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67387
- 积分
- 17
- 主题
- 7
- 帖子
- 10
- 精华
- 0
- 经验
- 17 点
- 金币
- 49 元
- 注册时间
- 2015-7-28

TA的每日心情 | 咱们约会吧 2015-7-28 14:53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10
- 精华
- 0
- 经验
- 17 点
- 金币
- 49 元
- 注册时间
- 2015-7-28
|
在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观念中,总是更青睐“现杀现吃”的禽畜,认为现杀的更“新鲜”,而总对冷库低温冷藏冷冻过的食品有排斥感,单纯地认为冷库内的食品就“不新鲜”,口感也不好。
浩爽制冷近期走访了一些上海周边的菜场,发现虽然禽流感爆发后各地颁布“禁活令”,但活禽交易仍然普遍存在,甚至一些街道旁,小商贩推着活禽现场宰杀,纵然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多次查处,但此类现象仍非常普遍。
那为什么对民众而言,现场看着小贩宰杀活禽带来的安全感,要远远大于经过冷库杀菌后的食物所带来的安全感呢?
活禽宰杀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与民众“现杀的新鲜”这一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青睐有关外,想必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鉴于当前冷冻食品安全频发,大多民众并没有能力去鉴别冷库冷冻食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现场看着小贩宰杀活禽,便会觉得放心些。
全国各地区面对民众一时半会扭不过来的饮食意识也采取了不同措施,中山市甚至为了更直观地引导市民认知生鲜禽肉的优点,还开展了“生鲜鸡免费吃、免费派”的活动,免费向市民派发8000份“生鲜鸡”,可民众对这些花样繁多的生鲜食品诱惑并未有太多的兴致。
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一点点改变民众对生鲜冷冻食品的观念?
首当其冲的是树立起民众生鲜食品意识。
比如生鲜猪肉,指的是肉食猪经过集中规范化屠宰后,屠宰后的猪体在低温冷库内接受风冷处理,使肉的中心温度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降为0℃至4℃,然后仍在低温冷库中,进行肉品的保鲜包装处理,并保持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让肉品处于0℃到4℃的安全范围内。像这种从屠宰直至到消费者手中,始终处在安全低温环境下的生鲜食品,口感非但与现宰杀的无异,营养也没有流失。笔者特地询问了浩爽制冷某大型肉制品公司肉类排酸冷库工程设计负责人李工,李工表示,在肉类排酸间中,生鲜禽畜肉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进行了“排酸”、“低温灭菌”等处理,这些经过低温加工处理的生鲜食品,相比传统的宰杀,有着营养水分流失少、食用价值更高,且更加卫生安全等优点,因此生鲜食品无论从食用安全还是营养、口感,都比传统现宰现杀的活禽畜更具食用价值。同样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鲜食品的冷链完备程度,民众对生鲜食品的接纳度相比传统宰杀方式要更高。
浩爽制冷李工认为,我国因为传统的饮食习惯,要让民众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禽畜食品模式,而接纳新型的生鲜食品,作为生鲜食品的整个配套体系,在生鲜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准、细致、安全,食材除了要把好从农药、饲料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源头因素、禽畜类食品来源关口外,更要实现集中低温屠宰、低温冷库仓储、冷链配送、适温生鲜上市,从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来提升完备整个生鲜食品产业链的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