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210UID53209积分12284主题1046帖子11202精华123经验12284 点金币162592 元注册时间2012-10-9
 
    
 TA的每日心情|  | 堵心啊 2017-6-23 14:55
 |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11202精华123经验12284 点金币162592 元注册时间2012-10-9
 | 
|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2-27 11:08 编辑 
 1、抽取检测的原料样品要有代表性。
 
 因此建议每批原料的取样点尽可能多,样品数也尽可能多(因为掺假不仅存在于同一袋原料中,还可能存在不同袋原料中)。
 
 本人经历:
 
 某批面粉中,车四周的包次为合格面粉,中间部分为掺50%麸皮的不合格品;一批磷酸氢钙中,有10多包颜色偏灰,钙含量偏高而磷含量不足怀疑是掺石粉的不合格品。
 
 2、原料镜检时,往往只是单纯的看,并没有做适当的处理。
 
 建议做镜检前结合一些处理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探查是否存在某些掺假物。具体做法有:
 
 (1)筛分:利用不同大小孔目的标准筛对样品进行筛分,可筛出不同大小的样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镜检。
 
 (2)四氯化碳处理:油脂含量高或粘附有大量颗粒的试样可用四氯化碳溶液先处理(鱼粉、肉骨粉及大多数家禽饲料和未知饲料最好用此方法)。这样可利用密度不同的原理,分离出密度轻的漂浮物(一般掺假物在漂浮物中)和密度重的物质。
 
 (3)丙酮处理:利用丙酮能溶解有机物和脱水的性质,用来处理因有糖蜜而形成的团块结构或水分偏高模糊不清的样品,可以更清楚的观察样品。
 
 而对于镜检有怀疑样品,不懂得利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去定性分析(如稀盐酸法,碘-碘化钾染色,间苯三酚染色等等),却盲目下定论。
 
 3、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感官检测不敏感。
 
 有些原料只用感官检查就可以分辨真假伪劣,实在没必要送去化验(如面粉中有大量麸皮,豆粕发酸发臭等),不思考地机械式地去工作,是品管的大忌!
 
 转自爱畜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