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是每条金枪鱼都叫蓝鳍哟

[复制链接]

461

主题

25

听众

2328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劳动最光荣
    2017-8-17 11:49
  • 签到天数: 39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帖子
    1826
    精华
    4
    经验
    2328 点
    金币
    24322 元
    注册时间
    2013-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1:29: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21年,在西班牙西北海岸的威戈港(Vigo),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海明威,看见一条体长1.8米的巨鱼一跃而起,再落回水中,发出“如同马群跳下码头的巨响”,这条鱼不是《老人与海》中的明星马林鱼,而是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thynnus,英文Atlantic Bluefin Tuna),海明威说,如果谁能捕到这样一条鱼,必能“无愧于和古老的众神同列”。

      
      蓝鳍金枪鱼,或叫黑鲔,是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学名T. orientalis)、南方蓝鳍金枪鱼(学名T. maccoyii)三个种的统称。大西洋蓝鳍是其中最大,最珍贵,处境最危险的一种。
      
      蓝鳍金枪鱼流线型的身体宛若一颗鱼雷,3/4是肌肉组织,新月形的鱼尾每秒可摆动30次(日本把冷淡的女子称为“金枪鱼”,因为金枪鱼游泳只以尾巴提供动力,身体是完全僵直的),泳速最快达到每小时72公里,可以连续游动8000公里,在60天内跨越大西洋。
      
      那条海明威欣喜不已的巨鱼,在大西洋蓝鳍中只是小个子,历史上捕到最大的一条大西洋蓝鳍,长达4.58米,重684公斤,足以同老人桑提亚哥捕到的马林鱼平起平坐。至于它的外衣颜色之美,足以和它读音铿锵华丽的中文名相比。美国作家格瑞博格(Paul Greenberg)曾这样形容:“刚离开水面时,蓝鳍金枪鱼的背部跳动着霓虹般的蓝色,腹部则闪耀着银粉色的晕彩,它们看起来就像海洋一样。”
      
      为了维持运动所需的高速新陈代谢,金枪鱼体内含有大量吸收氧气的肌红蛋白,还拥有产生热的肌肉,发达的血管把热保存在体内,能使体温比周围的水温高出8℃。蓝鳍金枪鱼是海里的猎豹,整个身体都朝着追求速度和力量的方向进化,它们是食肉动物,以飞快的速度追捕小鱼和鱿鱼。
      
      这种猎豹般的动物,死了也同样身价不凡。东京的筑地市场(Tsukiji)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蓝鳍金枪鱼拍卖会,2011年1月,一条342公斤重的大西洋蓝鳍在这里以将近40万美圆的价格售出。蓝鳍金枪鱼肉的脂肪含量达到15%,比其他金枪鱼高得多,因此入口即化。在日本这个海鲜之国,蓝鳍金枪鱼丰腴的腹肉生鱼片被视为顶级珍馐。



      美中不足的是,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汞含量是沙丁鱼的60倍。蓝鳍金枪鱼是顶级捕食者,小鱼要吃一大堆浮游生物,大鱼又吃一大堆小鱼,这样,有毒物质很容易在食物金字塔高端的动物体内富集。汞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肾脏受损和性功能减退。
      
      用鱼叉和小船捕捉大西洋蓝鳍古而有之,但那时的蓝鳍金枪鱼因为脂肪太多,太易腐臭,只能做宠物饲料。那时的捕鱼业虽然缺乏管理,倒不至于给大西洋蓝鳍带来太大的压力。
      
      二战后,随着捕鱼和冷冻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了人类的狩猎场,1960年左右,美国用拖网捕捉大量的大西洋蓝鳍做罐头,导致蓝鳍幼鱼的种群大大缩减,1972年,日本开始用飞机,从美国和加拿大运送冷冻的大西洋蓝鳍(当时一磅只值几美分)回国,备受好评。这种大鱼的价格很快就扶摇直上,在四十年内飙升千倍。往昔贱比粪土的大西洋蓝鳍,俨然成为了长着鳍的黄金。
      
      然而身价暴长对蓝鳍金枪鱼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1989年,大西洋蓝鳍的数量只剩1970年的20%,如今更是只剩10%。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的估计,2006年的蓝鳍金枪鱼捕捞量,全球至少超额了3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简称IUCN)把大西洋蓝鳍的表亲,南方蓝鳍列为极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野外濒危物种的最高级别,顺便说一句,熊猫是低一级的危险物种(Endangered)。海洋学家沙芬纳称大西洋蓝鳍为世界上“遭受刻意不当管理之害最严重的动物”。
      
      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简称ICCAT)于1966年成立,有志于蓝鳍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因为保护执行不力而备受诟病,对于2010年能捕捞多少大西洋蓝鳍,科学家的建议是7500吨,实际规定的捕捞量是1万3500吨。
      
      大西洋蓝鳍的分布从挪威到加那利群岛,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几十个国家参与捕捉,有关这种贵比黄金的鱼类,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这使保育大西洋蓝鳍显得犹为困难。
      
      2010年3月,在联合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简称CITES)会议上,摩纳哥建议,把大西洋蓝鳍列入公约的附录一,列入这里面的生物,如大象、老虎,在国际间贸易将遭到严令禁止。日本带头反对这一议案,最后禁止大西洋蓝鳍国际贸易的建议遭到否决。作为一种食用鱼得到这样的待遇,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殊荣。
      
      有没有办法不用捕,就吃上大西洋蓝鳍生鱼片呢?地中海已经在蓄养大西洋蓝鳍了,年产量有一万多吨。

     

      18天大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鱼苗。


      但人工饲养法的不如人意处很多。鱼吃饲料一般很省,因为是冷血的,消耗热量少,水的浮力又让它不必耗费气力支撑体重。但蓝鳍金枪鱼不同,它的温血和快速新陈代谢,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每生产一公斤金枪鱼,需要15到30公斤的小鱼做饲料——比人工饲养的鲑鱼高出近10倍。而且蓝鳍金枪鱼很挑嘴,喂它吃的小鱼,质量要求和供人吃的鱼一样。
      
      最要命的是,大西洋蓝鳍生长很慢——8岁性成熟,寿命可长达30岁。作为人工饲养的动物,生长慢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地中海的饲养法,是在5月下旬到7月,大西洋蓝鳍游往地中海产卵的时候,捕捞50公斤重的“小”鱼,然后蓄养6个月,在这个过程中,金枪鱼只增重15-20%。说到底,这是把野生金枪鱼捉起来,让它长肥一点——而且会影响到野生鱼的繁殖大事。
      
      人工繁殖的技术也在紧锣密鼓研究种。2009年,在西班牙,养在鱼笼里的35条大西洋蓝鳍产下了1亿多粒卵,这是大西洋蓝鳍首次在人工环境下产卵成功。这些卵孵出的小鱼中,最长活到了73天,长到了14厘米长。大西洋蓝鳍的近亲太平洋蓝鳍,在日本早已有了人工养殖(1970年开始人工饲养0.5公斤重的小鱼,2002年开始用人工饲养的金枪鱼卵繁殖小鱼),也许这会是一条新出路。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但如果我们毁灭掉大西洋蓝鳍这个华丽的物种,我们就可能真的失败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