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78412
- 积分
- 6
- 主题
- 1
- 帖子
- 5
- 精华
- 0
- 经验
- 6 点
- 金币
- 28 元
- 注册时间
- 2016-11-28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5
- 精华
- 0
- 经验
- 6 点
- 金币
- 28 元
- 注册时间
- 2016-11-28
|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11-29 16:50 编辑
鱼价与“鱼加”
姓名:马来艳
学校:华中农业大学
班级:水产学院16级硕士班
指导老师:李俊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联系电话:18271808682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养殖户更多的想通过提高鱼产量来获得更高的收入,盲目的“鱼加”不仅没有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鱼产品中查出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消费者的对鱼产品的购买恐慌,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渔业市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鱼加”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环境的破坏有时会带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鱼加”既然无法实现经济的提升,选择提高鱼价便能够一举两得。舍“鱼加”而取鱼价是一种养殖发展趋势。
孟子有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我想说鱼价与“鱼加”不可兼得。
顾名思义,鱼价就是指鱼的价格,是指在市场上一公斤的鱼所带来的销售额;而“鱼加”就是指单位水体内的鱼,通过人工饲养获得的鱼产品比自然条件下数量增加的部分。
在养殖鱼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想获得更高的鱼产量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以草鱼为例,武汉市是草鱼的养殖大省,其产量占我们国家草鱼养殖总量的50%以上。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有人可能会想,作为武汉市养殖草鱼的渔民每年应该会通过养殖草鱼获得很丰厚的利润,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具有如此高的产出,但渔民们也并没有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原因究竟何在?结果显而易见,如此高的产量极易造成鱼产品肉质的下降,进而导致草鱼市场价格的缩水。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亩池塘,自然条件下大约产出300公斤鱼,由于肉质优良,市场价可以达到20元/公斤,销售额为6000元;而通过人工饲养,会使得鱼生长更加迅速,体型较大,产量可以达到500公斤,然而人工饲养的肉质较差,市场价10元/公斤左右,销售额为5000元。同样是一亩池塘的产出,鱼“加”利润反而降低了。
在当今的竞争压力和养殖环境下,我们不会只喊着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口号,而是更多的提倡节约型、友好型经济。因此为了符合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我们理所当然的要选择舍“鱼加”而取鱼价者也。
2006年发生的多宝鱼事件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通过添加药物,实现更高的存活率和鱼的产量,最终的经济受害者是养殖户本人。如今十年已过,多宝鱼的市场价格始终没有得到恢复。不顾一切的“鱼加”,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惩罚。
21世纪之前的水库养殖多数是通过大量施肥,来提升水的肥度,进而提高鱼产品的产量,事到如今,由于大量施肥导致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部分地区的饮用水都已经受到影响。“鱼加”实现了,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承担后果的仍然是人类本身。
如今人们拿南湖开玩笑,说没人敢吃从南湖捕捞上来的鱼,这到底是为什么?夏季当我们从南湖边经过时,一股刺激性气味扑鼻而来时,或许南湖再大的鱼都不会对我们产生吸引。
草鱼是草食性的鱼类,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讲,可以在池塘边多种草,草可以作为草鱼的饲料,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养殖环境,另一方面投喂青草相比投喂人工饲料减少了很多成本,同时提升了鱼的品质,市场的销售价格也会提升。如此一举两得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鱼价和“鱼加”面对的是历史选择,如果人们无法根深蒂固地形成创新型的养殖观念和思想意识。那么舍“鱼加”而取鱼价的养殖环境是不会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尽管一部分人会去选择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鱼产品的品质,提升了鱼的市场价格,可还是会有人只在乎鱼产量,在这种环境下一种较高的稳定的鱼价就无法实现,会再次打击优质鱼产品养殖的积极性。
鱼价和“鱼加”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鱼价提高的前提必然是降低鱼的产量,而“鱼加”的实现需要人为控制,有时是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鱼价当然性的会受到影响,如何在已知矛盾存在的情况下来推动矛盾的继续发展,这或许是让养殖户走向发家致富的宝贵法宝。
作为一名水产人,当然希望通过减少水体压力,提升鱼产品的品质,提高鱼价,为更多的养殖户谋取福利,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水产。舍“鱼加”而取鱼价是一项很难得抉择,需要一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人去选择,必然会体验到创新所带来的喜悦,这也必定会鼓舞更多的人做出如此的选择。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总会揭示何为对,何为错,面对历史的选择,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必然会出现,人民将不再不计后果的追求“鱼加”,而是追求一种优质,绿色的鱼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