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弧菌的抑制作用
表1为L1 接种MRS 培养液,经24h 培养后的发酵液及发酵液经5000rpm,15min 离心后取得的上清液,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的大小。
从表1试验可看出发酵液与上清液对指示菌T1、T2 都有抑菌圈,而相同pH值的HCl水却没有,可见发酵液与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并不是pH值低造成的。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比上清液对弧菌的抑菌圈大,说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强于上清液,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弧菌有协同抑制作用。发酵液对弧菌T1、T2 的抑菌圈大小不同,上清液也是如此,表明L1 发酵液的代谢产物对不同种类弧菌的抑菌活性不同。 2.2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及离心后上清液的抑菌活性
L1 接种MRS,30℃培养24h,发酵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释稀1、2、3倍,其稀释液对弧菌的抑菌能力见表2。其发酵液经5000rpm,15min 离心,取得上清液,上清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释稀1、2、3倍,其稀释液对弧菌的抑菌能力见表3。
从表2、3可看出发酵液经3倍稀释对弧菌T1仍有抑制作用,上清液经1倍稀释后对弧菌T1的抑菌圈大小与发酵液3倍稀释液抑菌圈的大小相近。 2.3不同培养时间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L1接种MRS 培养基,30℃培养,培养18h、24h、36h、48h、72h、5d的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见表4。
从表4可看出,在菌生长的对数期18h时的发酵液对两种指示菌都无抑菌圈,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圈越来越大,生长衰退期(36h)比稳定期(24h)的抑菌圈大,5d的陈培养液的抑菌圈最大。原因可能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乳酸杆菌的生长及代谢产物抑菌物质的积累提高了其杀菌作用;陈培养物和衰退期的发酵液的抑菌圈大于生长期及稳定期的抑菌圈,可能是一些抗菌活性物质在乳酸菌死亡后释放出来。 2.4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耐热性试验
将MRS 24h的发酵液,于60、80℃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及沸水浴中保温5、10、15min,与原发酵液一起作抑菌活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5。
从表5的试验结果可见,发酵液经60、80℃恒温水浴处理15min,及沸水浴中处理5、10、15min,其抑菌圈大小与未作温度处理的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无差异,可见代谢抑菌物质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对虾饲料制作过程有高温制粒这一步骤,瞬间温度可达100℃,益生菌代谢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避免对虾饲料制作过程瞬间高温的破坏,而保持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