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前沿技术入选名单 [打印本页]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32
标题: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前沿技术入选名单
本帖最后由 水产人生 于 2013-12-6 14:59 编辑

水产前沿网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前沿技术入选名单

  11月18日,由《水产前沿》编辑部、中国水产频道主办的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历时近80天,经过业内及网络初选、网友投票、专家及媒体中选及最后计算得分终选三个环节,最终入选名单揭晓。

  十大前沿技术入选名单

  1、物联网;  
  2、养殖动物快速增重技术; 
  3、海藻替代鱼粉技术;  
  4、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 
  5、“陆海接力”养殖模式;  
  6、工业化水产苗种繁育设施系统 
  7、区域疫苗联用 
  8、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宗淡水鱼的鉴别与品质评价  
  9、太阳能池塘底质调控改良机 
  10、对虾小高位池养殖模式


  下面我们来继续看看详细介绍以及上榜理由!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年度人物入选名单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二十大最具成长性企业入选名单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年度事件入选名单

2013中国水产业年度榜十大前沿技术入选名单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35
水产前沿网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宗淡水鱼的鉴别与品质评价

  上榜理由

  我国是淡水鱼生产大国,大量水产品需要通过加工、物流和销售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上,如何快速评价产品品质是个很大的问题。传统的化学分析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因过程复杂、耗时较长、产品破坏、结果不精确等缺点,已难以满足现代物流过程中对水产品品质进行快速评价的需要。

  华中农业大学熊善柏教授及其团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鱼肉品质评价与分级体系。通过建立淡水鱼鱼类品种、新鲜度、营养指标和物性指标的鉴别与定量模型,以及基于全波长近红外光谱的品质评价模型,从而制定淡水鱼品质分级标准。

  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在大量样品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近年来,在草鱼、鲫鱼、鲢鱼等品种上已经进行了不少实验研究、数据采集和模型建立工作。经过多项内、外部验证,证明近红外模型预测值和化学真实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近红外光谱在大宗淡水鱼的鉴别与品质评价方面具有实用价值,预测该项技术最快于明年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37
水产前沿网

“陆海接力”养殖模式

  上榜理由

  “陆海接力”养殖是陆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延伸,养殖鱼类冬季在循环水车间保温养殖,其它季节在海上利用深水网箱进行节能高效养殖。

  我国深水网箱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海域深水网箱的发展,由于受制于冬季严寒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养殖品种少,销售价格波动大,效益不高、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陆海接力”养殖模式集陆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和海上深水网箱优势于一身,有效突破北方海域气候温度对网箱养殖品种少的局限,改变北方网箱无法养殖高附加值鱼类的局面。

  近些年来,国内网箱已陆续开展了大菱鲆、牙鲆、鲍鱼等品种的陆海接力和南北接力养殖试验,在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应用于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高端品种养殖方面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然而,该技术所需设备设施投入较大,且企业要有自己确权的海域,对应用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仍有很多品种陆海接力模式的开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39
水产前沿网

以单细胞绿藻替代鱼粉

  上榜理由

  近年来,受到滥捕的影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匮乏,鱼粉价格逐年攀升。由于鱼粉是许多海水养殖鱼虾饲料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鱼粉价格的高涨使得水产饲料的价格跟着上扬,连带影响海水养殖的成本。许多单细胞绿藻富含优质蛋白,是良好的鱼粉替代品。

  台湾成功大学生物科技中心的微藻研究团队在三年前由台湾筛到一株淡水小球藻,能够利用便宜的农肥,在户外的养殖池内大规模的培养。在将采收所得到的藻体添加在饲料内喂食石斑鱼苗后,分析发现其虽然无法有效降低饲料转换率,却可以促进石斑鱼摄食,进而提高鱼体长速。目前该技术仅能替代2%的鱼粉,不久有望将替代比例提高至20%。该技术正在寻求合作。

  此外,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发海藻替代鱼粉技术,在80万种海藻中选取6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油脂和DHA含量较高的裂壶藻(裂殖壶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从海藻和菌类中提取出海洋活性物质,可作为鱼粉替代助剂加入对虾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并增强抗病力。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41
水产前沿网

工业化水产苗种繁育设施系统

  上榜理由

  我国水产苗种繁育设施系统以流水型水泥池和育种池塘为主,鱼池和相关设施大多陈旧老化,科技含量不足,技术更新速度缓慢,繁育过程中存在的不可预知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工业化的理念与手段,将水产生物的苗种繁育技术与非生物的设施设备及系统管理技术进行工程化集成构建,建立符合农业工业化发展要求的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模式,是提高规模化繁育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保障。其主要内容是:繁育环境的工程化构建,繁育条件的精准化调控,繁育过程的数字化监控,繁育产品的物联网构建,繁育生产的标准化建设。

  建立在循环水养殖基础上的工厂化繁育系统,已形成了一批示范点,在名优品种繁育应用上有显著的效果。但按照工业化系统构建的理念与要求,目前这还只是雏形,全面的系统构建有待不断进取。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43
水产前沿网

物联网(水产养殖在线监测系统)

  上榜理由

  水产养殖在线监测系统又称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名称上并未有统一的叫法,行业内通常统称为“物联网”。物联网汇集了在线监测水质参数、根据在线监测到的水质参数自动控制相关电气设备运行(如增氧机、水泵)、查看历史数据记录三大功能,使得物与人能直接“沟通”。

  目前,受传统养殖观念阻碍、物联网系统售价偏高及售后服务较难到位等方面影响,物联网在水产行业的应用未能普及。但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水资源一步步减少,土地变得稀缺以及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极可能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的一个新趋势。用自动控制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监测、处理和控制,物联网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以及保障养殖方面都有效率上的优势。当然物联网系统并非万能,使用了系统并不足以保证养殖的必然成功。系统所提供的是及时的数据监测,可辅助降低养殖风险,为养殖提供多一份保障。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45
水产前沿网

区域疫苗联用

  上榜理由

  疫苗是最好的预防疾病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恶化,鱼类疾病呈现发病率高、疾病多样化等特点,而如果每预防一种疾病就注射一种疫苗,一方面增加人工成本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也极易造成鱼体损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通过对我国草鱼养殖区域流行病学的调查,根据不同区域的病原流行株,研发出针对各个养殖区域的多联疫苗,真正做出“长眼睛的产品”。

  区域多联疫苗有效简化了免疫程序,注射一针可预防包括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疾病,让疫苗防控更为主动;养殖生产上的免疫效果显示,可有效提高草鱼免疫力,部分地区草鱼注射多联疫苗后,成活率可达90%。目前,珠江水产研究所正在申请认证生产渔用疫苗的GMP车间。

  此外,台湾成功大学杨惠郎教授也研制了石斑鱼的五联合疫苗,但未直接商业化,而是销售注射了联合疫苗的石斑鱼苗,也是不错的疫苗应用案例。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47
水产前沿网

南美白对虾生物防控技术

  上榜理由

  通过建立对虾病毒防控的环境调控理论与技术,在养殖池塘中增加种群形成捕食关系,可有效防控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暴发。该防控技术由国家虾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提出,改变了传统的病害防控思路,提倡运用健康、环保的生态手段达到病害防治的目的。据了解,目前可以作为对虾生物防控的优势鱼类有草鱼、尖吻鲈、花鲈、斜带石斑鱼、金鲳等。

  以对虾病毒草鱼生物防控技术为例,在对虾放苗后的20-30天,每亩投放30-60尾1千克左右的草鱼可有效控制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暴发。该技术适合池塘水体盐度在6以下的养殖区,且每亩虾苗投放量低于10万尾。增加草鱼种群后,约有20%左右的活虾被鱼吃掉,但相对于疾病暴发带来的损失,生物防控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在全国2852.9亩对虾养殖面积中,以草鱼、革胡子鲶作为生物防控因子,养殖成功率高达98%,而同期单养对虾模式成功率仅为50%。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48

水产前沿网

以免疫技术促进生物成长率

  上榜理由

  台湾成功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长陈宗岳首创养殖动物快速增重技术,通过疫苗免疫概念,在饲料里添加一种蛋白质,透过养殖动物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诱发抗体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功能,让肌肉继续发育生长,达到增重目的。免疫反应会自动结束,不会让动物肌肉无限制发育。同时这些蛋白质在肠道也会被破坏,不会留在动物体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陈宗岳领导的研究团队以这种方式养过石斑、鲈鱼、吴郭鱼等经济性鱼类,也养过血鹦鹉、锦鲤等高经济观赏鱼。以点带石斑鱼为例,应用这项技术养出的石斑鱼饲料换肉率比同时期同条件养殖的石斑鱼多出30%-40%,养殖成本减少3成。

  本技术可应用于饲料产业,减少饲料中营养源的用量,进而使整体饲料成本下降约20%左右,已授权技术转移给多家岛内外企业。但此产品在台湾因顾虑属于基改(GMO)饲料添加剂,尚未能正式使用。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51
水产前沿网

对虾小高位池养殖模式

  上榜理由

  2012年始,福建漳浦地区兴起一种小高位池养虾的模式,后逐渐扩散至广东湛江等地。该模式主要特点为:单口池塘面积约1亩甚至更小,水深3米左右,自下而上采用“底部微管增氧+中层射流增氧+上层水车增氧”的立体增氧方式,养殖后期甚至还会使用纯氧增氧以防止缺氧引起对虾死亡。池底设有中心排污装置,每天甚至每餐投喂后及时进行排污。投苗密度高达30-40万尾/亩,亩产高达万斤的不在少数。

  尽管受病害等因素困扰,2013年华南小高位池养殖成功率不及上年。但在养殖成功率普遍低迷的华南地区,小高位池养殖带来的丰厚利润使之成为对虾养殖业不容忽视的风景之一。不过由于该模式换水量极大,为资源掠夺式养殖模式,若不能将污水进行清洁处理,不具可持续性,不适宜推广。因此最好配套建有沉淀池进行水处理。



作者: 水产人生    时间: 2013-12-6 14:52
水产前沿网

太阳能池塘底质调控改良机

  上榜理由

  太阳能池塘底质调控改良机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开发,其以太阳能为动力,不需要架设电线,可以实现移动作业,将养殖池塘底层的絮状污泥吸收施放到水体表层,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富氧水体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氧化、增加絮状污泥菌团活性,促进底泥中的氮磷释放再次进入水体循环。

  同时该设备具有水层交换增氧作用,与传统增氧设备相比,以每天运行4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电1620Kw/h。此外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设备可节约养殖用水30%以上,减少养殖污染物(总氮、总磷和COD)排放50%以上。该成果属国际首创,对于丰富和发展池塘养殖底质改良与水质调控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在上海、安徽、广东、云南等地应用推广,但仍有业者对此持观望态度,认为此设备在稳定性和功率方面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设计方也计划在原设备上安装可拆卸式蓄电池,以满足在阴雨天的运作。



作者: victor430    时间: 2013-12-6 16:38
技术很先进,有些实用性还欠缺点{:soso_e176:}
作者: daoming4    时间: 2013-12-9 16:52
十大技术的操作有没有啊?
作者: 烟花雨    时间: 2013-12-9 16:59
victor430 发表于 2013-12-6 16:38
技术很先进,有些实用性还欠缺点

比如呢??????请指教啊!我们希望入选的更多的是实用性,前瞻性的技术呢
作者: -_-    时间: 2013-12-16 10:42
已读、、

作者: my_chb    时间: 2013-12-23 22:16
水产人生 发表于 2013-12-6 14:51
对虾小高位池养殖模式
  上榜理由:

是传说中的正大特宝模式吗
作者: 晒太阳的鱼    时间: 2013-12-24 21:09
已读!!!
作者: 忠实水产    时间: 2013-12-24 23:28
学习 {:soso_e179:}
作者: LENGYUYE420    时间: 2014-1-5 16:29
把中国水产业2013年度榜都看完学了不少知识,可是发言的怎么这么少,是不是冬天病少了,上论坛的人也少了啊,大家可要在冬天这样闲暇季节猛补基础知识,未雨绸缪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 Germplasm    时间: 2014-1-6 11:09
学习了!!!
作者: hlan3    时间: 2014-1-7 09:56
拭目以待这些技术的推广
作者: zjsxyjf20113    时间: 2014-1-9 11:15
技术很先进
作者: newhour    时间: 2014-4-11 09:47
水产人生 发表于 2013-12-6 14:35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宗淡水鱼的鉴别与品质评价
  上榜理由:

这个很好,很好的区别鱼的品质,分出等级,更利于养殖业的进步
作者: newhour    时间: 2014-4-11 09:54
水产人生 发表于 2013-12-6 14:39
以单细胞绿藻替代鱼粉
  上榜理由:

单胞藻营养本来就很丰富,替代部分鱼粉不仅节省成本,同时提高鱼体免疫力,很有前景啊
作者: Fisherlu    时间: 2014-11-13 16:01
拜读了      
作者: pingwba    时间: 2017-4-7 20:32
...........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