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50
- UID
- 53257
- 积分
- 923
- 主题
- 199
- 帖子
- 723
- 精华
- 1
- 经验
- 923 点
- 金币
- 52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0-16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11-8 08:42 |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723
- 精华
- 1
- 经验
- 923 点
- 金币
- 524 元
- 注册时间
- 2012-10-16
|
中国对虾产业依然拥有多种途径缓冲各种压力,即是说,这种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是渐进的,不大可能是骤然发生的。除非爆发大规模疫病,或者严重的对虾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着未来可以预见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成本升高、资本投入下降,中国对虾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与内销各个环节的高效协作与整合。
过去,中国政府并未将虾养殖业列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对象,养虾业这些年来如此迅猛发展,主要靠的是行业内的利益传导,这当中主要靠饲料厂为主体的资金支持。正因如此,对于对虾产业的转型,虾料企业是先知先觉的。最近几年,恒兴、海大、粤海、通威先后从过去的“只做不说,埋头发财”,到各大高层频繁亮相行业媒体,推销新模式、新理念、新策略。从这些巨头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万变不离其宗”,恒兴、海大、粤海提出的“利益共同体”、“全面服务”、“厂商一体化”,所谋求的乃是驾驭产业之术。归根结底,养殖户需要的是利润。高档水产养殖行业有其独特需求,比如如何帮助对虾养殖成功是当下迫切的问题,还有销售渠道也会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户利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虾料市场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是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在竞争效率下,虾料企业需要更大范围地优化组合。中间有一个统领的核心,那就是围绕养殖户的效益做文章。所谓的规模化、差异化只是路径选择,所谓的创新性,技术进步只是能力构造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