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直播:第八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1
发表于 2011-9-8 09:00: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0:48 编辑

2011年9月8日

第一分会场 --西苑厅【蛋白质与氨基酸】



水产前沿网


主题:棉粕、菜粕复合物外加晶体氨基酸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报告人:广东恒兴集团科研中心  王托

水产前沿网

摘要:
为研究棉粕,双低菜粕复合物替代鱼粉及添加晶体氨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对照组饲料中鱼粉的添加量30% (粗蛋白质为43%),棉粕、双低菜粕(粗蛋白质比1:1)复合分别替代10%,20%,30%的鱼粉,另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赖氨酸硫酸盐、晶体蛋氨酸、晶体苏氨酸与对照组氨基酸含量一致,配成7种等氮等能饲料,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为0.66±0.01g。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各组在凡纳滨对虾尾均重、增重率、饵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对凡纳滨对虾消化率的数据分析表明,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对照组最高,但与棉粕、双低菜粕复合物添加组差异不显著。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对虾血清PO活性和AC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复合替代组,ACP活性添加晶体氨基酸替代组比同一水平不添加的低。肝脏SOD、GST、GSH、AKP、ACP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替代组。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棉粕、双低菜粕复合替代鱼粉的比例不高于30%(即饲料中棉粕、双低菜粕复合物的添加量不超过13%)时,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硫酸盐、DL-蛋氨酸、晶体苏氨酸对促进对虾生长作用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2
    发表于 2011-9-8 09:08:26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0:49 编辑

    第二分会场 --芙蓉楼  【水产品品质安全】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3
    发表于 2011-9-8 09:11:35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7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题目:腹腔注射游离棉酚对南方鲶血液指标的影响及半致死量的确定

    报告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潘磊

    水产前沿网

    采用流水系统探究腹腔注射游离棉酚对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血液指标的影响。南方鲶对游离棉酚的24-h, 48-h, 72-h, 96-h半致死量分别为225.21 mg/Kg, 84.62 mg/Kg, 59.91 mg/Kg, 55.68 mg/Kg。本实验第一次确定了水产动物对游离棉酚的半致死量。通过腹腔注射亚致死剂量游离棉酚(0, 20 and 40 mg gossypol/Kg实验鱼体重)实验探究注射后24-, 48-, 72- 和96-h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hemoglobin content, Hb) 和血球容积比(hematocrit, Hct)的变化。注射高剂量游离棉酚实验鱼的血液指标(RBC, Hb和Ht)48 h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且此降低具有时间效应。注射低剂量游离棉酚实验鱼的血液指标(RBC, Hb和Ht)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和对照组实验鱼的红细胞形态相比,注射高剂量游离棉酚实验鱼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并发生溶血。游离棉酚导致实验鱼贫血的机制可能是溶血性贫血而非是缺铁性贫血。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4
    发表于 2011-9-8 09:22: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8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饲料添加游离蛋氨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报告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杨志强

    水产前沿网

    选用初始体重(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高鱼粉高蛋白组(35鱼粉,43%蛋白)为对照,在低鱼粉低蛋白基础饲料(5%鱼粉,35%蛋白)中添加0.22%和0.60%两个水平的晶体蛋氨酸(L-Met)、硬脂酸包被蛋氨酸(SAC-Met)和羟基蛋氨酸钙(MHA-Ca),进行8周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添加L-Met、SAC-Met和羟基蛋氨酸钙MHA-C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添加0.60%L-Met和SAC-Met组对虾的存活率分别比鱼粉组高28.9%和5.8%。不同剂型和剂量蛋氨酸组对虾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葡萄糖、总蛋白含量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蛋白含量为35%的凡纳滨对虾饲料添加外源蛋氨酸情况下,以豆粕和花生粕混合植物源替代85%鱼粉是可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5
    发表于 2011-9-8 09:23: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8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主题:砷对兰州鲇生物富集动力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变化研究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吴旭东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关键词:兰州鲇;砷;生物富集;组织病理

    本研究揭示,亚砷酸钠(NaAsO2)对兰州鲇96h LC50为12.88 mg/L,相应安全浓度为1.288 mg/L。在1.288 mg/L、0.5 mg/L、0.1 mg/L NaAsO2溶液条件下,以BCF值为基准,不同浓度条件下各组织对砷的富集能力为鳃>肌肉>脑>肝;除肝组织外,其余组织对砷的BCF值随药物染毒浓度减小而增大。砷对兰州鲇各组织的生物学半衰期(B )为肝>脑>肌肉>鳃,且各组织中B 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而增大。撤毒后第21d,除1.288 mg/L浓度组的鳃组织、0.1 mg/L浓度组的肝组织砷含量迅速恢复接近至对照组水平外(P>0.05),其余各浓度组的其他组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NaAsO2浓度为0.5mg/L,鳃、肝脏、脑和肌肉组织砷富集量分别为0.1509mg/kg、0.01mg/kg、0.0298 mg/kg和0.0988 mg/kg,兰州鲇各组织有明显损伤。这一结果也揭示出,通过饲料投喂富集或水体污染富集,使鱼类的上述组织砷达到以上相应浓度时,会造成鱼类组织损伤,直接影响鱼类生理生化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鱼类健康。撤毒后第21d,除1.288mg/L组的鳃组织仍有病理损伤外,其余浓度的损伤组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6
    发表于 2011-9-8 09:24: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9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水产前沿网
    第一分会场主持人:叶元土 张文兵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点评

    liyan0501  张老师都做主持了,支持支持、、  发表于 2011-9-9 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7
    发表于 2011-9-8 09:30: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9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精氨酸和组氨酸对牙鲆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报告人:国立鹿儿岛大学大学院联合农学研究科  韩雨哲

    水产前沿网

    氨基酸不平衡是水产饲料中植物性蛋白替代鱼粉所引起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不平衡会引起多种营养缺乏性症状,尤其是缺乏某些特定的功能性氨基酸可能会引起营养缺乏性疾病。近些年来,关于氨基酸比例以及氨基酸的最适添加量已有许多相关报道,但是对于在牙鲆低鱼粉饲料中的氨基酸交互作用以及适宜比例未见相关报道。以初始体重为1.00±0.01 g 的牙鲆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在低鱼粉饲料(20%)中添加两个水平的精氨酸(1.74 and 3.50 g/100 g diet)和三个水平的组氨酸(0.84, 1.26 and 1.80 g/100 g diet),双因子交互作用实验设计 (2×3),以晶体氨基酸调节饲料氨基酸水平。经过9周的室内流水饲养实验,所有6组实验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 > 0.05)。饲喂AH-HM (3.50g Arg and 1.26g His/ 100g diet)组饲料的牙鲆幼鱼各生长指标(FBW, BWG and SGR)显著高于饲喂低精氨酸饲料的各组实验鱼(P < 0.05),于此同时AH-HM组饲料转化率(FCR)在各组中最低并且显著低于精氨酸和组氨酸均低水平的AL-HL组饲料(P < 0.05)。饲喂高精氨酸水平的各组实验鱼,血红蛋白含量(Hb)以及红细胞比积(Hct)均高于饲喂低精氨酸水平的各组实验鱼,精氨酸水平作为主要影响因子极显著的影响了牙鲆的血液指标(P < 0.01)。在低盐应激实验中,饲喂AH-HM组饲料的牙鲆幼鱼半致死时间(LT50)高于其他各组实验鱼,并且显著高于饲喂AL-HL组饲料的实验鱼(P < 0.05),精氨酸和组氨酸对牙鲆幼鱼的低盐应激半致死时间的影响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饲喂低鱼粉饲料的牙鲆幼鱼,饲料中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对牙鲆幼鱼的生长,血液及抗应激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于此同时,牙鲆低鱼粉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分别为3.50 g/100 g 饲料和1.26 g/100 g饲料,高水平的组氨酸对牙鲆幼鱼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8
    发表于 2011-9-8 09:33: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29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基于可消化蛋白和氨基酸的凡纳滨对虾饲料配方及其饲喂效果评价

    报告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叶继丹

    水产前沿网

    利用蛋白饲料原料消化率数据,设计可消化粗蛋白和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水平相同、但鱼粉添加比例不同(30%、25%、20%、15%和10%)的5种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配方:30%鱼粉组(对照组)、25%鱼粉组、20%鱼粉组、20%鱼粉组、15%鱼粉组和10%鱼粉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体重0.33±0.03 g/尾)随机分配到20个150L的水族箱,每箱放虾35尾,每4个水族箱作为一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组的对虾用一种试验饲料喂养。在42d的饲养试验期内,每天投喂饲料3次,每次投喂1h后收集剩余饲料。在饲养试验进行7d后开始收集粪便,直到试验结束。10%鱼粉组对虾增重率显著低于、但肝体指数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饲料组;30%鱼粉组对虾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它饲料组;10-20%鱼粉组饲料利用效率显著低于25%和30%鱼粉组;30%鱼粉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饲料组;随饲料中鱼粉比例下降,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随之降低,但不影响虾体肥满度、虾体成分、中肠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浆转氨酶活性。结果表明,以可消化蛋白和氨基酸为基础用其它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随鱼粉比例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鱼粉添加比例降至15%不明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存活率、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营养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09
    发表于 2011-9-8 09:34: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0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水产前沿网

    第二分会场主持人:周志刚(左)  潘庆(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0
    发表于 2011-9-8 09:39: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0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题目:饲料三聚氰胺对斑点叉尾鮰毒性影响的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解绶启

    水产前沿网

    2007年“宠物毒粮”事件和2008年“毒奶粉”事件引起了我们对动物饲料及食品三聚氰胺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89d的室内流水养殖实验探讨饲料三聚氰胺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摄食、生长、肾损伤和组织三聚氰胺沉积的影响。8种实验饲料的三聚氰胺添加剂量分别是0;20;100;500;1000;3000;6000和10000mg/kg干饲料。每组饲料设计三个重复,实验鱼初始体重36.5g。结果表明:(1)中等剂量(100-3000mg/kg)添加组的摄食率(Feeding rate, FR)增高,但是高剂量添加组(>3000 mg/kg)的FR下降(P<0.05);尽管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SGR)最高,但是各实验处理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FR变化趋势相反,中等剂量(100-3000mg/kg)添加组的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偏低(P>0.05)。(2)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的变化未体现肾衰竭特征(P>0.05)。(3)3000mg/kg三聚氰胺添加组的鱼体肾脏湿涂片呈现大量带有辐射纹的圆球形棕黄色晶体。(4)33d结束时,肌肉中三聚氰胺含量随着饲料三聚氰胺含量增高而线性升高(P<0.05);89d结束时,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三聚氰胺沉积也随着饲料三聚氰胺含量的增高而线性升高(P<0.05),其中肝脏中三聚氰胺沉积量最高,肾脏次之,肌肉中最低;尽管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高达10000mg/kg,远高于商业饲料的三聚氰胺污染剂量,但是鱼体肌肉中的三聚氰胺沉积依然低于USDA(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推荐的三聚氰胺的TDI(Tolerable Daily Intake)最高限量(0.63mg/kg/d)。这与USDA(2007)的风险评估结果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1
    发表于 2011-9-8 09:44: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0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饲料中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水平及糖脂比对大口黑鲈生长相关的激素表达的影响

    报告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陈乃松

    水产前沿网

    本研究利用从我们先前的三个生长试验中采集的组织样本和生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别对饲料中不同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水平以及糖脂比对于大口黑鲈的与生长相关的激素的表达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赖氨酸水平的上升(1.79~2.94%)显著地上调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但在以鱼粉为主要饲料蛋白源的对照组中,IGF-I的表达水平最高;饲料中较低水平的精氨酸(1.70~2.32%)显著地上调肝脏中IGF-1的表达水平,在高水平时(2.76~3.01%)显著地上调垂体中的生长激素(GH)的表达水平,但对于肝脏中胰岛素的表达无显著的差异;饲料中糖脂比的上升(0.32~2.36,W/W)显著地上调垂体中GH和肝脏中胰岛素的表达水平,而显著地下调肝脏中IGF-I的表达水平;在上述的三个试验中,试验鱼的特殊生长率均与肝脏中IGF-I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肝脏中IGF-1的表达水平不仅可以作为评定大口黑鲈的营养适切性和生长的指标,也可能适用于评定其他鱼类营养与生长的状况。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2
    发表于 2011-9-8 10:12:44 |只看该作者
    第二分会场 中场休息后,主持会议的由: 梁萌青(左)  艾春香(右)

    水产前沿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3
    发表于 2011-9-8 10:13: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1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主题:饲料脂肪含量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胜鹏

    水产前沿网

    制备蛋白质含量为34,脂肪含量分别为6%、8%、10%、12%和14%的五种等氮等能配合饲料,喂养初重为3±0.25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0天, 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并取样测定对虾的免疫功能。结果显示,当饲料脂肪含量为10%时,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粗脂肪含量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对虾的肥满度随着脂肪含量的提高而上升,其中12%和14%实验组显著高于其它组。血细胞中超氧阴离子水平随饲料脂肪含量提高而下降,血细胞呼吸爆发能力随饲料脂肪含量提高而上升,对虾血细胞中MnSOD表达量和酚氧化酶原表达量分别在8%和10%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其它组,6%实验组的对虾血细胞中热激蛋白60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10%实验组最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脂肪含量提高而上升,其中14%实验组显著高于其它组;肝胰腺MDA含量在8%实验组中显著高于其它组。结果表明在蛋白质含量为34%饲料中,当脂肪含量为10%时,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在8%至10%脂肪含量时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免疫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4
    发表于 2011-9-8 10:17: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1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题目:鱼类HUFA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与水产饲料中的鱼油替代问题

    报告人: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李远友

    水产前沿网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是人和动物体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的必需脂肪酸(EFA)。在多种脂肪酸去饱和酶及碳链延长酶的作用下,淡水鱼及洄游性鲑鱼跟人类一样,一般具有将18C亚油酸(18:2 n-6)和α-亚麻酸(18:3 n-3)转化为20-22C HUFA(DHA, EPA, ARA)的能力,所以,此两种18C脂肪酸为其EFA;相应地,资源较丰富、价格较低、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植物油可以作为其配合饲料的脂肪源。相反,海水鱼的该种转化能力一般缺乏或很弱,所以,HUFA为其EFA;其配合饲料中需添加资源紧缺、价格昂贵、富含HUFA的鱼油,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虽然淡水鱼和海水鱼HUFA合成能力的差异现象已被认识多年,但其深层次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鱼类分子营养学得到较快发展。在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HUFA合成途径中的多个关键酶基因已陆续从鱼类中被克隆。其中,D6脂肪酸去饱和酶已从多种淡水鱼、海水鱼及洄游性大西洋鲑鱼克隆,D5去饱和酶还只从大西洋鲑鱼克隆,D6/D5双功能去饱和酶已从斑马鱼和黄斑蓝子鱼克隆;碳链延长酶已从多种淡水鱼和海水鱼及大西洋鲑鱼克隆。尤其是,汕头大学近年来以植食性海水鱼类——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别名Siganus oramin)为对象,在HUFA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在蓝子鱼中首次发现和证明了海水鱼具有HUFA合成能力,首次在海水鱼中获得Δ6/Δ5双功能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首次从在脊椎动物中获得Δ4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从而发现脊椎动物HUFA合成途径中存在一条更加简捷的DHA合成路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上(2010, 107: 16840-16845)。目前,HUFA合成途径全部关键酶基因被克隆的鱼类还只有黄斑蓝子鱼和大西洋鲑鱼,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也在这两种鱼中得到克隆。这些研究进展为弄清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揭示海水鱼HUFA合成能力低下的真正原因、研发提高海水鱼HUFA合成能力的方法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鱼油替代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植物油是水产饲料中鱼油的良好替代源。在大西洋鲑鱼、狼鲈、真赤鲷、虹鳟、鲤鱼、蓝子鱼等鱼类的初步研究显示,植物油替代鱼油较高比例对生长和饲料效率无影响或影响不大,但对鱼体的营养品质有明显影响,其肌肉HUFA含量一般降低50-65%。要解决此问题,有赖于弄清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研发提高鱼体HUFA合成能力的方法,增强其利用植物油合成HUFA的能力。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5
    发表于 2011-9-8 10:21: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2 编辑


    第二分会场
    世华MM


    清纯型、干练型……职场达人、在校学生,你认清了吗?有你熟悉的面孔吗?

    (会场内)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会场外)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6
    发表于 2011-9-8 10:39: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3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题目:不同脂肪源对罗非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报告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   刘福佳


    水产前沿网

    实验旨在研究含有不同饱和程度脂肪酸的脂肪源对罗非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重为2.08±0.011g的罗非鱼,基础饲料则是以酪蛋白为蛋白源的纯化饲料(即无油对照组),实验饲料中添加6%的油脂,5个实验组分别为牛油组、橄榄油组、亚麻油组、豆油组以及亚麻油和豆油混合组(简称混合组,两种油各占50%),共计6种等氮饲料(粗蛋白为36%)。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豆油组罗非鱼获得最佳生长,达到1313%,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则是无油组最高,牛油组次之,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形态学方面,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脂肪源变化的影响,其中脂体比变化幅度最大,橄榄油组>豆油组>混合组>亚麻油组>牛油组>无油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组成方面,仅全鱼和肌肉的脂肪随着脂肪酸种类的变化而显著改变(P<0.05);全鱼脂肪以亚麻油组最高,无油组和牛油组较低;而肌肉脂肪则相反,是无油组最高,混合组和亚麻油组较低。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受到脂肪酸种类的影响,均为无油组显著高于豆油组及混合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罗非鱼饲料中不可缺乏脂肪源,而n-6系脂肪酸比其他脂肪酸更利于罗非鱼的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18

    听众

    41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6 08: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1783
    精华
    10
    经验
    4170 点
    金币
    1545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7
    发表于 2011-9-8 10:46: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3 编辑


    第二分会场


    报告题目: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斑点叉尾鮰肌肉中的脂肪酸

    报告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张凤枰

    水产前沿网

    以斑点叉尾鮰肌肉为试样,首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气相色谱-电子电离质谱(GC-EI-MS)法,建立了斑点叉尾鮰肌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CO2流速为30 L/h、温度45 ℃、压力25 MPa、时间100 min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油脂得率为15.83%;所得油脂皂化10 min,采用三氟化硼法进行甲酯化衍生20 min,经HP-I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电子电离质谱检测,以全扫描模式(Full Scan)定性分析,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定量分析,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定量离子分别为m/z74,55,67和79。14种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2.2~20和7.4~60 μg/L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0.0%~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0%~5.9%。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一次分析可同时完成定性和定量测定,为水产品肌肉脂肪酸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8
    发表于 2011-9-8 10:47: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9-9 09:01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晶体与包被的色氨酸和苏氨酸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报告人: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胡凯

    水产前沿网

    分别以初始体重为7.73±0.03克和13.61±0.02 克的健康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晶体与包被的色氨酸和苏氨酸对幼建鲤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共设4个处理组(色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25%和1.25%),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添加包被处理的色氨酸和苏氨酸能比其晶体形式显著提高幼建鲤的增重,特异性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沉积率以及脂肪沉积率(P<0.05)。添加包被处理的色氨酸比其晶体形式显著提高幼建鲤的头肾和脾脏重量、头肾和脾脏体指数、白细胞数量、攻毒成活率、血清(P<0.05)。添加包被处理的苏氨酸比其晶体形式显著提高幼建鲤的头肾和脾脏重量、血液红、白细胞数量,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补体C4含量,溶菌酶活力(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包被的色氨酸和苏氨酸能比其晶体形式显著提高幼建鲤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19
    发表于 2011-9-8 10:56: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1-9-8 11:34 编辑


    第一分会场


    报告题目:不同饲料蛋白对海水鱼黑鲷生长性能影响研究

    报告人: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肖金星

    水产前沿网

    以豌豆分离蛋白、豌豆浓缩蛋白和酶解家禽副产物蛋白分别替代黑鲷饲料中8%和16%的鱼粉(T1-T6),初步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饲料对黑鲷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表观消化率、体组成以及消化道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来自同一批次、体质健康的黑鲷幼鱼(初始均重为7.90 ± 0.13g),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25尾鱼。对照组投喂蛋白源为全鱼粉的饲料(T0),其余六组随机分配投喂鱼粉替代的饲料。喂养试验持续8周。试验结果表明,只有T6组(16%的酶解家禽副产物蛋白替代鱼粉)的生长表现显著低于T0组(P<0.05)。T1-T6这六个蛋白替代试验组黑鲷幼鱼的生长表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T6组的饲料效率(FER)显著低于T0组和T2组(8%豌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P<0.05);其它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蛋白质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以及Val、Met、Phe、Thr 和Arg的表观消化率不受饲料处理的影响(P>0.05)。饲喂不同蛋白源饲料后,全鱼的营养组成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黑鲷饲喂其它蛋白源饲料后对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产生不同程度损伤。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认为黑鲷幼鱼能较好利用豌豆分离蛋白和豌豆浓缩蛋白,而酶解家禽副产物蛋白只适宜在较低水平下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31

    听众

    84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3646
    精华
    11
    经验
    8481 点
    金币
    12809 元
    注册时间
    2010-5-26

    版主 社区QQ达人

    120
    发表于 2011-9-8 11:0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 于 2011-9-8 11:45 编辑

    第二分会场茶歇后又开始了


    咱们来看看主持人的风貌
    水产前沿网

    美女高启平所长
    宁波大学周歧存(推荐一下,这是小编我大学时教营养的老师哦)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报告题目:半滑舌鳎三个不同生长阶段赖氨酸需求比较研究

    报告人: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代伟伟

    水产前沿网
    本实验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三个不同生长阶段(3.66g、113.01g和347.30g)赖氨酸最佳需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小麦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添加赖氨酸盐酸盐(梯度0.45%),配制成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18、1.55、1.91、2.27、2.63、2.98和3.34%(占干重)的七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除赖氨酸外,其它氨基酸配比参照半滑舌鳎鱼体氨基酸组成。挑选初重分别为为3.66±0.02g、113.01±0.88g和347.30±3.97g的半滑舌鳎,分别于500L(60尾/桶)、500L(19尾/桶)和3000L(15尾/桶)的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10周摄食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增加,三个生长阶段鱼体增重(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蛋白质效率(PER)和蛋白滞留率(PR)均显著升高(P<0.05),然后保持恒定。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三个生长阶段赖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85、2.49和2.46%干重(5.78、5.06和4.99%粗蛋白);以PR为评价指标,最适赖氨酸需求量分别为2.75、2.43和2.58%干重(5.58、4.92和5.24%粗蛋白);随饲料赖氨酸含量增加,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先增加后保持恒定(P<0.05),灰分和水分含量则先减小后保持恒定(P<0.05);随饲料赖氨酸摄入量(Lys I)增加,三个生长阶段蛋白增量(Protein gain)和蛋白质滞留率(PR)均先增加后保持恒定(P<0.05)。以蛋白增量为评价指标,三个阶段最适赖氨酸摄入量分别为22.53、4.13和2.75mg.d-1;以PR为评价指标,三个阶段最适赖氨酸摄入量分别为22.00、3.26和2.84mg.d-1。由以上结果可知:(1)幼鱼阶段(3.66g)最适赖氨酸需求明显高于后两个阶段(113g和347g),而后两个阶段之间赖氨酸需求量差异不大;(2)较小幼鱼阶段满足最大蛋白增量和蛋白滞留率所需最小赖氨酸摄入量显著高于后两个阶段;随鱼重量增加,摄入相同量的赖氨酸,蛋白滞留率逐渐升高。

    点评

    liyan0501  看到熟悉的身影了  发表于 2011-9-8 13: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