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片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上积雨云”分享“水产见闻录”

    [复制链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1
    发表于 2016-3-29 10:49:23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1(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以前中山有家苗厂做得比较好(为了避嫌,名字我就不明说了),据说第一年就卖了一个多亿,因为养得都还不错,第二年单单订单就有十来个亿。由于产能有限,毕竟一开始完全没想到第二年会有这么好的生意,没有足够的苗,却有太多的订单,其中利润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那老板就开始作假了。他去附近几个镇找了三家小苗厂帮他做苗,做好之后趁着晚上没人运回到自己苗厂里,第二天一早再卖给自己的客户。唉,对了,这就是养殖户常说的掺苗!据传,他那年硬生生卖了12个亿。当时苗厂竞争还没有后来几年那么大。所以虽然他的苗后来养殖情况一塌糊涂,却也没多少人找上门去理论。这老板因为做了亏心事,也不敢随便去一线虾塘看养殖效果。只是一味的问朋友,得到的消息是马马虎虎,不算太好也不坏。当然那年确实气候不错,整体养殖情况也不算太差,大多数人虽没发财,却还不至于亏本太多。其实最主要的是他这掺过的苗绝大多数不是发病直接死掉,而是慢大,说也奇怪,几个苗厂都这样,我当时看过很多塘后猜测是这些苗确实不行(有很多还带病毒),但赶上了好气候,环境好了勉勉强强也能长一点。这老板年底一看没什么市场差评,以为生意还顺,还想着第三年继续大赚一番,于是花了大本钱买下当地河涌上很大的一块地,建了该镇最好最大的一个大苗厂,准备大肆发展一番事业。没想到的是过完年后客户定苗的寥寥无几,完全没有头一年那种火爆的景象,我每每路过他苗厂基本都没看到有人拉苗。又过了一年生意还不见起色,就把原来的老厂给关了。又过了一年,这家苗厂在当地的声誉都一直是为人诟病的,直到我离开时还是半死不活的。去年路过,看到名字已变,问一朋友,说两年前就倒闭了。其实这几年见到听到太多这类苗厂兴衰的故事,所以我常提醒养殖户,拿苗要选好苗厂,选苗厂要看老板为人。如果苗厂老板什么都不会看,那至少不要跟风拿头一年做得好的那些土苗厂的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2
    发表于 2016-3-29 10:49:57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水产见闻录-262(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这又是一家苗厂的故事。有一年我的一个客户听别人介绍拿了一池当地一家苗厂的普通苗,养了一个半月才发现大得有点慢,于是叫我去看,看来看去,分析了一个遍,不得已只可能是他苗有问题了(这里说个题外话,了解我朋友应该清楚,我这个人很少拿苗的品质来说事,因为我一贯认为,再差的苗都能养大,主要是方法问题,所以如果连我都不得不最后认为是苗的问题,那他这塘苗就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了)。苗有问题其实最难判断的情况。因为苗厂如何操作,外人很难得知,每个育苗淡化师傅都有自己不同的手法与技术,有的还有一些密不可传的绝活,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于是我就去找了几个虾中朋友,打听了一下那家苗厂的情况。这才知道那家苗厂生意还不错,厂虽不大,但一年来的生意却不算小。粗略估计怎么都有个五六个亿。而且他们出苗很频繁,进苗没多久就可以订了,要比别的厂要快个好几天。我后来问了问几个熟悉的苗厂师傅才明白,原来他用的是高温育苗的手法。也就是把水温提高到32~33度,甚至更高一点,这样苗的发育速度也会变快些。原本需要8~12天生长的苗,只用5~8天就基本都可以出了。如果技术过硬,敢用药,这个苗的成色还不会比其他正常淡化的差,一般养殖户根本看不出来。但这种手法淡化的苗有个问题,就是幼体阶段生长太快,发育不健全,放进池塘后一是损耗大,二是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就是慢大嘛),三是肢体残缺率比较高,容易继发病菌。说白了,一旦放了这种苗,养成功赚钱的几率几乎为零呗。有了这个事情,我后来但凡养殖户问我拿苗的事,我都会提醒一句,千万记得打听清楚苗厂这批苗的淡化时间,一定不能短过七天。那种短时间就淡化出来并且规格还够大的,十有八九都是高温搞出来的,那种苗放了不死也半残。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3
    发表于 2016-3-29 15:40:46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水产见闻录-263(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了解我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一般不帮人看苗,原因很无奈啊,那是以前有限的四次拿苗经历都不愉快,后来我就再不给人看苗了。话说那是我第二次答应几个老板一起去看苗。其实离第一次看苗没多久,第一次是别人不相信,当然也是自己经验不足不够强势。那次的不愉快和不成功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不怪别人。第二次其实不想去的,但其中一个老板是经常一起喝酒的朋友,实在推脱不过,只得答应了。一台小面包,一行七个人,除我六家养殖户合伙拿苗,算总数,大概有一千三四百万左右,随便在哪家小苗厂都不是个小数。花了足足两天,一路走来,看了三十好几家。基本入眼的也有个四五家。于是离开时都问这几家拿了小袋苗。回到酒店再用显微镜看了看,这下又淘汰掉三家,这就剩下两家不相上下了,那现在剩下的就没我什么事了。因为质量差不多,剩下的就是价格了,就得他们自己去谈了。所以第二天就跟他们去苗厂谈价格。我没什么事,就满苗厂闲逛,说也巧,一个不小心就看到第一家的煤灰垃圾里有一小片没烧完的塑料袋,凑近一看应该是药品包装袋,上面被烧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字不多,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字:“呋”。我当下就猜测这个厂很可能是在用呋喃类的药品,那这个厂的苗自然就不能拿。马上走回去就说这苗还要再看一下,并跟朋友使了眼色,估计那苗厂老板也有自知之明,最后走时硬是给出很大优惠的承诺,我一扫其他人,他们都很心动。回到酒店我跟他们说了我的发现与猜测,结果却没几个人听,巨大的优惠与表面的正常完全迷惑了他们。我见没人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该说的已经说了。我只是尽力劝朋友放弃掉这批苗,朋友于是才拿了另外一家的苗,当然价格就没有前面那家优惠了。为此朋友没多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心里是有想法的。后来的事情就很戏剧了。那些拿了前面那家苗的,不是不到一个月就发病就是发病之后不长了。反正还真是像我开始劝他们说狠话时说的那样,没一个养得出来。而朋友拿的虽然也有四成发病排掉,但好歹最后出了近四万斤虾。可惜的是,我却没有因此而落下什么好,因为之前那些发病的家伙逢人便说小王是个乌鸦嘴,好的不灵坏的灵,是因为我说过,所以他们才养不好的。那时年轻,没什么社会阅历,哪里经得起这种污蔑啊,伤心呐,后来又经历了几件不愉快事情,之后我就再也不给别人看苗了。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4
    发表于 2016-4-7 10:02:06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4(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我一般不给别人看苗,但免不了有些朋友还是会拿些试水苗来给我检查。当然这种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不会得罪人,我就事论事也就帮忙看看。甚至记得有一次是一家苗厂自己的老板拿过来检查的,当然那也是事后别人才告诉我的。记得那是有一次,一个蛮好的朋友拿了一袋试水苗给我看看,说基本已经确定下来要拿这个池的苗了,最后再给我确认一下。正好我带着显微镜,就给他镜检一下。其实那个苗单单肉眼看还是不错的,活力还好,体色这些都不算差。不巧的是,随便拿了一条一镜检就看到苗的体表有纤毛虫!懂点的人都知道,纤毛虫对于苗来讲虽不致死,但要么是这个苗淡化时间过长了,要么就是苗厂水源出问题了(有机质偏高)。这两种情况淡化出来的苗都不会好到哪里去,放到塘里要么慢大要么就应激性蜕壳直接死掉。我马上就叫朋友不要拿。这家伙是虾中,苗厂不好得罪他,他不要也就卖给其他人了。后来我叫他留意了一下这批苗的去向,果然那几家都没养好。一个是放苗不到三天就死完了,排掉重放;另外两个是吊着养,半死不活的,反正到最后一次我打听已经是放苗三个多月了,还没出过一笼。那个虾中朋友为此很是服我。叫我喝酒就问起这回事,太专业的没法解释给他们听,我就提醒几句,拿苗最好镜检一下,但凡肢体不全的,有纤毛虫的一律都不能要。这个说得不好听,属于苗厂师傅的基本功。连纤毛虫都防不了,干脆就别做淡化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5
    发表于 2016-4-7 10:02:31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5(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以前有个客户养虾过程中很喜欢用漂白粉,一般十天半个月总要用一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像这样时不时消消毒,把生病了该死的消死,这样剩下的比较好养一些。我发现这种用药思路在他们那个村还比较流行,基本半数的人都有这个习惯,只是间隔时间用药频率不同而已。同时我也发现,确实这种用法还真的有点效果,很多人都能凭此手法养出虾来。后来有一造这个客户不知道被哪个苗厂的老板忽悠,试着放了一塘一代苗,这下就出了状况。他当然还是按照他以往的管理用药手法,但没多久就发现问题了,他的虾远远没有别人的长得快。不仅比同一批放这个一代苗的慢很多,甚至还比不上同村那些放普通苗的朋友。他找苗厂老板理论,但别人带他去同一池苗的养殖户塘里看,确实能大啊,也比他的大很多,这就只能怪他自己的问题了。他也很苦恼,这才叫我去找原因。我很清楚他的养殖习惯,其实不用去都猜得到肯定是他那个用漂白粉的习惯惹的祸。去了一看提,果然虾体斑明显,肠道偏细,身体瘦弱,这就是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的症状嘛。加上经常消毒藻相不佳,又因药物的频繁刺激影响蜕壳,这个虾长得快才怪了。他最困惑的是为何原来放的苗可以,而这回好的苗反而不行了。其实这个也很好解释,原来的普通苗他放得多(普通苗由于怕成数低一般都会放到8万多,而一代苗试苗成数高,同时价格也高,他只放了不到4万),所以因为苗多耗水,他平时调水肥水饲喂都要频繁一些,这些残饵粪便经过分解与消毒剂能抵消掉很多,刺激性就相对弱了很多,而普通苗里体质弱的又慢慢被消毒剂给干掉,剩下来的当然就是好的,而且随着之前对药物的慢慢适应,到了后期基本也就不怕这漂白粉的影响了。但一代苗不同。第一放得少,饲喂就会偏少,加上他第一次养这种苗不清楚其习性,不知道这种苗反而应该多喂一些,不足的投喂会造成在一开始至少半个月时间里,饲料营养会被整个水体代谢掉,基本没有有机物残留下来,所以经常是水特别容易掉清,甚至底浊的现象,这种水质如果再用漂白粉,消毒剂可以说会直接作用到虾的身上,直接给虾带来很强烈的刺激,时间长了不出问题才怪。这种消毒刺激影响导致的慢大在后来好几年都仍然存在,其实就是那个村的养殖用药习惯问题,所以直到三四年后那里才普及养殖一代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6
    发表于 2016-4-7 10:03:05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6(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防控对虾生长缓慢?>>随记)
        很早以前一个平时经常电话的养殖户电话问我为何虾长得很慢,而且已经出现很多空肠空胃的现象了。他养的是冬棚,因为第一造没搞好也是长得慢把第二造给耽搁了,所以就只能放弃掉中造一心搞冬棚。所以他的冬棚比别人搭得都早,冬棚苗自然也比别人放得早一些。像他这种情况只要是水质底质正常,因为棚内水体温差比露天塘要小,虾一般都会比别人的要长得快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往往还要适当的控料,免得长得太快发育跟不上,导致后面一降温就出问题,而他这种慢大的情况其实不算多见,仔细询问一番,排除诸多可能后基本能确定应该是一开始棚温过高,毒素积累太多,时间长了就引发营养吸收问题;或者就是因为闷热不通风藻类易死,苗期藻毒素中毒所致。好在两种情况处理方向都差不多。以前有个老农跟我讲过一个简单的处理冬棚虾病的办法:开棚通风,增氧散毒。于是叫他把冬棚打开多一些,尽量把棚温降到23度左右。棚温降下去了,再考虑用药问题。等了好几天,我都快把这个事情给忘了的时候他电话来了,说终于看到肠线了,原来,他一开始听我的话,开棚降温,确实没两天吃料就明显快了几个字,但正好来了一场小寒流,他担心降温太多,就又给盖回去了,结果寒流一过,棚温一上来就又不吃料了。又想起我说的赶紧开棚散气,折腾了好几天才正常。之后就按处理藻毒素的方法来了一个疗程基本就好转了。果然还是老虾农的方法好使啊,后来遇到冬棚有问题,我第一时间基本都是叫养殖户开棚通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7
    发表于 2016-4-7 10:03: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4-25 09:37 编辑

    水产见闻录-267(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说到底改我就常会想起以前的一次用药事故:那是一个地膜池的客户,拿水来看,经检测是倒藻水浊,虾慢料已两日,且有中毒症状,既然他是地膜高位池,我问清了可以换水,自然就开了净水型的底改,让他拿去净水之后马上排掉。并且嘱咐,效果不好可以连用两次,待水清爽之后再行解毒补菌分解。因为怕他不会用,还特地说了两遍,同时提醒他晚上一定要巡塘,注意缺氧,并备用增氧剂预防突发情况出现。按说这一系列我是说得够清楚了,该说的基本都说到了,该提醒的都提醒到了。哪里想到第三天他跑来理论,说我害死他一塘虾!最后由店里几个老客户斡旋。这才有机会仔细问清楚他使用细节。原来他回去后刚好有其他急事,于是叫他老婆按我说的用药,不知是没说清楚,还是他老婆用了药舍不得,总之他老婆用了那个净水型底改后没有按我说的两小时内排掉!而是等到他回到塘里,他问起了才赶紧排水。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药品是上午用的,他回到塘里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排完水已经五点,等到天快黑时满塘虾跳,用了很多颗粒氧都止不住,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开药的第三天,他来理论这天)早上,已经全都死了,臭味熏得人都不好过。这个事故可以说是我亲自开药引起的第一次重大事故,虽然最后经过了解与朋友的开解,客户包括大家都明白了责任确实不在我身上,但我记得非常清楚,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睡不好,经常都有想起那满塘的死虾。所以在后来相当长的几年里我一直都比较反对用净水剂与净水型底改,因为一旦一点没做好,带给养殖户的往往就是全军覆没。不得不慎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8
    发表于 2016-4-7 10:05:41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8(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一次一养殖户来找我验水,说水有变化,导致虾有点慢料。单单看他的水样就知道偏肥了,好在水化还算正常,藻相不算太差,根据他说刚刚变成这样没两天的这个情况来看,只要能及时补菌应该不至于变差,可以慢慢转为优良藻相,并保持清爽。既然是刚刚转变的,自然就得问一下用药情况,他说是用了一种生物型底改之后转过来的,还是大包底改,价格也不算太贵。这就奇怪了,按说大包底改一般功效甚微,一般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明显的出现转水现象,只有两种情况有可能:一是刚好处在藻相更替阶段,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底改成分有问题。又细问了一下前面几天水质底质以及鱼虾的详细情况,基本可以排除藻相更替这个原因。那原因自然就指向底改本身成分了,这就只能叫他把包装袋拿来看看。到了下午他把包装袋拿来,说明书写得包治百病,成分也是天花乱坠。打开一闻,我就找到原因了,里面有化肥味道。这个所谓的生物型底改主要是石粉与化肥做成,难怪会一用第二天就藻类疯长。估计里面的钾肥或磷肥比例不对,甚至有可能还用的有生物分裂素之类的东西。在平时使用水就会明显的变化,只要有绿藻就能迅速的肥起来,养殖户不清楚的还以为真的是有微生物在起作用。这个不算大问题,主要应该是藻类突然疯长,导致底部缺氧而已,叫他注意增氧补菌,没几天就好转了,水也清爽好看很多。但这个事情让我留了心,此事之后所有跟我说用过生物型底改的养殖户我都会叫他们把包装拿来看看,或叫他们自己看清楚里面的物质性状。问清楚产品成分,问仔细使用效果。因为我在后来的走访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生物型底改是名副其实的。大多数都跟那个客户用过的那样,只是个能培藻肥水的肥水型底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49
    发表于 2016-4-7 10:06:07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69(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有一朋友以前是药厂业务员,做了多年之后,自觉没有发展,遂辞职搞了家小药厂,在自己所熟的一些市场做小区域的销售。无奈他技术水平稍欠,很多药理不熟,一开始生产的产品效果缺缺。因与我还算相熟,就频频相问产品研发相关的东西,对我而言那时虽有负责公司产品研发,但受公司生产理念所限,很多低端的想法无法付诸实践,有他相询,正好契合,正好也可以靠他去做一番尝试。记得他开厂不到半年时做了一款生物型底改,一开始做的与市场上那些肥水型底改(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定义)没什么两样。我自然很快就指出他这款所谓的生物型底改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生物型的。而且市场前景非常有限,卖不开且很多后遗症。要做当然就要直接在底改中添加真正的活菌,那才叫真正的生物型底改。他似乎是听进去了。于是作为尝试,打算把自己现有的两款效果最好的活菌(一款是光合菌,一款是芽孢菌)往底改里添加,但光合菌由于性质问题,试了很多次都没效果,最后我得知了,才笑他:光合菌根本不能直接在干燥的粉剂载体里存活,当然这样直接混合做出来没有效果喽。只有芽孢才能这样混合复配。最后他只能选择用芽孢菌来做这个生物底改,没多久试用结果就出来了,效果确实不错,净水爽水效果果然比之前单独使用好一些。但我也提醒他要特别注意这个底改的耗氧问题,所以要特别提醒经销商不要加量,遇到特殊天气还要注意备用增氧剂。但可惜的是这一点似乎他没听进去,过了不到半年就听他说起有个经销商用出了事故,一口池塘因为用了这个底改,第二天死了很多虾,加上那养殖户也大意了没及时增氧,最后整口塘全死光了。经销商由于怕了就把剩余的产品全数退货了,最后的欠款他自己估计都很难收回来。这个事情让我在后来很长时间里相当排斥用生物型或活菌型底改,直到后来出现了兼性芽孢,才稍微好些。不过现在想来,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我们用其利而驱其弊,主要注意到了东西的弊端,注意预防了,很多东西还是可以一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0
    发表于 2016-4-7 10:06:39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0(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在中山时一次很偶然遇到一个养殖户虾塘发病,记得是中毒性红体继发细菌感染。当时那养殖户已经准备放弃了,但在那之前,我已经在那片区域成功救治了好几个类似的案例。我自然是劝他尝试着处理一下,但无奈他信不过我,最后我走之前看了一眼他的仓库,发现尚有近十件颗粒氧,就顺带提了一句:实在不行,死马当活马医,可试下连续每晚放一次颗粒氧,一斤一亩即可,若三天后游塘死亡的没有增加,说不定后面还可以养一养。随后我当然就没再管了,因这养殖户比较有养殖经验,本来平时就很少交流,又不怎么听取建议,所以没事一般不会特意去拜访。直到半年后一次无意与经销商聊天时他说起一个情况:这年才过大半,颗粒氧的销量竟然是去年的两倍,他对此颇感意外,我也莫名其妙,最后反而是旁边一个老虾农说出原因。他说前段时间有个家伙(直到差不多一年之后我才知道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养户)单单用颗粒氧就救回来一塘发病游塘的虾,而且他附近的那些养殖户照葫芦画瓢这样操作也一样有效果,后来很多人干脆一吃到二号破碎就拿颗粒氧拌料干撒。一开始三天一次,随着虾的生长,逐渐增加到两天一次,甚至每晚一次。到了最后甚至一些经销商都养成习惯,送饲料前都会不自觉的问一句要不要颗粒氧。听完这些我就基本清楚了其中的原理,无非就是颗粒氧的频繁使用达到了增氧改底抑菌防病的作用。到了第二年,我了解到了这个操作的最终来源之后才发现,原来一个地区的用药习惯居然有着这样的偶然与巧合,有时竟是一个不经意的一个提醒,只要出了效果,就可以让养殖户们自觉的养成使用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1
    发表于 2016-4-7 10:07:11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1(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记得是2008那年当时公司出了一款缓释型氧化型底改。那主要成分对于当时的市场虽有出现但却都未推广开,一是理念尚属先进;二是市场同类含量都不太足够,效果缺缺。由于定位宣传还算精准,那个产品一经推出,不到半年就被诸多经销商养殖户认可了,进而慢慢的开始在一些新兴的养虾市场推广。不久我就接到一个汕尾土塘区域经销商的电话,说用了该产品好几个池塘出现缺氧反应。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绝对是他们用了其他什么产品影响了该产品效果。因为这个东西本身也是缓慢增氧的东西,怎么可能用了增氧的产品反而还会缺氧呢。于是详细询问经销商客户前后用药情况,还是没找到原因。这些养殖户大多数都是以前养殖家鱼转而养虾的客户,很多人还是第一年养虾,还没什么环境调理的概念,用药都非常节省,能让他们用一次这个东西已是不易了。哪里会出现什么前后用药影响的事情?这下就只得找找其他方面的原因了。详细的询问情况后,我发现这些养殖户多数是第一次养虾,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管理手法各有不同,只有一点大同小异,就是这些池塘养鱼少则七八年,长则十几二十年!不仅很少清淤,而且在养虾前清塘用药也比较常规,没有特别的处理池底淤泥。这样问下来我心里大致就有了一个猜想。于是给经销商一个建议,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池塘马上泼点解毒剂,或者若能接受的话,第一次使用该产品的养户,用后马上用一次解毒剂以预防缺氧情况。其实这个建议只是一次猜想的试探性用药,对于当时的我来讲只是勉勉强强猜出些许可能却不敢完全确定的原因,没想到的是这个建议歪打正着,之后直到年底那经销商就再没有类似投诉了。我了解了一下他的发货情况,发现那之后他解毒剂的发货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些,估计都是应对这种情况而卖掉的。后来我又跟他反复交流过几次才确定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污染过重的情况下,氧化型底改由于剂量不足发生了不完全反应,产生了一些中间产物,而这些中间产物会大量耗氧甚至有毒,会给鱼虾带来不适,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缺氧中毒的游塘浮头边跳等现象,而当时的建议刚好针对中毒这一块,把中间产物带来的毒性给缓解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严重污染或淤泥很深的老塘的第一次改底之时,有过第一次,鱼虾适应了,之后就可以放心使用类似产品了。后来我但凡开出氧化改底前都会细问底质情况以及之前用药情况,不清楚的大都会顺便一起开点解毒产品配合使用,那之后就没再出现过这种事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2
    发表于 2016-4-8 15:57:00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2(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氧化型底改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可以说自从很多厂家生产的氧化型底改在池塘里用出效果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家都在模仿。其中效果最好的自然就是过一硫酸氢钾片剂(俗称臭氧片或过一片),但随着模仿的越来越多,自然不仅是品质渐渐不能保证,而且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甚至一度有人指出现在市场上真正的过一片还不足一成,这让养殖户经销商包括正规厂家都非常头痛与迷茫。不巧我们公司也做了这款产品,在推广之初确实不错,但渐渐越来越多的市场反馈也说明假冒一说确实不是子虚乌有,我们一时也无从入手。一次在查看销量时忽然发现一个区域过一片的走势惊人,而那个地区据我所知厂家非常齐全,可以说是全国市场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产品能在当地销量高企,短时间占有一席之地,显然有其特殊的原因。一经了解才得知原来业务员搞定了一个当地很有用药经验和号召力的老虾农。而这个老养殖户自己总结了一套鉴别过一片的土办法:在几个矿泉水瓶中均装入五公分厚排水口处黑色淤泥,装满水澄清后各放入一颗过一片,然后仔细观察变化:
    第一:一般真正的强氧化剂能在一小时内将黑色淤泥氧化成白色,这一般可以从瓶底看出来。过一片、二氧化氯、强氯精等都能达到这个速度,如果一小时内没有白色氧化圈的绝对不是过一片(比如溴氯海因、过氧化钙、过碳酸钠就不行)。
    第二:氧化圈越大的自然就是氧化性越强,如果都是过一片的话自然就是含量或纯度越高。
    第三:打开瓶子闻一下,若有轻微氯臭味的可能就是过一片,但若氯臭味非常重,要么就是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冒充的,要么就是这个过一片氯含量超标,这也是劣质过一片的一个表现,老虾农还说,好的纯的过一片瓶口氯味与片剂氯味相差并不太多。
    第四:把瓶中水换掉,搅匀再澄清后放少许红虫、水蛛或者虾苗试水。这些存活的那就是真正好的过一片了。如果有死亡要么是过一不存氯含量过高,要么根本就是假冒的。这个也说明了过一片的安全性与无残留。
    第五:把瓶子敞口放置半个月左右,再来看平底氧化白圈,若没变化甚至白圈变大的就是真正好的过一片,若是有变黄变灰甚至变黑的,那绝对是假冒伪劣产品了。而这一点也说明了过一片彻底氧化与不可逆的特性。
        听了老农的经验,我后来反复试过,确实好用,品质优劣最多半个月就清清楚楚了,假冒伪劣一一现形。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点评

    13576851148  好精彩。  发表于 2016-4-11 18: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3
    发表于 2016-4-15 09:50:28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3(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好像是五年前一个养殖户电话给我,说他的虾黑鳃严重,问如何处理。那个养殖户算是老朋友了,但电话不算多,一旦电话一般都是麻烦事情。因为第一他还算是老养殖户了,有近十年的养鱼经验,养虾也不止三四年了,平时调水改底都比较频繁,小病虽不断,但大病不会有,他的虾出现黑鳃还真是我意想不到的。遂详细询问其间的经过,原来他一个多月前底质有点差,加上水有点浓,虾还有点红腿,所以就叫药店送了一件二氧化氯泡腾片来,送货的是药店技术员,顺便就给他忽悠这个东西的神奇,什么改底消毒,杀菌杀藻,防病除臭什么的,一阵海吹。老农不为所动,这不是废话么,这些用法都是他常用的。只是最后技术员一句话留意到了,那家伙说这东西可定期用来预防红腿。老农用了一次,果然红腿明显好转,想起技术员的话,干脆决定一有红腿就用一次。不料这一年天气不佳,一会闷热一会暴雨,这个虾的红腿反反复复,三天两头经常都有,他反正都用习惯了,所以就干脆看到发红就用一次。这样不知不觉就用得比较多了。虾倒是问题不大,但随着慢慢长大他才发现不对头,有一些虾开始出现黑鳃了,而且用了好多药品搞不定。听他说到这里,我就大致就清楚了原因:并不复杂,长期用二氧化氯泡腾片,由于这个药片反应速度非常快(正常是1~3分钟水解反应完),导致池底很多撒药区域局部药物浓度偏高。一次两次问题不大,次数一多就会导致过高浓度的药物区域带给虾强烈的刺激,这些过浓的药物一旦沾到鳃部,就会烧伤鳃丝表皮组织,导致上皮细胞坏死,时间长了自然就出现黑鳃了。我当即就告诉他这个二氧化氯泡腾片事实上是药厂为了针对二氧化氯粉在化水时反应过快容易引发爆炸的一个预防措施。这个东西是根本不能作为底改来用的。现在市场上这种卖点是业务员不清楚产品性质,随便忽悠出来的用法,但这是大错特错,非常危险的。而且即使泡腾片把二氧化氯水解反应的时间从几秒延长到了几分钟,但这么短的反应时间对于底质而言都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是说,二氧化氯泡腾片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改底效果的。至于处理方法就简单了:停止使用这个药,注意增氧解毒,然后泼了三次生姜盐水就慢慢好转了。处理前他还不信我说的这个东西没有改底效果。我叫他自己去撬一下底泥看看就知道了,结果如何不用说了,如果底改好了黑鳃还会越来越多么?反正到了最后他还是乖乖听了我的建议去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4
    发表于 2016-4-15 09:50:52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4(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提到解毒型底改很多人都会聊起大苏打,而我却会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个用药事故: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一个与我不熟,但和当时老板很要好的养殖户拿水来验,说本来头天试水没问题的水,第二天放苗却出了问题,眼睁睁看着苗死了很多,估计是没法养了,只能排掉重新搞。他现在最想搞清楚的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把他的水样的常规水化检测一番,没问题,又镜检藻相,还是正常。按照能让苗死得如此厉害的情况来看,应该哪里出了大问题才对,于是询问了一下他清塘消毒的用药情况。原来他进水偏浓,于是漂白粉用得有点重,先用了一次三十斤一亩,还有点浓,于是没两天又追加了二十斤一亩下去,这才清了。但后来一个苗种大厂的技术员来测了一下,余氯偏高得厉害,建议用大苏打。于是按照5斤一亩买来用了,再测,正常了,第二天试苗,果然没事,这就放了苗。整个过程梳理一遍,我大概猜到了原因,于是叫他把那个苗厂技术员叫来再测一遍余氯,尤其要测一下底层水的余氯。第二天他电话给老板说果然余氯偏高,快到1.0了。他搞不懂的是,之前用了大苏打明明降了的,为何现在又跑出来了。我不得不给他解释:大苏打处理余氯属于离子反应,同时大苏打带有吸附沉降效果,会吸附很多水体中上层的余氯沉到池底,这样用完没多久检测自然是测不到的了,而时间一长不单是反应有可能逆向进行,就是所谓的反弹回来,主要是被吸附的那些会慢慢被释放出来,这些余氯就会集中聚集在池塘底部。加上虾苗一旦适应了上层水质,就会沉到池底活动,遇到余氯感到不适就会搅水搅底得更加严重,那么被大苏打暂时处理掉的余氯就会更多的被释放出来,进而直接导致苗中毒死亡。这种情况与处理氨氮是一个道理,而且在高温时会更加严重。这批苗是死得冤了,也没办法救了。确实只能排掉重来。这也是我遇到用大苏打出现问题最严重的一个案例。当然之后我只要遇到有用过大苏打解毒的,都有叫他们多开氧机搅搅池底,要等真正毒解完了才能放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5
    发表于 2016-4-15 09:51:14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5(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说到活菌首先就得提到光合细菌,毕竟它是在市场上最早流行使用的活菌产品。光合细菌很多人的认识都非常片面,以致它的优点缺点以及用途功效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先讲一个事故,让大家认识一下光合细菌的另一面: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一次一个朋友带了他一个长辈来验水,说虾跳塘的厉害,怀疑水有问题。跳塘一般不是底质问题就是缺氧嘛。哪里还用检查?当然如果真要验水也不是在药店里,而是应该直接去现场取地层水马上检测。于是与朋友跑到塘头,一测,果然是溶氧偏低,只有不到两个氧。那就直接氧机全开,放点增氧剂就好了。关键是朋友还想了解是怎么缺氧的。这塘的虾只有六十来头,从料量来看密度不算太大,水质尚可,略有偏浓,天气正常,按说是不会缺氧的。像他这样出现突然跳虾肯定是往虾塘里加入了什么耗氧的东西呗,不是水源污染就是用药不当。一问,也就这几天用过两次光合细菌特别一些。原来朋友长辈感觉虾大了,天气越来越热,水也越来越浓,就像用点东西大清爽一点,药店建议是用光合细菌,还说这个东西很安全不会耗氧,只是想不到才用两次就缺氧了。其实给他开药的药店用法没错,只是一些常识不清楚而已,犯了很多人一样的认识错误。很多人都以为光合菌是不耗氧的,其实不然,光合菌单单进行光照条件的光合作用确实不耗氧,但环境合适时也会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耗氧的活动。这就是为何很多人用了光合菌明显会感到虾有慢料的原因。不过这个产品的耗氧不算厉害,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注意不要在下午三点后用,用量控制好,另外注意夜间增氧即可避免事故发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6
    发表于 2016-4-15 09:51:41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6(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光合菌适量使用能提升水体pH,这一点基本稍微有点活菌使用经验的人都清楚,毕竟能主动增强水体光合作用嘛。但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光合菌在频繁使用后其实是有降pH效果的,而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了。我有两个佐证,一个是以前在北海闸口遇到的案例(那个案例在之前关于池塘选址的部分有讲过),另一个就是市场上常见的了:话说刚到中山时正好遇到正大公司在主攻中山市场。当时据说派了好几个厉害的技术员(其中还有两个泰国养虾高手)下到市场,推广技术、产品以及理念。一开始不顺利,后来经过其中一个泰国佬简化之后就变得顺利多了。经销商有几个客户也转过去放了正大苗,至于饲料与药品当然按承诺也多少得用一些。我去了解了一下,泰国佬推广的方案非常简单:五天用一次漂白粉,三天补一次光合菌,遇到pH不高再用石灰来调。整个方案简单而实用。有半数以上的养殖户很快就看到虾长了起来,所以在局部地区有很多跟风者。可惜的是,没多久问题就来了,很多人发现虾开始出现软壳红体的症状。拿去药店检查,得到的结果是红体病毒病(当时大多数人默认软壳红体就是红体病毒引起的)。于是又是内服又是消毒,但没几个能好的,还活活治死不少塘虾,既然是红体病毒病,那么治死也就没人取怪药店了,那矛头自然就指向了倒霉的正大苗厂,正大苗还没开始就哑了火。一天,经销商叫我去一个客户那里去看看,那人我知道,是经销商的远亲,也是放了正大苗,估计也是出问题了,才求到老板这里的。也是软壳红体,仔细看来却没有斑点,看了五六只罾里发红的居然一只都没有斑点。这就怪了,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确实是非常急性的发病,要么这就根本不是桃拉病。按照死亡量来看确实不像急性桃拉病,因为死亡不多啊,都好几天了,总共才死个十斤八斤,如果真是急性桃拉,应该早死光了。我突然才想起验一下水,基本正常,就pH偏低。大好的晴天上午,还不到8.0(当时用的是pH2试剂),想来想去应该哪里不对,所以拿了一瓶回去检查藻相。回去镜检,藻相居然是正常的!这就奇怪了!于是有测了一下水化,还是跟之前一样,一切正常,就pH低,不到8.0,按颜色看估计连7.5都不到。忽然我灵光一闪,拿出pH1再测一下:这次就找到了原因,pH才6.5左右!这还是下午,如果是晚上估计会掉到6.0以下了。原来软壳红体的罪魁祸首在这里啊!那么处理就简单了:马上叫他晚上泼石灰,过了两天,经销商就说他那塘虾没事了。事后我去了解了原因:原来正大那种光合菌在当时来讲算得上是顶尖的了,如果频繁使用,池塘菌数过多之后pH就会明显往下降,没有检测pH习惯的养殖户单单看水质清爽,肯定想不到pH会低到很离谱的程度,到了蜕壳时自然就会出现虾长时间硬不起壳然后发红喽。这种情况只需要用点石灰调节pH即可,当然减少光合菌的使用频率也是必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7
    发表于 2016-4-15 09:52:19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7(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事情有点年头了,那是一个养殖户来问如何处理蓝藻。当时他只是路过随口一问,见他没带水样我就只问了他用过哪些药物。一听他的答复,基本能杀蓝藻的东西都用了个遍,没什么好问的了,只得玩玩拖字诀:叫他拿瓶水样来检查一下。等他一走,自然是电话附近的朋友看看近期蓝藻有什么特异之处,当然最主要的是问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处理喽。结果却很失望,基本还是那些老套路,没什么新意,而且这些用法那个养殖户基本都用过了,没出效果看来就必须另辟蹊径了,其实还有个关键问题是很多药品我的店里并没有。绞尽脑汁想了一夜,无果。第二天一早忽然想起前几天研究光合菌时,一篇资料有提了一句,一定数量级时能明显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这个东西店里正好就有。而且他之前用的不是消毒剂就是杀虫杀藻剂,反而是生物类的没用过,正好一试。于是等他来了我就堂而皇之的跟他忽悠,他之前的种种方法不见效果,看来普通的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只能试一试活菌了。于是开了三四倍剂量的光合菌给他让他分两次连续用了。这个其实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没想到的事,过了几天,那养殖户又来验水,这瓶水里蓝藻非常之少。我还以为是其他池塘的水样,经他说起才知道原来那几大桶光合菌倒下去果然有效果。三天时间就还真的把蓝藻搞死了大半。他见到效果出来了,今天又打算再买些回去用多几次,把蓝藻杀干净点儿。我事后想了很多次,也研究很多资料才慢慢明白其中道理。那次还真的纯粹是理论的猜测,运气成分比较重,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完全没想到会出效果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光合菌与蓝藻在生态位上基本对等。只要在池塘里添加足够多的光合菌就能很好的抑制很多种类的蓝藻。甚至还能在蓝藻死后直接把死藻分解掉,可以说是搞死了它还毁尸灭迹。这个安全而彻底的用法后来经常被我用于蓝藻的辅助处理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8
    发表于 2016-4-15 09:52:39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8(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细菌活化出问题很多人都会犯,这个属于常识性错误,就在今天上午还有个微信朋友在问类似的问题。就拿13年我遇到的事情来说吧:当时是一个技术员朋友向我求助,是他的客户的养殖场出了问题。好容易约个时间去看看具体情况,到了之后发现原来那里是在搞淡水高位池。朋友不算太懂,而那老板更是一问三不知,问题自然就是大大小小一大堆,只得边走边问边指正。当问到调水用药时,从他的回答中我发现他其实用了不少好东西,只是很多是因为使用方法或时机不对才没用出该有的效果的,最经典的就是他活化细菌时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记得当时是他说亚硝酸容易偏高,我给的建议是大剂量使用光合菌配合其他药物处理。他就说之前有用过一家研究所给的光合菌,效果还不错。后来一次效果稍差就换成乳酸菌了,而那个乳酸菌需要用糖蜜发酵半天,使用了几次确实效果不错。他就开始怀疑之前的光合菌没效果是否是因为没经过发酵的原因,于是他之后就直接把光合菌扔到糖蜜桶里像乳酸菌那样一直发酵着,每天用一点。我给他说起他这个是常识性错误时他才恍然,难怪自从用糖蜜发酵之后他也感觉光合菌越来越没效果了,只是还有存货才不得不用而已。我估计他这些桶里的光合菌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老是用这种菌数低得不得了的光合菌,自然是出不来效果喽。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犯,光合菌最好的还是用氮源营养来活化,单独用糖类效果都不会多好,我一般建议养殖户用肥水膏来活化,效果就要比糖类好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59
    发表于 2016-4-15 09:53:05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79(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芽孢菌可以说是水产养殖里使用最多,最为普及的一款活菌。其实说是一款活菌难免有点不准确,因为用过的人都多多少少有发现,不同的芽孢产品效果其实是不同的。其实原理很简单。芽孢菌里有太多不同的属种,哪怕相同的种,在不同条件下繁殖起来后使用效果也完全不同。大多数人都默认了芽孢菌是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对小分子污染物效果不佳。这一点我却认为不一定。一些特殊的芽孢菌在低剂量的前提下一样有处理小分子污染物的作用,比如亚硝酸。举个例子:很早之前卖过一家公司的药品,说实话那家公司的活菌制剂不是其强项,所以一直都卖得不多。后来为了适应市场出了一款低浓度的芽孢产品,取名也与市场公认同步,就叫“利生素”。价位不高,含量不高,效果平平,纯粹迎合养殖户贪便宜的心理需求。所以一经面世,销售也一般。半年之后,突然有片市场这个利生素销量暴增,当时各个主管都忙着市场事务,无暇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直到快到10月了,才发现异常,因为利生素这种产品一般养殖户都是用于辅助肥水或者爽水的,按说九月之后已经没几个塘会考虑肥水问题了,这时还有发货,那肯定是那边的经销商用出了特殊用途。向业务员了解,原来是他的一个养殖户用了之后发现亚硝酸有降低,于是就在其他池塘试试看,没试几次就发现这款利生素在低剂量使用时有一定几率能降亚硝酸。于是这个用法就慢慢在那片区域推广开了,很多人用了确实亚硝酸很长时间都没上来。甚至传说附近有个利洋店的店长也在业务员那里拿了不少利生素去卖。当然我也知道降亚硝酸是某些特殊的芽孢菌的特异性用法,所以这个特殊用法我一直都比较留意。每接触到一款芽孢产品,我都会亲自或建议别人去试试有没有这种效果,所幸时不时会出现一款能达到类似效果。所以我在处理亚硝酸时,也会建议养殖户少量的用点芽孢菌,说不定就能达到辅助分解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60
    发表于 2016-4-15 16:12:35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280(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一次一个养户虾塘发蓝藻,用过不少方法,效果都一般,眼看着虾已经慢料了,问到我这里,其实当时我那经销商店里确实没什么产品能明显的处理蓝藻,给他问到头上了,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帮他试着处理一下。当时经销商处恰好有一款芽孢之前在使用时有过对蓝藻的抑制案例,就正好拿来试试这东西到底有多强效果。于是按照两倍剂量开了一次给他试试,自然同时也有叫他注意晚上放颗粒氧,半夜注意巡一次塘预防缺氧之类的。过了三天我在经销商店里喝茶时,他又来了,匆匆给我打了声招呼,就问经销商要了些药品走了。我正纳闷,老板就说了,他来拿的药品和我前几天开的是一样的,看来是之前开的药用出效果了。我马上去他塘里看,果然蓝藻少了不少,水质也清爽很多,他正忙着泼芽孢,估计是想再用一次搞彻底点。这个事情就完了。过了半年多,这个家伙又急匆匆的找到我,还是问处理蓝藻的事。他还记得半年前的用法,看这次情况差不多,于是按照上次的药买回来就用了。只是他记得上次是用了两次才搞彻底的,于是不知道那根神经搭错了,直接买了两次剂量(即四倍常规剂量)一股脑泼进了塘里。这次效果确实厉害,第二天水就全清了,直接见底了!虾也缺氧得到处跳,这才急匆匆找到我问如何处理。这他妈不就是倒藻加芽孢耗氧嘛。只得叫他大换水,又是泼盐又是维C又是颗粒氧,一通搞下来总算还是救了回来。来回两天死了一百来斤虾,算是非常少的了,好在后来这塘水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很稳定,估计是芽孢用得多的原因吧,当然最后也赚了钱。这个案例后来我留了个心,芽孢能抑杀蓝藻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也经常利用芽孢的这个特性来控制客户虾塘的蓝藻,但从这两次处理的效果来看原理应该不同。后来查阅很多资料又与很多朋友交流之后感觉第一次应该是芽孢消耗了蓝藻所需营养,导致蓝藻缺乏营养而死(所以蓝藻要到两三天后才会出现死亡),这个用法一般称为竞争性抑制。而第二次应该是芽孢繁殖太多太快,耗掉水体营养之后直接附着在蓝藻细胞表面繁殖,导致蓝藻细胞破裂而死,并且在搞死蓝藻的同时还顺便把死藻一并给分解了,这个用法应该属于寄生!而这个用法耗氧太厉害,对水体环境破坏极大,甚至很多其他藻类也会一并被干掉。所以没有换水条件增氧条件的池塘,这样用那就是找死。当然这个用法也有个好处,芽孢连带死藻甚至毒素都一起分解掉了,没有后遗症。最主要是快!后来我又见过很多次这种处理的案例。最厉害一个居然还搞定了颤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