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14 编辑
三、还原作用的进行 还原作用是为厌氧菌所进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氮气,是最为典型的还原作用的实例。因其作用的强弱,又可分为三大群: 1、较轻微的还原作用: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一般养殖池水会含硝酸盐30~50ppm,若将1/3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池水中瞬间增加高达10ppm以上的亚硝酸盐,就算不致绝对的致命,但总也会引发养殖物种种的不适。
2、较强烈的还原作用:除了会产生相当浓度的亚硝酸盐外,另外还有将硫化物还原为硫化氢,和无氧呼吸的情形下会产生的甲烷,这两种物质均会对养殖物产生强大的毒性。
3、最为强烈的还原作用:是为“去氮作用”。就硝酸盐而论,硝酸盐会先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还原成氮气。此时水中的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呈过饱和,无论水车开得再多,氧气均无法再溶入水中,常可见在春秋季时,鱼类在午后即有浮头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去氮作用。去氮作用对鱼类等有完整的循环系统的物种的影响较大,是立即的危害。强烈的去氮作用,使得水中溶解的氮气过饱合,氮气即由呼吸进入血管造成血栓,使养殖鱼类爆发气泡病,鱼类会在一夜之间大量死亡,这比之各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对鱼类有更大的死亡率。
还原作用对养殖虾类虽不会造成立即的病变,其危害的影响则是另需由池塘生态系的破坏的层面来了解。
自然气候的变化中,厌氧菌对温度极为敏感,好作用于高水温的时期,所以农历的三月始至十月止,是这类细菌活跃的季节,以节气而论,在台湾地区则是始于清明,而终于立冬。
越冬苗经过了水质稳定的整个冬季,细菌的活力微弱,虽然虾苗长缓慢,但却不致有重大病变的状况发生。进入农历三月,水温渐升,水中的细菌开始活跃。此时水中的营养源已为虾类的成长利用怠尽,在无足够营养源的情形下,原来的稳定的细菌相开始崩溃,再来就是藻相的改变,待意识到情形不对时,病原体已形成优势种了。还原作用此时担任击发的角色,大量有毒物质的产生,终于给予已体弱的虾类致命一击。所以虾病的发生是验证了一个稳定抗病生态系统崩溃的过程。但若是水中营养源充足,整体生态系运作稳定,若还原作用发生,虾类是否会有立即的病变发生?答案却是否定的。
高水温期,虾病的爆发几乎是以相同的模式进行---营养源缺乏,细菌相崩溃,倒藻,病原菌呈优势,还原作用,虾病爆发---。但是不同的是,此时期水中营养源的流失,还原作用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历三月和九月,旺盛的去氮作用进行下,大部份的氮源的营养物质,变为氮气挥发而去,若无充份的补充,生态系崩溃的连锁反应就这么的发生,于是虾病爆发,虾类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