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1646
- 积分
- 493
- 主题
- 72
- 帖子
- 143
- 精华
- 13
- 经验
- 493 点
- 金币
- 1146 元
- 注册时间
- 2011-3-1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43
- 精华
- 13
- 经验
- 493 点
- 金币
- 1146 元
- 注册时间
- 2011-3-16
|
本帖最后由 少数派 于 2016-3-21 15:50 编辑
气温回暖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速度非常快,而经历了冬天冷冻之后的鱼类,抵抗能力也比较弱。体表细菌性、真菌性病害开始比较明显,烂鳃、水霉等病害都是常见病害。
介绍一例罗非鱼最经典的烂鳃。
据塘主介绍,六亩罗非鱼,存量为11000斤左右,规格为8两,开始零星死亡,一周后每天死亡90尾,并有增加趋势,要求帮忙处理。
捉到一尾缓慢游动的鱼, 检查鳃部,发现鳃丝已经大量溃烂,色泽发黑发紫(图2);用剪刀剪下鳃丝,肉眼可见鳃丝明天呈现局部出血、溃烂(图3);在显微镜下,鳃丝出血,形成血栓(图4)。
像这样的病例,必须马上处理,不能等待做细菌检测结果。按经验可以判断为细菌性烂鳃,但也不能排除真菌的感染,所以处理时,必须考虑两种可能性。在操作上,以先处理真菌感染,考虑使用硫醚沙星,第二天处理细菌,优先考虑二氧化氯。用药份量必须要足。
实际效果:经过处理后鱼塘,二天死亡只有零星三、四条。
|
-
图1.jpg
(173.63 KB, 下载次数: 190)
图1
-
图2.jpg
(167.47 KB, 下载次数: 197)
图2
-
图3.jpg
(128.92 KB, 下载次数: 178)
图3
-
图4.jpg
(226.64 KB, 下载次数: 177)
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