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UID
- 52156
- 积分
- 96
- 主题
- 0
- 帖子
- 94
- 精华
- 0
- 经验
- 96 点
- 金币
- 268 元
- 注册时间
- 2012-6-14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94
- 精华
- 0
- 经验
- 96 点
- 金币
- 268 元
- 注册时间
- 2012-6-14
|
的确是好资料,曾经看过台湾陈成弘教授的几篇关于虾病的文章,感觉受益良多。现在看到楼主发的这两篇文章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不免几个疑问:
1、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差,很多水源都是富营养化,甚至地下水已进入池中都直接在晴天能自动起水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加大量的有机肥是否合理。个人以为应该以菌为主,加入磷和碳、钙,尽量少施氮肥。
2、关于藻相,在绝大多数的养殖业者中是不懂显微镜,小弟虽然也是科班出来,但是说实话我也不懂显微镜,所以也与普通虾农一样,只凭肉眼和水体理化因子判断藻相,但是往往很多误判。那么定向培育硅藻这类办法是相当难掌握的,所以不如控制藻类密度,起码在不知道藻相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有害藻毒素的可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算是种消极的做法,但是我现在也接受这种理念,毕竟我们的养殖理论和经验都有限。
3、现在水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那么是否还能通过水生生物多样化来判断是否水好水差呢?觉得借鉴意义不大。所以我认为这是好资料,在理论上可以指导我们,但是在实践中得灵活运用。
废话较多,各位老师请见谅。
|
-
总评分: 金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