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产种业(一)
这些关乎现代水产种业的勾描和讨论,与你有关,与我有关,与我们有关。 策划 / 执行 《水产前沿》撰稿人唐东东 专家支持/农业部渔业局养殖处处长 丁晓明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魏宝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勤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包振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皓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傅衍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现代种业的出现,是近两年的事情。从2011年国务院发文确定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到2012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以育繁推一体化和商业化为主线,标志着种业进入现代种业新阶段。 现代种业是什么?浅显来讲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养殖生产对良种的需求,实现养殖生产良种化,而良种覆盖率低是原有种业体系的“硬伤”;实际操作上,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复杂的命题,单单科研体制就需“伤筋动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0%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事业单位,而按“官职”分配科研资源和奖励是不成文的规定。利益缠绕下,让几乎没有育种技术力量的企业来主导种业,科研体制内的“内行们”何去何从,又该由谁来带领企业走出育种的稚嫩期?显然既有的体制和政策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现代种业体系的提出,中国曾取经于美国。与中国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事业单位不同,美国种业研发经费超过60%投入是来自私营种子企业,美国政府对种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扩增等公益事业方面。水产领域,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在南美白对虾种虾行业所取得的成就。那么,中国种业最终能否学到美国种业的精髓? 回归到一脉相承的现代水产种业,所面临的问题或许与大农业的种业并无差异,作为新的发展定位,下一步该怎么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约稿、访谈等形式向国内种业体系的主要专家征集其对现代水产种业体系构建的看法。 这些关乎现代水产种业的勾描和讨论,与你有关,与我有关,与我们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