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向翀 于 2012-10-16 01:32 编辑
一、致病性弧菌的种类及其所引起海水养殖动物的疾病
在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6收录的37个弧菌种中,很多是作为弧菌病的病原菌而首次报道,如雀鲷弧菌(V.damsela)、病海鱼弧菌(V.ordalii)、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杀对虾弧菌(V.penaeicida)以及鲨鱼弧菌(V.carchariae)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弧菌病研究水平的提高及其被重视的程度,下表详细描述了致病弧菌及对水产养殖动物所致疾病[1]。
1、鳗弧菌 鳗弧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早在1893年,意大利的Canestrini首次成功地分离到鳗鲡红瘟病(Redpestdisease)的病原菌,并将其命名为鳗芽孢杆菌(Bacillusanguil2larum);1909年,Bergman从瑞典沿海养殖的患赤斑病鳗鲡中分离到病原菌,并更正鳗芽孢杆菌这一种名,将其首次命名为鳗弧菌,这一种名一直沿用至今。Nybelin将鳗弧菌分成3个生物型,鳗弧菌生物A、B、C型。此后,Larsen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个生物型,即鳗弧菌生物D、E型。鳗弧菌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50多种淡海水养殖鱼类及其它养殖动物发生弧菌病,大多数海水养殖鱼类对该菌敏感,该菌不仅感染养殖鱼类,而且还感染野生鱼类,英国就曾报道过因鳗弧菌感染造成野生鳗鲡大量死亡的事例。感染后病鱼的主要症状为出血性败血症、体表肿胀、发炎等。鳗弧菌细菌壁上的脂多糖LPS是诱发鱼类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这些抗原是大分子,能抗高温和耐受多种化学溶剂的提取,鳗弧菌灭活菌体疫苗是研究的最早的弧菌疫苗也是目前最成功的鱼类疫苗之一,免疫后的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该疫苗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实现了商品化,多以浸泡、喷雾或注射的方法在生产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