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orsegreenhill 于 2015-5-7 16:04 编辑
1环境因素 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使用于非可控的养殖水体,环境因素(如:溶解氧,碱度,温度,pH值等和天气状况)会对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溶解氧 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影响到好氧菌生长速率和氧化分解污染物的效率。目前微生物制剂中芽孢杆菌为好氧菌(或兼性),硝化细菌为严格好氧菌,使用含有这类活菌的产品,一定要保持水体足够的溶氧,才能维持细菌快速繁殖和对污染物的有效分解。以硝化细菌为例,每毫克氮经过整个硝化作用途径后,氨转变为硝酸盐需要4.57 mg溶解氧来“清除”含氮物质释放的电子,所以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对于硝化细菌是必要的,研究表明水中溶氧至少大于2 mg/L是硝化细菌进行正常的硝化反应所必需的。
池塘底部低溶氧会影响生物底改的使用效果。大多数养殖者更喜欢颗粒型生物底改,他们认为既然是底改,当然要沉到塘底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但是池塘底部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尤其是养殖的中、后期,底部积累的耗氧因子往往会使底部溶解氧消耗殆尽,如果生物底改中没有耐低氧菌株(≤0.5~1.5 mg/L),那么这些细菌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并不理想,虽然直接到了底部,但大部分细菌休眠或没有繁殖,甚至死亡,即使投入很多菌也无济于事。有些生物底改剂推荐配合增氧粉(颗粒)使用,也是通过增加溶氧来促进生物底改的效果。
(个人注:文中分析的有些道理,但不全面。1、芽孢杆菌并非全部对溶氧需求都非常高,事实上在底泥中也存在低耗氧的芽孢杆菌。但市面上大部分芽孢杆菌对氧气需求比较大,因为低耗氧芽孢杆菌发酵周期长、成本高;2、光合细菌、乳酸菌对溶氧要求不高,阴雨天等不良条件可以考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