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苗期培育管理 ① 投喂 每天要投喂,根据水质肥瘦和鱼苗摄食情况,控制投喂量。前期投喂的是豆浆,用于磨豆浆的黄豆要浸泡6个小时,每亩水池用3~5斤黄豆,每天磨两次豆浆,早上9点和下午16点要进行泼洒豆浆工作。选择这个点的原因是,这时候水温升高,鱼苗靠岸,便于喂养驯化。 磨豆浆的技巧要点是,调节进水量,由此控制豆浆的粘稠度;旋转豆浆机上的转盘,控制的是豆浆的粗细,磨好的豆浆用手捏感受是否符合要求的粘稠度和粗细。 泼豆浆的技巧是,我们这边是划船泼洒豆浆,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划船一个人泼洒,刚开始划船的时候,感觉非常难以掌握方向,船只在水中打转,很难前进,慢慢多划几次以后,我掌握了划船的技巧,左右要保持平衡,用力要均衡,划船的时候也是要专心的,才能划好船,船划好了,才能泼豆浆。泼豆浆的时候,手腕用力把豆浆洒出去,泼洒的标准是使泼出的豆浆“匀如发,细如雨”,先沿岸泼洒,再在中间泼一圈,全塘泼洒。豆浆要泼洒均匀,泼洒不均匀会导致有些鱼苗吃不到食物,饿死或者瘦下,最后起塘的时候鱼苗的规格大小差异就会特别大,这样养出来的鱼苗的品质就不好了。 豆浆的作用,起初我们都以为鱼苗把豆浆都吃了,后来师傅们告诉我们,被鱼苗吃掉的豆浆占的比例很少,大部分用来给水中的蚤类,桡足类和枝角类吃食,因为这些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是鱼苗最适开口饵料。 ② 培水 鱼苗培育期间也要进行培水,第5天的时候,要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培水,主要是使用育藻膏,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在我们实习点用的培水剂是海联科101培水素。 ③ 杀虫和消毒 在饲养期间,杀虫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在19号塘经常能看到死鱼苗漂在水面上,5月8号在19号塘里面发现病鱼,镜检发现有寄生虫车轮虫寄生,当天中午就对15、18、19、20号塘用了药,用的是车轮车克星药物,用药要在喂食之后进行,并且用药以后要开启增氧机。 ④ 水质监测 我们适时检测水质,对于15、18、19、20号塘,女生每天都负责监测水体的pH、亚硝酸盐含量和氨氮含量,水体的PH都是在正常的养殖水体的pH范围内波动,且早中晚的pH是有变化的,影响水体的pH主要是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存在碳酸氢根和碳酸根之间的平衡。每天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小于0.005mg/L,氨氮含量小于或等于0.2mg/L,都处于安全范围内,为什么要监测这些数据呢?因为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pH的异常改变会导致鱼苗生病,所以监测这些数据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对疾病的防控有重要作用。 下暴雨之后,我们发现水体的pH会显著升高,水体的水色会加深,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生产部作了一次专题讨论,并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下暴雨后,水流混合加速,上下层水温的改变会引起水体的对流,物质分解快,物理、化学元素从空气中进入水体,同时有机物质流入水中,物质循环加快。 分期注水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点,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适时地加注新水,5月10号,四个塘都注入了新水,同时开启了增氧机。 ⑤ 巡塘 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是非常重要的,巡塘的时候看看是否有鱼苗泛塘,是否有死苗,鱼苗的生长状况,池塘水位和水色变化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用心去做,因为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后果将非常严重,将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鱼苗死光,所以在实习期间每天都看到了工作人员在塘边巡塘。 ⑥ 鱼塘除杂 鱼塘除杂包括清除杂草,捞蛙卵,捞死鱼。割水草,出去杂草,使水中有害生物没有栖息场所,可以减少它们对鱼苗的危害。捞取蛙卵,因为蛙卵长成蝌蚪以后会消耗水体中的溶氧,抢食饵料,吞食鱼苗,还会携带某些疾病病原,还有一点就是在鱼苗起塘的时候会混在鱼苗当中,影响测量鱼苗的规格,所以前期每天捞蛙卵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及时捞出死鱼,防止死鱼身上疾病的水平传播。 在第18天左右的时候,每天都有水鸟在我们的四个塘上面飞来飞去,师傅说,可能是水中的鱼苗有病,也有可能是这些水鸟在摄食水中的鱼苗,这些水鸟对鱼苗的培育有很大的影响,有些鸟类是鱼类寄生虫的终寄主。可传播病原体,造成疾病的流行,所以还要驱赶水鸟,不过,驱赶水鸟的工作难度很大。 ⑦ 疾病的防控治疗 实习期间我们发现过跑马病、车轮虫病、白头白嘴病和营养不良症状。跑马病发生在鱼苗培育阶段,小鱼苗们沿着岸边成群结队地向一个方向游动,速度特别快,很整齐,全部朝着一个方向绕着鱼塘转圈,这种病是因为鱼苗缺乏适口饵料,这时候的解决方案就是投喂鱼苗的适口饵料。 对于寄生虫病,使用的是敌百虫药物。个别鱼苗营养不良,可能是泼洒的食物不均匀,有些鱼苗吃食不足。 ⑧ 饲料转化 随着鱼苗的生长,出现食性转化期,这个时候饲料也要慢慢转化,5月12号的时候,开始投喂了豆浆和颗粒饲料的混合料了,5月15号换成豆浆和超微粉料的混合饲料了,到20号左右的时候,开始投喂颗粒饲料和粉料的混合饲料了。 精心做好以上这些是非常不简单的,没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做好这些我们才能养出好的鱼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