习泥鳅育苗技术时,曾多次向基地技术老师推荐用“台湾泥鳅”作母本进行泥鳅的人工繁殖。他说:“广东、海南都畅销“台湾泥鳅“,个大生长速度快,卖台湾泥鳅苗应该很火。”当时他说“台湾泥鳅”如何好,我们的技术老师倒没怎么在意,况且我们当时也 没有亲眼看到“台湾泥鳅”长的啥样? 去年年底11-12月份时,中国泥鳅产业联盟的几个技术老师在海南万宁的一个养殖场部培育人工泥鳅苗。 当时我们用了三种泥鳅,一个是我们从内地带过去的河南籍黄板鳅、一个是海南本土鳅、再一个是所谓的“台湾泥鳅“。这次在海南生产培育泥鳅苗,主要是带有实验性目的,因为在大陆12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长江以北的鱼类都进入了冬眠期。但海南万宁最高气温在26-27摄氏度,夜晚最低气温也在22-23摄氏度,昼夜差不超过10摄氏度,完全符合泥鳅育苗环境气温,于是我们在海南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季节人工育苗,我们将三种不同的种鳅分别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催产,孵化培育,我们连续进行了三个批次的实验后,分别得出了如下结论: 总体来说,上述三种泥鳅,海南地域泥鳅比较脆弱,“台湾泥鳅”性情温顺、生长快、个体大(一般每斤7-10尾)。但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品种,一个产业品类,最有保障的还是大陆黄板鳅(河南籍黄种鳅),因为这种泥鳅不论是其产卵量、出苗率、幼苗成活率都很有保障。其综合性价比比较高,在目前养殖情况下,还是大陆黄板鳅较好。 至于“台湾泥鳅”,在我们接触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对它的生长态势比较满意,对它的温驯性情比较喜欢,但对它的超出常规的体态还是有些排斥的,因为这种泥鳅从外观上、从体态上、从性情上看,都不太像泥鳅,倒是有些像娃娃鱼:“八须鱼”。不知道内地消费者对这种外来泥鳅是否会有同感?至于日本、韩国的消费者及深加工企业对这种泥鳅的品质是否认可,就更不得而知。 所以,以我个人之见,对这种“台湾泥鳅“这种水产泊来物的选用还是应该慎重为好。因为人们认识它、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而要养好它就更需要时间来试验。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