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4-6-11 20:31 编辑
学校:华中农业大学
学院班级:水产学院水产1004班
通讯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南三镇建新路-利洋水产药店
姓名:杨志明
指导老师:李大鹏
实习地:广东省湛江市南三镇建新路-利洋水产药店
新梦起航的地方—利洋 前言:从今天开始算,还有二十多天这所位于华中腹地美丽的大学就不属于我了,也许你会说它本来就不曾属于过我。但在我的世界里,我就拥有它四年。不管你和它答不答应,不多不少,就是四年。 要离别了,难免有些记忆深处的东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但是作为年少无知的我是不能活在过去的记忆里。现在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创造回忆(就像现在这篇文章一样,也可以把它当作写给自己以后看的信件啦)。我们这一代没经历爬雪山、过草地、抗美援朝,勒紧裤腰带一碗白粥过一天的生活。说句玩笑话,年轻时不经历几次摸爬滚打,跌倒又站起来继续奔跑的事迹。到老的时候都没什么资本跟孙子吹嘘,想当年你爷爷我……. 扯远了,真心是扯远了。主要还是真的要离别了,心中的情感情不自禁的会流于笔尖(否则就是言不由衷的赘述了),给心爱的读者也带去淡淡的忧伤了。罪过、罪过。说实话,这次得知又要写实习日记确实有些压力,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来自己的心境确实有些忧伤(自认为我有点多愁善感的性格在内心深处,身处毕业季有些忧伤);二来自己第一次的生产实习日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次写不好怕砸了自己的名声;三来自己没有那么第一次那种迫于表达的冲动,套用比较装逼一点的话是没有灵感出现。直到有一天杂志社的美女编辑打电话过来,主动提到这件事,还要我写上次参赛的感受并且邀请我参加这次比赛。顿时感觉自己还是有点责任要写下一些什么的。就像当初写实习足迹一样,放平心态自由自在的表达就可以了啊。自己大声的对自己说一句:摆正心态,再导一出实习舞台剧吧,有机会出演小丑给人带去欢笑就满足了。在此发表一下上一次的获奖感受,希望大家踊跃参赛。“之前一直很关注中国水产频道,知道它的主流人群是已经从事水产事业的那些人,所以自己在这个舞台上一直扮演着观众的角色,偶尔回帖鼓个掌。突然发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水产实习征文,想想自己从那些无私奉献自己经历的人那里了解了那么多未知的世界。自己是时候为这些前辈们茶余饭后提供一点年轻的回忆了。所以拿起来笔,记录起自己实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没那么多的考虑修辞和语法,甚至错别字都还蛮多,用一颗怀着感激的心完全口语话的表达,为这个大舞台导演一场实习生的真实的戏剧。我比较幸运,演完之后不仅有演出费,而且还有一些影迷了。真心感谢中国水产频道,有它的陪伴我们的水产之路越走越宽,有它的陪伴水产人永远都不孤单”。 (一)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每一次开学初期都会参加一次老乡聚会,话题的核心就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问学姐学长大学应该怎么度过呢?我经历了四次这样的老乡会。但每一次的角色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完全的倾听,第二次有种想表达的冲动,第三次就是话题中的中流砥柱了,第四次觉得该给大三的学弟学妹机会表达,自己装装老陈,一针见血式的点评更具有杀伤力。
提前几天就得到通知,过几天就要老乡会了。知道让自己即兴谈感想很吃力,而且表达的很不到位。所以事先想了蛮长时间的(这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最后的效果还是令我忙满意的,自我表扬一下。 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说的:大一是需要贵人诱导的一年,大二是碰壁后需要保留突围勇气的一年,大三是你要突围成功的一年,大四基本就是沿着既定方向埋头走下去的一年。我是这么说的,四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我这个人比较幸运,大一的贵人出现了,大二碰壁一年后还是保留着勇气继续突围,大三也顺利到达突围出来了。现在身处大四,也选好了方向,需要的就是埋头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在大学课堂的四年时间里,经过各个老师不断的熏陶,身上的水产基因也慢慢发酵了。加上自己觉得还是干水产比较有优势(干别的咱也不太会),经过几次试探性的实习,自己也对水产生活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水产梦注定是要做下去了,现在需要找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想想自己的学校,干水产干的出色的师兄师姐还是蛮多的,等自己毕业后,在水产界混,报出身时,咱也算得上出身名门,自豪感还是满强烈的。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选择新梦起点的时候,选择了利洋。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这也算得上又拜于名师下继续深造吧,而且这位名师在行业里还是很受尊重的。 (二)接受梦寐以求的教育 凭借自己对水产行业的认识和热情,拿到利洋的短期饭票还是没那么难。时间应该是去年的十一月份,和来招聘的同事聊的比较好。我是作为第一个他敲定下去利洋的人,后面也帮着他联系和选择投简历的应聘者,甚至后面还和他去另一所学校帮忙招聘。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即使当初我对水产行业认识没那么深,但凭着我的这颗炽热的水产心,进来公司也问题不大。这种感受我是经历过一次招聘者之后才有的,如果你是公司派下来的招聘者,你首先需要的是帮公司把人招到公司去报到。而面对这么多海投的学子,你怎么判断谁真正会去公司报到才是最关键的,其次才是去判断谁真正优秀。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小说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职业经理人考虑的是更多的利用公司的资源,给自己谋利(或拉拢自己将来可能带走的人,或者为自己将来铺路)是首要的,考虑公司的利益是第二位的,而老板考虑的是每一分钱都要花的有切实的利润回报。这就是我现在理解的老板和员工思维的矛盾,也许是对的,也许不对。学弟学妹们以后再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参考参考。
不管怎样吧,我反正是如愿进入了利洋这个大家庭,本来一起决定来的是七人,但结果只有三个人真正去公司报道,关于这件事,我事后和人事部的同事聊过,他说这种情况在公司的意料之中。而公司的做法也很科学:如果真正需求招聘的数量是100,那么给邀请函时就发200份出去。如果真正来了200人,作为水产行业里还算比较可以的公司,也都能安排得下,只不过今年实际的发展速度会比计划中的快一些而已(人更多了,发展肯定更快,但利润不一定更多)。等到来人数量确定后,重新调整一下今年的计划就可以了。
说回正题吧,按照公司的安排,在家没呆几天就赶着还带着浓重春运味道的火车去了广州。站了一夜,人太多了,实在是没机会合眼。想想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熬夜了。第一次是高二暑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个人坐车去深圳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也是站着熬了一个通宵。第二次是大二暑假坐火车去广西百洋实习 ,那一次和两个同学一起去的,行李太多,大家决定轮流着睡,该轮到我睡的时间没睡着。除此之外,我就没熬夜过,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值得我为它熬通宵。游戏我不玩,考试都提前复习好没必要熬夜,也没干什么亏心事,白天把该做的事情也都努力去做了,到目前为止真的没什么值得我熬夜。一夜的疲惫,也没挡住我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向往和憧憬。再去公司路上的公交车上我还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欣赏着一幕幕送进我眼界的风景。可惜,如我所想,城市化建设思路始终走不出思维的禁锢。广州只不过又是一个武汉而已,或者说武汉只不过又是一个广州而已。
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我这一段征途的中点,在此所有的新人都将按照公司给我们设计的方法和方式,拿起手中的笔给自己来一张素描。然后这张素描将由我们自己带去征途的终点,由各个药店按照它们自己特有的颜料来着色,然后再由你带回公司检查。所以最终这张彩色的你的自画像离开谁都完成不了,但要画好它,确实很不容易。
为期八天的培训,一下子让你找到了高中的感觉。也不对,如果你经历过高中,上过大学,然后又重回高中上课的话,那种感觉估计就对了。也许有些读者没有也不可能有那种经历,不好理解。换一种形容吧,一个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分开之后,开始把恋爱当游戏而且玩的顺风顺水,突然又和初恋遇见而且在一起的感觉估计就对了。哎,说老实话,这两种我比喻出来的感觉都没经历过。我看来还是阅历不行。有经历过上面两种经历的前辈欢迎跟帖分享。还是用一个我经历过而且大部分读者也有过的经历来形容吧。我高中特别喜欢上物理课,而且物理也经常给我带去成功的喜悦(物理和同学拉分很厉害的),而语文课呢?我是作为放松养精蓄锐的课程(太难和同学区别开来了),就会经常拿来想物理题,如果偶然的一个机会碰到先上一节物理课,然后上一节语文课,再接着上一节物理课。那下语文课之后物理课之前的那种感觉就对了。形容了那么多感觉,如果您还不能理解那种感觉,那就说明您的阅历也还不够哦,得和我一起努力多花时间增加增加阅历哦。
为期八天高密度的白天和晚上的上专业课,确实感觉有点吃力,不过收获也相当的大,以前遗留下来的一些疑惑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合理的答复。虽然和大学课堂一样,但换个表达方式换个主讲人,自己的接受程度完全提高了,真的有种海绵吸水一样的感觉。只怪自己晚上没睡好,有些精彩部分错过了,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悔。培训的最后,公司按照惯例组织大家一起去爬白云山,在白云山顶组织演讲比赛,统一吃盒饭,统一收拾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我也有幸加入了组织者一列(担任小组副组长)。一场出游活动下来,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集合队伍。在大学里,九点半开始的活动,学院和班委通知的时间会是九点开始。结果呢?准时的人都是得等半小时,一些聪明的人就九点半到。有些又聪明又拖拉的人,到达的时间可能是九点三十五。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下次通知下来的时间就是八点半了,苦逼的永远是遵守规则的人,这就出现了一个规则矛盾。关于规则矛盾,很多时候也是国情决定的。中国的电影喜欢宣传的就是不守规则的人成了英雄,守规则的人永远是无能的。导致潜意识里,规则越来越被质疑,而且越来越多人挑战。我是那个苦逼的守规则者,明知通知提前了一小时,我还是相信它会八点半开始,而现实中大部分是聪明人。我被玩之后,还会自我安慰一下,也许下一次通知时间就准时了,现在只希望这下一次到来的早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