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53596
- 积分
- 3616
- 主题
- 344
- 帖子
- 3272
- 精华
- 4
- 经验
- 3616 点
- 金币
- 8566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1-17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7-9 10:50 |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3272
- 精华
- 4
- 经验
- 3616 点
- 金币
- 8566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1-17
|
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能引起鱼类发病的因素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外界环境和鱼类内在因素两大类,研究鱼类疾病时,应当把外界环境因素与鱼类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了解鱼类发病的病因,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一、外界环境因素
(一)生物因素:
鱼类疾病大多数是由于各种病原生物的传播和侵袭而引起的。如: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鱼类。如:水鸟、凶猛鱼类、水蛇、水生昆虫、水网藻等敌害生物。
(二)理化因素:
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系统,体温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温度突然间急剧变化,鱼类就产生应激反应,情况严重时可能引起鱼类大量死亡。一般情况下,鱼苗下塘时水温差不得超过2摄氏度,成鱼不得超过5摄氏度。
2、水中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类的生长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水中溶解氧不得低于4毫克/升,鱼类才能正常生长。如果溶解氧过低,鱼类容易发生浮头,严重时引起泛塘;水中溶解氧过饱和,则容易引起鱼苗、鱼种发生气泡病。
3、酸碱度:大多数鱼类对水体中的酸碱度(PH值)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通常以PH值7.0-8.5为最适宜鱼类生长范围,水体中PH值低于5或高于9.5,一般就会引起鱼类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死亡。
4、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鱼类如果长期生活在汞、镉、铅、铬、镍、铜等重金属盐含量较高的水体中,容易引起弯体病或慢性中毒等;若水体中排入大量石油、酚、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污水,则容易引起鱼类中毒大量死亡。水体中的有机物、水生生物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水中溶解氧,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鱼类发病和死亡。
(三)人为因素:
在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操作不慎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鱼类发生疾病或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