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3-1-14 08:28 编辑
仅仅还是两年之前,只要傍上海参育苗肯定会发大财,然而,自去年开始,投资海参育苗的养殖户遭遇了滑铁卢:质地优良的海参苗没人来收购。1月11日,记者在即墨市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多个养殖区探访发现,多半养殖户歇业,面临破产境地。不少养殖户无奈守着育苗大棚 ,不知如何是好。为此,一些养殖户向本报求助,想通过记者将该问题反映给市人大代表,希望帮忙找到销路。对于这个问题,与会的代表非常关心,当天下午,4名代表在分组会议后坐在一起为给养殖户找销路出谋划策,并将进行调研,会后提交一份建议。
引言这边,是即墨田横镇上千养殖户在“打冷战”,海参苗没人收购,谁来帮帮我们
神话破灭,半数养殖户歇业
“现在,田横镇海参养殖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育好的海参苗卖不出,养殖户都在死扛着 !”近日,即墨市海参养殖协会理事姜深德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被人们看好的海参育苗行业如今遇到了寒冬,他形象地打比喻说,田横镇养殖区的上千名养殖户都在打冷战。据他估算,该镇至少半数养殖户频临破产。
多数养殖户烧不起锅炉
1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田横旅游度假区的巉山村。村东头的临海处,几十座海参育苗大棚散布在山边。记者注意到,以往这个时节海参育苗大棚锅炉都冒着烟,在烧着锅炉向大棚输送暖水暖气,可是现在这里只有一座大棚的锅炉在冒着烟。走进村里,不少育苗大棚棚顶已经脱落,给育苗大棚供暖的锅炉已经被拆除。
记者又来到山南村,不少海参育苗大棚也已经停止烧锅炉。在滨海公路泊子村养殖区,也有不少海参育苗大棚的大烟筒没有冒烟。“不是不想烧锅炉,真是烧不起呀!”来自巉山村的养殖户黄忠朋显得忧郁地告诉记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说,一个500立方米水体的海参育苗大棚,冬季需要烧5吨煤保温,花费5万元,“你想想,不少养殖户连本都没收回,哪有钱买煤烧锅炉?”
在一片海参育苗养殖区,只见一些养殖场的大门都挂着大锁。“不少养殖户都关门了!”一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养殖场几年前被人租赁,今年秋天开始这里就一直锁着大门。记者看到,大门旁边是拆卸的烧煤锅炉,横七竖八堆在干枯的草地上。在附近另一处养殖场,只见海参育苗大棚顶部全部塌陷下来,耷拉的破布条随风摇曳,上方只露出生了锈的铁架子,下方的水池子都裂了大纹。“这是镇上一村民建造的,都建差不多了,可能预见到无法收回投资,就干脆停工了。”旁边另一家养殖户告诉记者。
现在很多养殖老板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都将雇来的务工人员辞退了,自己或者让家人一起动手干活。“仿佛一夜间从富翁摇身变成打工者,落差太大了。”来自泊子村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养殖户感叹说。
行情一路跌还被打白条
“2012年开始,很少有人来购苗,我一年就赔了70多万!”来自巉山村的养殖户国黄兵红着眼睛讲述了自己的入行经历。他说,看到别人育苗发了财,自己从2009年开始从事育苗。当年投入50万元建起了500立方米水体的大棚,当年收回成本。2011年又投资建了第二个大棚,可是直到今天没赚一分钱。他说,投入70万元等于打了水漂。
“海参行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得太惨了!”洼里村养殖户宋胡堂告诉记者,自己在2011年投资建了650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大棚。目前已经赔了30多万,自己从民间贷来的贷款根本无法还上。他说,今年的海参苗的行情一路下跌。2009年时,100头海参苗值200元;2010年100头的海参苗值150元。2012年时,跌到了70元,没有现钱还要被打白条。“今年形势不好,明年还会有人继续破产倒闭!”有的养殖户痛心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即墨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约有养殖户1400多户,养殖面积约一万亩,民间投入资本约数亿元。前几年,随着海参育苗产业的发展,几乎70岁以下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工作,村里都没有了闲人,收入很可观。“一个500水体的育苗大棚,两年就能造就一个百万富翁,海参育苗业迅速膨胀。”即墨市海参养殖协会理事姜深德深有感触表示。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即墨市田横镇区域海参育苗遭遇寒冬?”姜深德分析说,原先的王村镇养殖区要进行规划施工,不能进行海参苗投放,导致海参苗滞销;以前来自烟台等地的大客户,已经自己建起自己的育苗基地,不需要再外出采购了;本地养殖户太多,处于饱和状态,导致海参苗养殖严重过剩。
“难道就只能干等?”
“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只能干等,就没有别的好办法啦?”养殖户黄忠朋抽着烟忧愁地说,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及时出手,能帮助众多养殖户想想办法,渡过难关。养殖户国黄兵忧虑地说,要不及时拯救这个新兴的行业,明年估计会有更多的养殖户频临破产倒闭边缘,严重打击即墨海参育苗养殖业。
“田横镇海参育苗养殖区的水质好,地形地貌有利于海参育苗,是青岛地区最适宜的养殖区域。”即墨市海参养殖协会理事姜深德告诉记者,前几年不少来自福建、大连及烟台等地区的商家,就是看好即墨田横镇的海参苗,这里的海参不得病,品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