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4-10-31 10:00 编辑
根据马来西亚渔业局(DOF )统计,大马南美白对虾2011 年虾产量约为60 ,000 吨,2012 年下降至48 ,000 吨。当EMS 病原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认定为副溶血弧菌后,大部分大马渔业局官员对其研究成果持支持态度,但大马渔业研究院(FRI )在2013 年收到的病虾样本中仅有36% (共14 个样本,5 个样本为阳性)的AHPND 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为阳性。EMS 官方定义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指投苗后45 天内出现肝胰腺萎缩变色,并出现大批量死亡。而我们在马来西亚槟城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养殖户(8 家中的2 家)认为EMS 是养虾失败主要原因,而大部分养殖户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白便病、白浊病、软壳病、后期(50 天至70 天)慢性死亡(与珠三角地区偷死类似)等问题的困扰。 自2010年以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从业人员数量、养殖模式均有大幅度提升或改善,但总产量却呈下降趋势。并不否定EMS在东南亚地区的危害,养虾失败已成为东南亚主产国的主要问题,但失败的原因不应该完全归咎于副溶血弧菌这单一因素。
养虾户的逐利心态 养虾业的短期利润逐渐改变了东南亚养殖户的心态,逐利思想表现为增加投苗密度、增加饲料投喂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基础设施及硬件的开支、降低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支出。而这些行为制约了对养虾有着苛刻要求的生产管理。虽然部分养虾户的成功为其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一造两造养殖的顺利并不能代表整体模式的成功,更不应该盲目推广。优秀的养殖模式应具备稳定的产能、稳定的投入产出比、对养殖风险具备充分的可预知性与规避性。
气候因素 即使在气温常年稳定的东南亚国家,养虾业同样也遇到诸多天气问题。比如,东南亚地区一年无四季之分,但却有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旱季期间(3月至9月),池塘盐度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雨季期间(10月至第二年3月)每日有2~6小时阵雨,沿海池塘的盐度日波动为0~20 ppt,大量的雨水导致养虾需要的无机营养盐(如:钾、镁)的流失,同时也给对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应激。
池塘水体消毒 生石灰与含氯漂白粉是槟城地区最通用的廉价消毒产品。不同养虾户对产品的使用方法大相径庭,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养虾户并不能精准把握漂白粉与生石灰的理化性质。比如,生石灰的最佳使用时期应在晒塘期(池塘剩余的水越少越好),土壤pH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杀灭微生物后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后又将pH降回至8.3左右,丝毫不影响下一造的养殖。漂白粉(次氯酸钙)只有在pH低于6的水中才良好的杀菌效果,pH高于7.5的水体对漂白粉的使用量则需要翻倍(至少30ppm浓度有效),而马来西亚养虾户对漂白粉的使用显得十分保守,一般用量仅为5~10 ppm,根本不足以杀灭水中的弧菌。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多种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酵母、乳酸菌等)产品已被全球生物科技公司相继商业化。尽管这些良菌在实验室环境中被证实有着非常卓越的抑制弧菌能力,然而使用微生态制剂前后的池塘水体依然可以在TCSB培养基上检测到相当数量的绿色弧菌菌落。当大众将太多的期望寄托于生物科技与微生态制剂的背景下,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是否应该成为养殖户的成功保障?
神秘的种虾选育 对虾产业链中最不透明的环节是最上游的种虾选育。原产于厄瓜多尔的南美白对虾已在美国人手中选育了几十代,选育公司不仅通过销售种虾获得利润,而且以不同的选育项目获取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但是我们对美国种虾公司的了解实在太少了,我们只知道SIS出售SPF与SPR种虾,却无法得知他们使用何种技术在做种虾的选育。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虾病领域专家在种虾选育公司扮演着高级顾问的角色。转基因作物的技术不透明性已让中国农业部对其提高警觉,而我们购买美国种虾时是否也应该借鉴转基因作物背后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