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南沙“守礁王”
——记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他,为“大家”舍“小家”,先后守礁29次,累计97个月,2900多天; 他,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7000天气象预报无差错;他,就是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永暑礁,南沙群岛岛礁之一,远离祖国大陆约1400公里,面积不足两个足球场大,上面矗立着中国政府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立的海洋气象观测站。礁上驻扎着海军南沙守备部队的战士们,他们日以继夜地守护着祖国的“蓝色领土”。20年来,气象工程师李文波犹如一块无言的礁石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无怨无悔! 1985年李文波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毕业。为了实现“从军报国”的梦想,毕业时他多次找校领导表明参加海军的强烈意愿。凭着一份执著,他最终如愿以偿入伍来到东海舰队,当了一名从事海洋调查工作的专业技术军官。几年后,他又主动请缨来到南沙守备部队。自1992年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服务于海洋气象观测站开始,他累计守礁97个月,2900多天。 20多年来,长年的守礁生活使得李文波患上了多种慢性病。2004年~2008年,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让他每次守礁时腰部都疼痛难忍。在南沙守礁20年,使他由过去27岁的壮小伙变成了刚47岁就已头发花白的“小老头”。 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1988年我国应联合国要求兴建的第74号观测站,是全球海平面进行联测的一个网点,也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气象观测站,担负着为国家和国际提供准确海洋气象数据的重要任务。
1991年8月,当李文波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时,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缺设备、缺教材、缺骨干。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他带领气象分队官兵因陋就简,想方设法,对气象观测场、预报室等十多个场点,逐一进行升级改造,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短短两年,观测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早期,每月上报的水文气象月报表完全靠人工统计、分析和填写。从1998年开始,李文波便琢磨能不能用电脑设计程序自动完成。那时,电脑算得上是“奢侈品”,他省吃俭用买来一台旧电脑,四处拜师学艺,最终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2个人不到3天就能高质量地完成报表制作任务。 从1998年开始,李文波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历时一年半编写成十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这些年,他和同事累计搞了20多项小发明、小制作、小革新,使观测工作的质量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74号海洋观测站也在国际海洋观测领域中逐渐脱颖而出,备受关注。
20多年来,他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漏报、错报的纪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