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UID
- 61573
- 积分
- 92
- 主题
- 15
- 帖子
- 77
- 精华
- 0
- 经验
- 92 点
- 金币
- 345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2-9
 
TA的每日心情 | 心理悔呀! 2015-1-30 15:16 |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帖子
- 77
- 精华
- 0
- 经验
- 92 点
- 金币
- 345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2-9
|
一、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水霉菌对寄生无严格的选择性,各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
二、竖鳞病
初步确诊,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引起。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式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天~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防治方法:
三、痘疮病
为病毒所致,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池塘养殖时,通常在秋冬末至初冬和春季,水温在10℃~15℃出现此病。由于发病率低且同池其他鱼类不受感染,因此未能引起人们对此病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网箱高密度养殖技术的蓬勃发展,此病日趋严重。
防治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