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爵 于 2013-11-13 09:26 编辑
盐度对虾的影响
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是想到哪就写到哪,不可能像写论文一样的严谨
2010年的9月,那一晚,雷雨交加,倾盆大雨像不要钱般的砸下来。看着那么大的雨,当时我心里很是压抑,揪心,因为这场雨后,那塘已80-90条左右的虾命运就会莫测。
那一晚,下了近五十厘米的水。
第二天,天刚一放亮,我就围着塘转,发现水面上漂着很多的虾壳,射流机后面的那条绳(机开起来后,会后退,所以这绳相对松)上挂满了壳,就像晒衣服一样,乍一看,场面很是壮观。
这,就是典型的改变盐度而导致应激性蜕壳。
这情况下,仔细观察时,你会发现,那些虾壳都没有头胸甲,高度失钙等矿物质后而变得很软的壳。
我记得曾在论坛里看到有人说正常蜕壳的情况下,那些软壳会被虾重新吃掉,那时我心里有点困惑,因为我还曾听过另一种观念,那就是那软壳会重新溶于水,这两种观念到底哪个对,到目前我都还没在什么权威的报道中得到答案。因为这两种观念都有现实的一面在支撑着。
我平时巡塘的时候,偶尔会在阶梯口看到抱着软壳的虾,粗一看,还以为是蜕壳不遂,趴下来仔细看时,就发现不是那么的一回事,只见虾用步足抱着壳,看那动作,像是用大颚在磨嚼,在抱食软壳。但,我不太敢肯定,毕竟南美白不像一些虾种抱到食物后,就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吃完再走,它是边游边抱食的,所以,当时观察了一会后,那虾就游走了。
我也曾经抓十几条虾放在玻璃缸里养过一段时间,有曾观察到抱食软壳的,但也有看到那软壳在水里泡一两个小时都没虾去碰的现象,还有更为极端的是几条健康的虾围啃一条刚脱了壳的虾。
就是因为出现围啃现象后,我曾仅是放一条虾在玻璃缸里养,发现那虾蜕壳后,没第一时间去吃那壳,那次我看着看着就太困了,等第二天起来一看,那壳就没了。这更让我犯难,这壳到底是吃了,还是化了。
养过高位池的朋友都有一种经验,那就是排污时用操捞子收集起来的杂物里有很多头胸甲,但基本是看不到软壳的。
塘里软壳的消失,是化了,还是吃了,也有可能不是单一,而是混搭型的。若有那位朋友有确凿的认知,还请告知,不胜感之。
一般而言,虾是阶段性生长动物,每蜕一次壳,就会大幅度的生长一次。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蜕壳生长都会使虾增重,如虾体的营养物质积累不够,不能支撑下一次蜕壳的所需,那它每蜕一次壳,虾的体重就会变轻一些,这就是持续性应激蜕壳。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那些生长速度比较慢,一般养了50-60天还是百多两百条的虾身上。高位池养虾的人应都遇到过一种现象,那就是同一口塘里,在非人为刺激蜕壳的前提下,排污时,可能连续一个星期都排到大量的虾壳,但,料又吃不起来。遇到这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尽早卖虾,这虾越养越亏,吃饲料不长,它比发病的虾还要恐怖。
回到正题,众所周知,南美白是广盐性的虾,在0-40几度的范围绕内都能生长,仅是生长速度不同而已,但,不是所有的虾都能做到这点。
前几年临冬时,在台山,我还曾见过几户养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