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61013
 - 积分
 - 3639
 - 主题
 - 1628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TA的每日心情  |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 
       又叫肤霉病。病原是水霉(Saprolegnia) 、绵霉(Achlya)两个属的种类。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后期,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被寄生的鱼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状,故又有“太阳籽”之称。  
 
       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在国内外养殖地区都有流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不同种类略有不同,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 30℃时还可生长繁殖。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 13~18℃。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转自新编渔药手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