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山大学水产饲料企业技术研讨会暨发展论坛 转型与机遇,企业如何获得成长和发展? 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蔡章洁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2月22日-23日,由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主办,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恒润机械有限公司、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中山大学水产饲料企业技术研讨会暨发展论坛” 在中山大学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林浩然先生,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亮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束文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纯厚,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广东省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刘永坚教授、田丽霞教授和阳会军博士等嘉宾,以及来自全国的中大型水产饲料企业负责人、技术总监、配方师等近300人参会,共同探讨水产行业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转型与机遇”,报告围绕水产饲料原料、配方技术、营养需求、加工工艺、养殖模式与发展趋势、饲料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转型经营管理展开,并设有企业论坛。 养殖业面临转型:需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 “2015年,人口红利将耗尽。”广州翔蓝经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南征介绍,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而2011年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而1-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而城镇化及户籍、社会保险的改革,也将加剧沿海城市企业用工的紧张。 “未来用工最难的职位是饲料搬运工。”海南裕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饲料从仓库到车上这段搬运的劳动,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做。目前养鱼的主力军40-50岁,5年或10年之后也依旧活跃在养殖一线,但是长远来说,养殖规模化、便捷化是解放水产劳动力的方向。据陈刚介绍,海南地区投料机等辅助养殖机械需求增大,浮水料也因为饲料转化率高,并且是为“懒人”设计的饲料,预计未来在海南地区也将发展迅猛。 通过使养殖规模化来追求更多利润、降低成本似乎公认的方向。散户会逐渐减少,单个养殖场的规模会加大,养殖方向的分工也会明细,如针对消费市场特定规格的鱼等。“规模化养殖是降低成本很好的方式。”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胡云华说,规模化养殖体现的是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可以降低鱼种和饲料的采购成本。同时,规模化会对饲料考量更细,饲料的定位会更加细化。 饲料企业也面临转型:竞争加剧,水产饲料企业需更加专业化 “通过粗放式经营来获取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广东恒兴股份营销中心总经理陈晨曦说,以前饲料企业更关注养殖的增量,养殖的发展也主要在于加大养殖密度、加快养殖动物的生长,但是病害问题也逐渐严重。随着养殖和饲料的发展,产业链透明度提高、竞争加剧,近年来,企业逐渐意识到将更多精力投注于经营和品质上。 湖南荣丰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阳春表示,2014年荣丰饲料的基调是稳中求进,市场上减少赊销,并且强调要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从生产、采购、财务等各方面协调增加效益,修炼内功,“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最重要!” “根据市场发挥团队作用和产品专业化,例如配方、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中山泰山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祖乐表示,2014年公司会成立猪事业部和草鱼事业部,加强市场专业化,改变游兵散勇状态。肖祖乐还特别提到将更关注采购方面,降低采购成本。中纺农业湖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傅永生认为原料判断十分重要,例如2013年菜粕由2400元/吨涨到3400元/吨左右,没有原料储备的企业在配方和市场上都很被动。 在产品专业化上,广西澳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玉春介绍,澳华目前则只做两个系列5个产品,专注做好品质,对技术的坚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论坛总结 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时代悄然结束,疯狂的地产行业发展占据大量社会财富和资源,新政实施(反腐、树新风),消费疲软。 养殖行业:消费力下降----水产品价格和养殖量变化;消费习惯逐渐改变----养殖需求变化;养殖资源集约化----养殖更高效,技术依赖加重。 饲料行业:30年来,水产料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饲料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越发明显;值能部门把关淘汰落后产能,促转型、促升级。 在以上背景下,我们饲料企业应该冷静面对困境,站在养殖户的角度,不断捕捉养殖需求变化,苦练内功,从产品定位和配方优化技术、原料采购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原料及成品品控技术、养殖服务技术等方面逐步积累和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进而能不断提供与养殖需求变化相匹配的产品及养殖服务技术。只有如此,在下一个养殖高峰到来时,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和更大的成长空间。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是饲料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战略转型需要技术驱动。 观点集成 叶元土:合理看待饲料蛋白水平 “我国饲料的蛋白水平最高的能达到45-46%,而别的国家如荷兰是36-37%。”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说,目前水产饲料蛋白质水平设置过高,对高蛋白原料依赖性太大。建议利用“蛋白质——脂肪”跷跷板原理,适当将饲料蛋白质水平下调,利用油脂能量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增加油脂水平。 从饲料市场的角度来说,降低蛋白质水平关键是在保证养殖效果的情况下和养殖户、经销商沟通好。叶元土教授介绍,江苏的鳊鱼料市场已经成功地降低了蛋白质水平。江苏市场的鳊鱼料一般是29-32%的蛋白水平,有个企业尝试做28%的蛋白水平,并在调整配方之前让业务员和养殖户充分沟通,给养殖户保证饲料蛋白下降、鳊鱼养殖成色不变,最后饲料配方成本下降,当年额销量也增加了几千吨。 解绶启:合理投喂降低成本及环境负担 “通过合理的投喂表,生产1吨异育银鲫可以减少0.86吨饲料投入,降低31kg氨氮排放。”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教授在《水产养殖中的投喂管理》报告中,提出从经济效益、产品品质、减少渔业污染三方面来考虑制定合理的投喂表。 “饲料行业应该关注到从原料配方到饲料加工、投喂、养殖效益的整个产业链上。”解绶启说,在一些养殖技术较差的情况下,饲料企业也可能会被“背黑锅”,因此饲料企业本身也应该关注养殖的综合管理,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上市规格,结合饲料营养结构来提供合理的投喂率模型。在野外池塘的实验中也验证了合理的投喂可以在保证效益的同时,减少水质污染。例如,验证发现通过合理投喂可达到生产每吨长吻鮠节约0.27吨饲料,即节约饲料成本2160元,提高饲料转化效率27.6%,同时可以减少21.7kg的氨氮排放和7kg的磷排放。 田丽霞:对虾饲料免疫增强剂效果与使用建议 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田丽霞教授就虾青素、壳聚糖、果寡糖、甘露寡糖、β-葡聚糖等免疫增强剂对凡纳宾对虾生长、免疫及抗应激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以提高凡纳宾对虾的生长效率、提高其免疫能力及抵抗低溶氧应激的能力,虾青素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25-150mg/kg。 2、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凡纳宾对虾幼虾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凡纳宾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壳聚糖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3.0g/kg。 3、饲料中添加果寡糖能够提高凡纳宾对虾幼虾的抗氨氮应激能力,并提高增重率及免疫能力,果寡糖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1.0g/kg。 4、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提高凡纳宾对虾幼虾肠道的绒毛长度和密度,增加肠道吸收面积,提高生长效率;增强幼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幼虾对氨应激的抵抗力,甘露寡糖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24-0.48g/kg。 5、对虾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需要注意添加剂量和添加时间,才能发挥其最大免疫调控作用。建议饲料中添加0.3-0.9g/kg的β-葡聚糖,并采用每周两天投喂、五天间隔的投喂方式。 胡云华:草鱼利润低 养殖模式调整 饲料定位细分 “2013年广东地区草鱼饲料总量降低15%,约为160万吨;两湖地区约为260万吨,基本保持平稳;华东地区混养鱼料总销量为130万吨,增加10%。” 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胡云华部长说,广东地区草鱼料减少主要是因为鱼价下跌、养殖户减少投喂。 以2-3斤规格的草鱼价格为例,在出鱼高峰期广东地区鱼价4.8元/斤,华中地区4.8元/斤,华东地区5.4元/斤,而三个地区的吃食鱼养殖成本分别为4.71元/斤、4.81元/斤、5.26元/斤。“2013年草鱼养殖利润低,高峰期鱼价直逼成本线,如果加上人工成本和资金利息,养殖户几乎不盈利。”胡云华认为,在养殖成本的逼迫下,草鱼养殖模式将会有所变化,例如养殖分级增加、养殖周期缩短、提高单产、养殖管理标准化等等,这些都将要求饲料企业进行产品定位细分、营养标准提高、并以性价比作为核心卖点。 结合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试验基地)的养殖数据,胡云华总结了草鱼颗粒料和膨化料的4种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定位,并推荐饲料企业推广。 王彦:罗非鱼养殖模式调整 饲料定位需更科学合理 “2013年全国罗非鱼饲料销量约130万吨,其中广东地区62万吨、海南40万吨、广西14万吨、云南8万吨、福建6万吨。”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罗非鱼事业部技术经理王彦在会上介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状况。 在广东的珠海平沙和粤西地区,养殖模式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以珠海平沙为例,往年养殖户都是一次放苗3000尾/亩以上,分批起捕,一般亩产可达4500斤以上;但是这两年受病害的影响,养殖户放苗密度降低至2000-2500尾/亩,放苗次数有所增加,一般是中期补苗一次;从养成效果来看,养殖亩产量降低、养殖户卖鱼规格变小。“粤西地区的罗非鱼养殖户也选择了提早卖部分六两规格的成鱼,主要是为了降低病害风险”王彦说。 此外,王彦还就不同类型的饲料企业应该怎样定位罗非鱼饲料进行了详细探讨,主要包括以特种鱼料为主的企业、以淡水鱼料为主的企业和以畜禽料为主的企业,分别从其采购优势、加工工艺、营销特点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罗非鱼饲料定位方式。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