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56474
- 积分
- 397
- 主题
- 84
- 帖子
- 300
- 精华
- 0
- 经验
- 397 点
- 金币
- 2156 元
- 注册时间
- 2013-10-6
  
TA的每日心情 | 绝对不打你 2015-4-16 10:38 |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帖子
- 300
- 精华
- 0
- 经验
- 397 点
- 金币
- 2156 元
- 注册时间
- 2013-10-6
|

二、肠道内物质
1、肠液
肠道里面除了肠的结构以外,还有一些液体的物质。这些液体的物质一是杯状细胞分泌的一些酶,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肽类的(氨肽酶、肠肽酶)、核苷的(碱性和酸性核苷酶及多核苷酸酶)、脂类的(脂肪酶、卵磷脂酶)、糖类的一些消化酶(淀粉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地衣多糖酶等),所有这些就能够对食物进行消化。
酶的活性跟鱼的食性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杂食类的鲤鱼,它的肠内的淀粉酶活性就比肉食性的鳟鱼、鳕鱼和鲽鱼要高。因为它的食物来源里面,本身淀粉含量高,它又是杂食性的,那么它的淀粉含量就比光吃肉的鱼要高,所以它的淀粉酶活性自然要比这些肉食性的鱼要高一些;取食浮游生物和植物碎屑的罗非鱼肠液有很强的地衣多糖酶活性。这些就是大概的酶的活性,是和它的食性密切相关的。
2、 肠道的细菌
肠道细菌一般是依附在粘膜层及黏液当中,就是它分泌的黏液里面。肠道菌主要是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好氧菌三大类组成。和肠壁贴着的是厌氧菌,因为它接触不到空气,在肠道里面,所以它是专性厌氧的,是肠道的优势菌,它和动物是一个共生的关系。比如说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这些,它就是和肠壁紧贴着的,它具有营养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由厌氧菌和肠壁组成的生物膜,形成了一个屏障,可以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定植,对维护肠道的正常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除了和肠壁紧贴的厌氧菌以外,中间的这一层是兼性厌氧的,就是说它可以是厌氧的也可以是好氧的,这一层一般是由条件制约的,因为它本身在肠道里面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如果鱼体,比如说因为应激或者水环境不好、温度变化使它产生了一些应激以后,它可能就会变成一种致病菌,就是说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些菌就会尽可能多地增殖,最终变成了一个致病菌,有可能会导致肠炎等等一些疾病,比如说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这些就是这种所谓的条件致病菌。那么在平衡的时候,肠道在健康状况下的时候它是无害的,一旦鱼体有什么不适的话,它就有可能变成致病菌。
最外层的就是好氧菌,一般都是过路菌,有可能是因为饲料,刚才王老师也讲了,比如说一些小杂鱼带来的一些过路菌。那么这些量对整个肠道菌群来说是比较少的,它一般是流动在肠腔中,随着食物从前到后。还有一些通过鳃的过滤以后,把水里面的一些菌也带到了肠道里面,因为它本身和外界是相通的。肠道菌群的数量,正常的优势菌是厌氧菌,占了总菌群的99%以上,那么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百分之零点几。所以我们在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好,或者别的什么措施,目标实际上是为了保持优势菌的稳定,所以在使用药品的时候目标是比较明确的。
不同鱼类之间, 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很大而厌氧菌总数差别不大。比如说鲢鱼的肠壁的好氧菌的总数,是鲤鱼肠壁好氧菌总数的37倍,不同的鱼因为环境不同,所以可能导致好氧菌的变化是很大的。但是厌氧菌的总数,各种鱼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比如说最多的乌鳢和最小的鳊之间差别不到2倍的样子。
跟大家强调一下,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水产动物最常见的优势菌,所以保持水产动物肠道乳酸菌和双岐杆菌的优势地位,与水产动物的营养和免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