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江苏,也经常听到大家讨论南通巴大,有说他做得好的,也有说他做得不好的,但也终究没听明白多少,刚刚上网找到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此文中的缪淑华好像已经调到其他公司任职,还有知道更多内容的朋友,能否也分享下呢。
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加快转型升级纪事去年底,作为全省饲料企业排名前三位的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传出一条消息:“巴大”与亚洲最大的 水产饲料企业——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巴大”归属“通威”旗下。 消息传出,令不少人吃惊,也令不少人赞叹。惊者:“巴大”怎么了?为何要放弃风风光光的老板不做?叹者:“巴大”有勇气、有远见,走上了一条强强联合的发展之路! 时隔数月,笔者走进“巴大”采访,公司总经理缪淑华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巴大”与“通威”合作,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只有合作,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会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 “要一个自我的企业,还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 “宁做*头,不做凤尾。”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巴大”人也曾在这个思想的怪圈里挣扎了很久。 据缪淑华介绍,重组之前,“巴大”公司是省内外叫得响的饲料企业,每年生产规模几万吨,小日子过得顶呱呱。然而,近年来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巴大人发现:企业虽然年年都有小发展,但与全国大的饲料企业差距甚远,特别是新厂区建立后,饲料生产销售规模一直在5万吨左右徘徊,突破10万吨的目标难比登天。 “‘巴大’该如何发展?是要一个自我的企业,还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这一难题摆在了“巴大”人面前。缪淑华说,面对选择,公司上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主张借助外力,走合作发展之路,谋求做大做强;有的认为企业现在发展还可以,得过且过,一旦与人合作,就会受制于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绝不是为了谋求小团体的利益,而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国家有贡献。”作为企业当家人的缪淑华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果断抉择——打破现有格局,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全面转型,走上新的发展平台。 在合作的道路上,“巴大”人倾心倾力,精益求精。“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打造中国最漂亮、单体产量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饲料厂。”缪淑华说,2005年起,“巴大”人就开始精心做起合作的准备,投入近6000多万元建立了花园式的新厂区;建立的科技研发中心在同行业堪称一流。 “靓闺女一定要嫁个好人家。”缪淑华调侃说,“‘巴大’绝不为了合作而苟合,我们把‘门槛’抬得很高:合作方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必须是高科技企业,必须是现代化管理。”去年,“巴大”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情人”——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双方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在合作过程中,巴大人表现出了“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豁达。“只要有利于发展,我们愿意放下架子、放下面子,甚至放弃里子”。缪淑华说,过去他作为企业法人,在企业里一言九鼎,有权有威,现在则是帮人家打工,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感到掉价掉份,相反感到的是欣慰,每天都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勤奋工作;企业在合作谈判期,“巴大”全部以净资产合作,如果按照评估,资产要增值2000多万元,“巴大”之所以这样做,看重的是发展的长远利益。 强强联合,使“巴大”的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据缪淑华介绍,过去企业是老面孔、老熟人、老关系,管理难度大,现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譬如一些员工过去工作懒散,不思进取,现在则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全身心投入,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过去企业担心销售人员跳槽后会失去市场,现在企业大了,全国都有销售网络,用不着担心一两个人流失,对销售人员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了。 优势互补,内力相激,这是“巴大”重组后的最大收获。“以前企业一年要做300多个品种,重组后就不再追求大而全了,而是集中精力做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把它们做优做精。”缪淑华告诉记者,通过重组,“巴大”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2至3年内便可建成年产10万吨规模的新“巴大”。 笔者点评:“巴大”人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走出的是一条转型之路、升腾之路,带来的是企业由内而外的全新变化,是加快发展的强大活力。“巴大”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们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战略眼光,有打破旧思维,甘做凤尾的勇气和大气。 “做一个满于现状的企业,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 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获准国家专利21项,“无公害高效河蟹配合饲料”、“无抗生素新型微生物发酵水产饲料”等多个产品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这些成果足以让“巴大”人骄傲,靠着这些成果,“巴大”人可以高枕无忧地吃喝上若干年。 “做一个满于现状的企业,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巴大”人选择了后者。在前进的道路上,“巴大”人始终高擎着创新的大旗。“‘巴大’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饲料‘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饲料百强企业,靠的就是科技创新,唯有创新,我们才能实现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将企业一代代传承下去。”缪淑华说。 据缪淑华介绍,目前,“巴大”建立了“江苏省生态营养无公害水产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饲料研究工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内领先的生态营养水产饲料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应用基地和推广基地,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河蟹防性早熟饲料、银鲫鱼生态营养饲料、南美白 对虾生态营养饲料的技术水平与销量均居全国之首;“基于生物技术的水产品安全饲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2009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在新的发展期和转型期,科技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缪淑华告诉笔者,企业重组之后,他们又开始把创新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域,研发的不加抗生素、减少药物残留的饲料前沿项目,不仅是国内首创,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项目建成后将带来饲料产业的新革命,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笔者点评: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巴大”人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满足、不停步,赢得的必将是转型升级的先机,是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如东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