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935
- 积分
- 20185
- 主题
- 1143
- 帖子
- 5112
- 精华
- 21
- 经验
- 20185 点
- 金币
- 14841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7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10-22 08:04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5112
- 精华
- 21
- 经验
- 20185 点
- 金币
- 14841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7
|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7-18 21:00 编辑
台风过后 水产养殖户需要注意的问题
南美白对虾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每年6至10月是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也是对虾生长最佳的季节。据有关气象预报;今年广东省受台风影响要比常年多,要求各有关部门,预先要做好防台风的防御工作。对虾养殖场地主要分布在沿岸,受台风影响较大。台风前后气候变化无常,台风前常出现高温,台风时风力大、沿海出现巨浪、暴雨等恶劣天气。使虾场建筑物受损坏、虾池水质发生大的变化,随之而来,虾病频繁发生,给对虾养殖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应对台风前后恶劣天气,预先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对虾养殖各项生产的损失,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使对虾养殖安全生产,夺取对虾养殖好收成。
台风后从速采取的措施养好对虾
台风季节正处在高温期,水温较高,是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摄食量大,生长迅速的重要时期。因此,怎样排除多变不良的天气因素,利用此时高温有利对虾生长的气候,是夺取丰收的重要季节,应该开动脑筋采取有效的措施。
1、尽快抢收、维护受损坏的生产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尽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2、加强增氧及时扭转不良的水质。
台风过后要及时启动增氧机,是防止暴雨后,虾池海淡水分层现象,底层缺氧,对虾发生偷死等等病态。因此,底层增氧更显得重要,要预先准备有足够数量的增氧机,最好有多种类型的增氧机配合使用。根据虾池水质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增氧机。增氧机增氧中搅动虾池水体,使池中溶解氧、盐度上下层一致。
增强虾池内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使浮游藻类繁殖,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水中氧气多了可以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对对虾的危害,保持虾池水质新鲜,促使对虾摄食量增加的有效措施。
3、调控虾池水色
台风带来暴雨或阴雨天,往往会使虾池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清。因此,在台风过后排掉一部分表层陈水,注入一些新鲜海水。根据池水的具体情况,酌情施一些无机肥或微生态制剂,使水中的浮游植物繁殖起来。但是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水质而定。如果虾池水较淡比重低的,主要是培养绿色水,氮磷肥的比例为10:1。虾池水比重1.015以上,氮磷肥之比为7:1,能培养出淡绿色或黄绿色水,氮肥比例高有利绿藻类的生长。在培养水色效果不佳时,可以适当施一些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或者微生态制剂,有利藻类生长。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能保持水中透明度25—40厘米,有利对虾生长。因为对虾养殖中后期之后,由于投饵料的增加,残饵、排泄物以及生物死亡等的积累。水质较肥沃,底部有机物质多。施肥量宜少不宜多,准确掌握施肥量,防止水质过肥,也是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
4、要调整投饵量
台风季节也是对虾养成中后期,准确的决定投饵料量难度较大,因为对对虾的成活率不容易掌握的准确,往往投饵料量不是偏多,就是偏少。投饵过量,会污染水质、底质,因而引起虾病。投饵料量不足,对虾生长不良,对虾大小差异大,而且蜕壳时会互残,影响成活率,轻者影响产量与经济效益。如果长期投饵过量或不足,也会引起虾病。
决定南美白对虾中后期的投饵料量,可以参考饲料袋印刷的投饵料量,或者根据公式推算投饵料量。但是要真正准确掌握投饵量,是要实际观测得出。
其方法:(1)是观察饲料台摄食情况,养虾中后期在投放饲料台的量,是占总饲料量的1.5—2.0 %,在投料后1.0-1.5小时对虾吃完饲料,对虾70-80%饱胃或半饱胃为适量。
(2)用旋网(抛网)测定虾池内对虾的密度、大小,来计算投饵料量。再根据近日天气、水质变化、对虾健康情况以及投饵量、摄食、残饵等作为参考,再决定投饵量。尽量做到合理,既满足对虾健康生长的需要,又要兼顾水体环境,以少量多攴,即每天分4次投饵料较为科学投喂。近年来不少养殖者采用“间断投饵法”,取得好效果,也就是投料五天左右,停止投料一天,这样对虾生长比天天投料没有差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好此。
这种做法节约饲料,降低成本。但是间断投饵法要在天气晴朗,虾池有一定的天然饵料生物,采用此法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在养虾的中后期在饲料选择上,应选择营养均衡、产品质量高、品牌信誉好的。
在决定投饵时,坚持“五多五少四不投”的投饵原则。
“五多五少”的投饵是:傍晚及晚上多投,白天少投;水温适宜多投,水温过高或过低要少投;风平浪静多投,风浪大时不投;水质良好时多投,水质差时少投;对虾大量蜕壳时要少投,蜕壳后要多投。
“四不投饵”是:大风、暴雨时不投;水质严重恶化不投;对虾浮头时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不投;
5、加强巡池,注意观测对虾病状态;台风后虾池水环境变化较大,对虾容易异常,出现虾病,早晚要详细观测,虾池水色、水质变化、对虾生长活动是否正常?是否有病态以及对虾摄食及残饵情况。有异常情况出现要找原因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采取防治虾病发生。
(1)根据水质情况,适量施一些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EM原露等,改善虾池水质环境。同时可施一些底改,如沸石粉、白云石粉等底改剂,对改良水质、底质,对防治虾病发生很有好处。
(2)在对虾饲料中拌入适宜的保健药物,例如:稳定型的维C0.3%左右,免疫多糖、护肝或抗病毒的药物。也可以在饵料中喷一些有益菌,增强对虾的抗病力。
防治措施:如果有发现对虾有病症,要详细检测对症下药,对细菌性疾病可以用药物控制,如全池泼洒超碘季胺盐或者聚维酮碘连续泼洒2天,第3天泼洒二溴海因一次,3天后全池泼洒一些微生态制剂。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土霉素,氟苯尼考或大蒜,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以上,一个疗程5—7天,可以治愈,控制虾病的蔓延。发生其他虾病时要详细检测,对症用药,防止乱投医滥用药,以免虾池带来二次感染。
罗非鱼养殖户应该做好鱼病防范工作
台风来临前的长时间高温闷热和低压天气,导致池塘溶氧量降低,台风经过时持续大风大雨恶劣天气,台风过后天气转晴,又会持续高温,所以台风前后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很容易发生突变,台风过后病害频发是很正常的。养殖户需要做好一些防范工作。业内人士认为,台风过后罗非鱼发病大部分属急性发病,主要特点是持续死亡、用药处理效果不明显、容易反复发作,养殖户在罗非鱼发病期间,最好减少或者停止投料,建议采取适当使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内服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外用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最近几年链球菌病把华南地区罗非鱼养殖户折腾的够呛,谈其色变,台风来临前后,天气变化很大,气压不正常,鱼塘很容易缺氧,发病率较高。由于目前对于链球菌病的判定以及治疗都存在多种说法,一旦发病,养殖户就首先会以为是链球菌病,然后就是乱用药猛用药。业内人士认为,发病之后养殖户一定不要慌乱,其实很多病因都很简单,就是因为缺氧,缺氧时间较长才会出现鱼体抵抗力下降,然后才是疾病的发生,所以养殖户首先要保证鱼塘不能缺氧,要保证鱼塘水位不能太低,经常开动增氧机,配合使用底改产品。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如果出现鱼病,有能力的养殖户需要及时解剖检查,或者送到药店检查分析病因,切勿盲目用药。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做好“护草”工作
1、水质调节
第一天用复合有机酸络合物,如绿爽,水深80cm,用666毫升/亩(即3亩/瓶),上、下午均可用,傍晚用的话要加一些泡腾VC。
第二天上午8—9点用改底类的产品如救底护水安,200克/亩。
第五天(3天后)用预先浸泡活化后的芽孢杆菌250克/亩+生物底优2公斤/亩进行全池泼洒。
2、水草护理
用完上述产品后的第2或第3天用蟹草急救丹133克/亩(即1.5亩/袋)+生物肥如速肥王(浸泡)0.5公斤/亩全池撒,尽量撒在草根上。
以后每15—20天用1次芽孢杆菌,如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可加一些氨基酸类的液态肥。(常熟市尚湖镇农服中心 许永清)
三、其它工作:
1、水质管理 :海淡水养殖池塘待外围水位下降后及时换水并调整正常水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盐度急降应尽快排淡,换入新水,海水倒灌的淡水池塘则尽快排咸、灌淡。并及时施肥培养水质,施肥要在少施勤施的基础上,注意看天、看水进行施肥,使水色达到鲜活嫩爽。同时用生石灰等调节池水的PH值,使淡水养殖池的PH值控制在6.5-7.5,海水养殖池的PH值控制在7.8-8.6。
2、饵料管理:因受环境突变,养殖生物体应激大,灾后应加强投喂优质饵料。鱼虾蟹类应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饵料或鲜活饵料,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并应及时注入新水,网箱养鱼争食激烈可正常投饵,上浮鱼群减少,争食不激烈时,可减少投饵量;鱼病治疗期间投饵量应适当控制。
对滤食性鱼类、贝类的养殖池塘应及时调控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色保持鲜活嫩爽,颜色以黄褐色、棕黄色、浅绿色为好。对水色过浓的池塘,可配合防病害定期使用漂白粉或水质改良剂,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滩涂贝类养殖要疏通沟道,养护好涂面,确保涂面基质稳定。
3、及时补放苗种:修复或新建的网箱待水质稳定后,购买鱼种补放;青蟹养殖塘可选购秋苗放养,每亩放养500-1500只,具体视养殖塘条件优劣而酌情增减;海水虾贝综合养殖塘,宜选购耐低温的刀额新对虾补放,放养密度以1万尾/亩为宜。
(以上内容均摘自互联网,小编只是搬运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