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目前国内沿海地区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3400-3600元/吨的区间内,南方价格相对货源紧张的北方地区偏低,虽然今年美国大豆产量获得巨大丰收,但是由于收割进度缓慢以及物流问题,使得大豆到港推迟,也使得11月国内大豆到港量不及预期,供需形势也因此发生较大变化,笔者简要分析如下: 目前国内沿海地区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3180-3320元/吨的区间内,南方价格相对北方地区来说略显偏弱,尤其是东北华北地区,现货价格高于其他沿海区域市场,进入12月之后,国内大豆到港量明显增加,较上月相比,现货价格整体有260元/吨的下跌,一方面是供应的增加,另外就是不少工厂预售12月基差合同,市场点价价格普遍偏低,所以进入12月之后,沿海现货价格快速下跌。 12月USDA(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上调了美豆出口预估0.4亿蒲式耳至17.6亿蒲式耳,而本国压榨数据并没有变化,供应端没有变化,结转库存下调0.4亿蒲至4.1亿蒲,相比较而言,本次对出口数据的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未调整压榨需求,出乎市场的预料,特别是目前利润极好的情况下,接下来可以更多关注NOPA压榨数据和1月供需报告,不过也有分析认为,USDA还会调高本年度单产的预估,这样可能基本抵消压榨数据的影响。 南美方面,巴西大豆播种基本完成,主要种植区天气良好,降雨正常,CONAB预估巴西将收获9580万吨大豆,这要高于USDA给出的9400万吨的预估,目前市场对CONAB的数据认可度一般。阿根廷播种过半,之前部分大豆产区有干燥天气,不过预报有降雨出现,从目前的播种面积、产区天气来看,会对远期国际大豆价格形成压力。 中国1月船期大豆采购已超过80%,2月之后采购进度较慢,市场贴水竞争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近来盘面利润近段时间一直不佳,加上融资进口减少,中国采购节奏明显放缓,特别是对美豆的采购,有部分远期南美货的成交。 12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预估在750万吨以上,尤其是下旬,到港量将显著增加;从美国排船情况来看,12月预计能够完成对中国装运650万吨,目前预估1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也要超过700万吨,后期国内大豆供应充裕。 国内养殖方面,11月份,国内饲料产量总体下降,不管是猪料还是禽料,究其原因,并不是养殖需求的下降,而是全价料产量明显下降,浓缩料、预混料产量增加,另外,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连续下降,下游降低饲料库存,也使得11月份整体饲料产量不佳。不过12月份,下游养殖产品进入最后育肥期,不管是采食量还是饲料需求,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考虑到玉米价格较低,自配料还是会出现增长,这将会提振豆粕需求。 国内供应充裕而需求增幅有限,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豆粕价格,近来虽然期现货跟随外盘有一定反弹,但是后期到港量巨大,加上1月合约交割期正好赶上春节,豆粕期现货价格还是会相对偏弱。(李树昆) 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独家报道,转载请说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合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