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揭晓的2011'中国水产业十大年度人物中,杨惠郎教授被推选为“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上榜理由:
2011年石斑鱼NNV(脑神经坏死病病毒)口服疫苗的成功研发,给饱受病害之苦的石斑鱼,尤其是育苗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研发团队的领头人,正是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科技所杨惠郎教授。 NNV疫苗研发成功意义重大,NNV在石斑鱼苗期感染具近100%致死率,被认为是国际养殖高价鱼种中最棘手的病毒之一,杨及其团队历时8年,成功突破此口服疫苗关键技术,不但解决了国际石斑育苗病毒感染的产业问题,更是国际首次证明可在稚鱼阶段有效预防疾病的创新发明。在此之前,台湾和大陆均无公开报道过此类成熟疫苗产品出现,杨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石斑鱼疫苗领域的权威之一。目前杨及其团队正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高抗病力石斑鱼苗,以供石斑鱼养殖户使用。 可以预见的是,疫苗已被公认为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最佳手段之一,杨的研究方向未来潜力巨大。无独有偶,同样在2011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获国家新兽药证书,并拿到水产疫苗生产批文,成为大陆首个拿齐出生纸,可以商品化的水产疫苗。
重要分享:
台湾的水产养殖技术已有深厚产业根基,也一向是亚洲水产种苗的供应中心,暖水鱼种之养殖技术领先国际,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高科技时代,台湾有机会可以成为国际暖水鱼种养殖之技术中心。但也因台湾的经济特性,养殖业发展朝向密集养殖的模式,因此提早面临疾病丛生、死亡率高、及药物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恰正重蹈二十年前未科技化的挪威鲑鱼产业,及四十年前之畜禽养殖个体小户的产业发展历史。 面对国际竞争,若不针对问题,主动积极根本解决,必会影响产品销售,并导致水产养殖产业之萎退、外移的现况。严重地阻碍水产养殖产业的永续经营,及国际市场对台湾产品的信心。于是我们认为,要提升台湾水产养殖产业,必须以挪威之鲑鱼产业发展针对冷水鱼种之生物技术模式为借镜,对暖水鱼种导入养殖科技化的观念与做法,暖水鱼种虽然生长效率较冷水鱼种高,但是在生长型态、环境、疾病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可惜的是,至今仍未有暖水鱼种完整的疾病防治系统。 若想要争取此市场,就要以建立可解决瓶颈之科技为开启市场之钥匙。以生物技术来研发暖水鱼种疾病防治之关键技术产品(疫苗及检验试剂),并延伸用以生产高抗病力种苗(SPR: Special Pathogen Resistant)及整合工业化之养殖科技。生产高抗病力之健康种苗,则是国际暖水鱼种水产养殖产业市场极需之关键产品,及转型成工业化的水产养殖的关键。必定可以帮助台湾掌握暖水鱼种养殖工业的巨大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