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10
- UID
- 67091
- 积分
- 3854
- 主题
- 358
- 帖子
- 3470
- 精华
- 37
- 经验
- 3854 点
- 金币
- 19487 元
- 注册时间
- 2015-7-17
   
TA的每日心情 | 加油 2015-9-9 08:2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3470
- 精华
- 37
- 经验
- 3854 点
- 金币
- 19487 元
- 注册时间
- 2015-7-17
|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3-29 12:03 编辑
水产见闻录-250(编<<科环养虾百科->>随记)
说起病毒病的强毒与弱毒型的区别,我就会想起05年开药店时处理弱毒型白斑的经历。那年雨水奇多,很多养殖户的虾在三四十天时就会爆发白斑病。一开始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也是不敢去接。后来一个平日里比较随和又和我们比较聊得来的客户要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开点药处理一下。当时他的情况已经发现有三四天了,当然那时还不知道病毒病有强毒与弱毒之分,但凡发现白斑一般都是排塘的结局,所以我们自然也很少惹火上身。既然这客户一定要我们处理,按他平日的为人,即使死完了也不会找我们麻烦,我们也就认真的帮他想个方案:想来想去最后确定了:先用二氧化氯(当时选了含量最高的一元二氧化氯)100~150克一亩,用后隔半天马上用有机酸解毒(这个有机酸也是都是店里最高的,价格不低,但效果最好)。然后观察死虾情况再来定是否接着用药。他拿去用了,用前游塘40多条,用后第一天游塘100条左右,第二天游塘减少到50来条,我们感觉效果出来了,估计有救,于是马上叫他泼洒中药产品(有保肝,三黄等,为求药效快都是水剂的)与抗应激的药物,连用两次之后再留一些来拌喂三四天。这番处理下来他的虾保住了。当然钱没少花,但无论是我们还是他自己也觉得值得。之后隔三差五我们都有去他塘里看虾,虽一直都有个别白斑,但不再大爆发了。半个月后我们才松了口气,总算确定确实是搞好了。之后按这个案例我们处理了不计其数的白斑池塘,当年单单那两款中药就卖了不下40万。我们边处理边总结,也慢慢总结出哪些能接能搞好,哪些搞不好不能接。好在谨慎加运气,整整一年没差错。其中最严重的是老板的亲戚发病半个月的塘,居然也给救好了。当然我们后来分析应该是他那口塘大的原因。当时也就只知道哪些能处理,哪些太严重不能治好。后来经历得多了才明白,原来那就是典型的弱毒型白斑。
题外话:
对虾慢大是近年来最主要的几个病症之一,原因太多了。记得去年一家水产媒体向我约稿,当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就直接推给公司李老师了。恰好那时李老师正准备编写关于对虾慢大与亚硝酸方面的论文与培训资料,我一推,他就接了。当他向我要一些技术资料时,我就直接叫他参考<<科环养虾百科>>上的内容,说只需要把每个知识点扩展开来即可形成基本的框架。结果他按着我这个思路一写就是几个月,最后初步写出来的课件居然有一百多页。我知道他的东西与我一样,都是从一线生产得来,所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对虾慢大的原因确实非常之多,这是个大问题,<<科环养虾百科>>只是提及一下原因与处理。很多地方没说明,可能大多数人看不太懂。这些我将在之后的<<见闻录>>里慢慢道来。
水产见闻录-251(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今天这个案例其实不多见,准确说是一般发生在部分特定区域的。前年我就遇到两个地区,而这两处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记得一个地区是业务员叫我去看时他的那个客户的虾已经出现慢大现象了。检查水化藻相均属正常,用药管理也都没问题,饲料药品全是大牌,实在找不出原因,我只得围着他的池塘转圈圈,边边角角都到处仔细看看,走到第二圈时我突然发现他的池塘外面是个海湾,不仅环抱的海区不大而且没看到有河流汇入。这种地形意味着海水盐度会比较高,如果在海湾里养殖在早期还容易爆发弧菌。一开始我以为是弧菌,但罾里的虾毫无细菌感染症状的这个现象却让我有所迟疑并且怀疑这种猜测的正确性。再一问他原来早就有检测过弧菌,果然是没有。一阵唏嘘啊,庆幸还好自己嘴不快,不然就出洋相了。把这点也排除后,我这才忽然想起一个平常很难想到的可能,就是过高盐度的环境也会导致对虾甲壳过硬之后蜕壳变慢,尤其是现在外环境不好,很多时候养殖户不敢大换水,如果再没有地下淡水,慢慢的池里盐度就会非常高,这种情况若不及时调整,对虾的生长自然也会越来越慢。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完全没好处,当盐度超过35‰(换成比重大致也就是25格),弧菌也一样很难正常繁殖,反而对虾的很多病害都会不治而愈。所以我前年遇到的那两个区域的养殖呈现两极分化。要么养得赚死,要么亏死。通过与当地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交流,我感觉在这种条件下养殖就要注意:早期控弧菌;中期控藻相;后期重营养。
水产见闻录-252(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春分将至,很多养殖户都等不及要放苗准备早造养殖了。这是因为春分之后很多地区温度回升很快,春分春分嘛,春天都过半了,气候自然也开始暖和起来。虽然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时期每年都还有一次料峭的春寒。但宜人的天气与诱人的价格还是会让人忍不住去冒个险。其实这还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放苗最重要的因素----水温。正常情况下我们要求放苗平均水温要超过20℃,春分时节也确实会有部分地区能达到这个温度。但一旦来场寒流水温就会降得很低,对苗的生长影响会非常大。这种案例每年都很多,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冒这个险的。拿前年遇到的一个案例来讲,当时那个客户的地区过完年后天气就一直不错,水温不到三月份就已经升到22度了。客户等了很久,又查看了本地以及周边城市的天气预报,确定半个月内没有降温,实在是忍得辛苦,一咬牙就把苗放了。半个月左右确实苗生长都很好,但寒流还是与往年一样如期而至,水温一下子降到15度。他只得加深水位,多用石粉,勤补液肥,多抗应激。最后总算保住了一池小虾。寒流结束半个月他这才慢慢发现问题:虾慢大了。没有什么特异症状,水质底质都基本正常,就是单单吃得慢,自然长的也慢。我们看过之后也感觉无能为力。正好一个隔壁池塘的养殖户过来聊天,说了一阵客户很无奈的说,明年再也不这样赶时间了,他(说的是隔壁塘)的虾晚我20天,现在小的都比我大了。当然我也安慰他,这塘虾虽看似长得慢,却可以通过肥水养殖来搞,注意控料调水,最后还是能养出来的。而且这样慢大的虾比其他池塘发病少,污染小,虽养殖时间长些,但有些成本却可以降低。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水产见闻录-253(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去年于广西遇到一户,说对虾慢大,已经两个来月的虾,还没进一百条大关。这对于他放的品牌苗来讲是很少出现的情况,他甚至有点怀疑是苗厂作假了。询问完基本情况,发现他养殖经验并不足,甚至不清楚当地属于酸性土质,平时管理连池底反酸这种情况都没做预防。而他半个月之前就因为有口塘反酸导致硫化氢中毒而跳跳死,直接排塘了。如今剩下的两口塘好在老早就发现慢大,从而有意的控料,减少了池底污染,否则早就步前面那口塘的后尘了。他自己有检测水质,所以一问就知道应该是池底反酸了,而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pH波动极大,池底也明显出现问题。这个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处理时间长还见效慢。好在用法还比较简单:少量多次干撒块状生石灰与一些氧化类底改即可,就是过程中要注意调控藻相预防黑鳃而已。过了近一个月才听到业务员说效果出来,吃料上去了。
像这类水体偏酸尤其是池底偏酸(这种情况在淤泥深厚的老塘,红树林土质池塘非常常见)引发的慢大很难被察觉。而且即使被察觉到了养殖户的处理往往是先去调理肠胃,若是如此,那么肯定会走不短时间的弯路。因为这种环境条件下,单单调理肠胃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多有个四五天又会继续还原。好在这种原因引起的慢大有些症状或者说是现象可以区别:对虾身体会偏软,蜕壳变慢,还常会出现蜕壳不遂或硬壳障碍(当然严重的就是蜕壳期少量偷死);弹跳无力;体色偏红,肝、胃、肠也会偶有发红;料罾粘液、赃物过多。等等这些希望大家以后注意。
水产见闻录-254(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每年都会有很多养殖户问我,为何非常漂亮的水反而容易发病,不好养虾。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原因确实不少。就如去年一个养殖户也是这样问我,等我详细问完他的情况,确实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水质藻相都非常好。而且由于他平时的经常调理,这个水就保持了近两个月没变化,从理论上来讲这算是养虾最好的水了,但事实上他感觉这塘虾已经慢大快一个月了。想来想去我才留意到他说的一个数据上面----pH。他之前说藻相正常,而且因为平时的补菌保水,维持了近两个月,所以他一开始报的水化里的pH8.6我就没太在意,以为是正常的指标。现在问了一个遍,其他没问题,而这个指标就不能确定了。因为pH是最为活跃的指标。变数很大。于是问他几点检测,取水位置,平日检测习惯,试剂品牌以及检测顺序等等细节。最后才知道,问题果然出在这里。原来,他一般喂完一池的料就顺便取水(还是中下层水样),全部四口塘喂完就开始检测水化,一般这时还不到上午八点。那么这个时间段就有8.6的pH,自然是有点偏高了(因为等到中午,估计怎么都得有个9.0了)。虽然水质一直很稳定,因为他的用药pH一直没怎么出现太大的波动,但恰恰是这个稳定偏高的pH导致了对虾的慢性碱中毒。这个影响比较轻微,也就是慢慢的影响消化吸收能力,虾自然就会体现出慢大,容易应激,色斑偏重,分节等症状。但这些都最少要等到一个多月之后才会表现出来,等到发现就已经是比较晚且严重了。这类优良藻相引起的pH持续偏高其实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很多药品都不能随便使用。好在他的虾因为慢大两个月了还不到一百条,可以用一个有点冒险的方法:芽孢耗氧。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他连续用了两三次耗氧芽孢,乳酸菌与少量的氨基酸,pH就慢慢降了下来,之后的保持他自然清楚该如何去调试。然后再用一些乳酸菌与多维多糖,慢慢的料量就上来了。但即使这样,我算算时间,估计他也要比正常的慢上两个多月了。所以到了最后他去年也就只能仅仅养一造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