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动物保健》
1 微生态制剂及其分类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粪便污染等多种作用,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微生态制剂分类方法较多。按菌种类型分类,主分为乳酸菌类、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光合细菌类以及复合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分类,主要可分为微生态促生长剂、微生态治疗剂以及微生态多功能剂等。按微生态制剂的物质组成分类,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2 国际及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概况 2.1 国际饲用微生态应用概况 上世纪80 年代,抗生素类产品的弊端逐渐被人们熟知,而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在西方国家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在1981 年成立慎用抗生素联盟组织,其成员遍布90 多个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1986 年,瑞典第一个禁止在畜禽饲料中应用抗生素;2006 年欧盟全面禁止食品动物使用抗生素促生长饲料添加剂;2011 年韩国也已禁止使用。美国从70 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态制剂,每年使用量约在5 万吨以上,销售额超过2 亿美元。日本、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发研制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目前,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等国已全面使用微生态制剂,全球每年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值达数百亿美元。
2.2 国内饲用微生态应用概况 我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应用起步较晚,经过20 多年的市场培育,才逐渐被饲料企业及养殖户接受和尝试。我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率依然偏低,潜在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随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业管理部门对滥用抗生素行为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健康养殖意识的逐渐深入,我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3 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变化及预测 3.1 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总量及预测 2000 年,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总量约1.8 万吨,2012 年增长至约14.5 万吨左右,年复合增长率19%。尤其是2006 年以后,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总量增速加快。未来5 年~10 年,仍是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且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微生态制剂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预计2015 年,中国微生态制剂的需求总量将达到20 万吨。2012 年,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市场规模在37~38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2015 年将达到53~55亿元人民币。
3.2 中国不同畜禽饲用微生态制剂的需求特点 生猪微生态制剂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品种。2006年以前,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生猪养殖户还非常少见,生猪微生态消费量低于水产、禽类、和反刍。但到2012 年,生猪微生态已经成为仅次于水产的第二大品种,占饲用微生态消费总量的22%。生猪养殖户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式以饲料添加为主;采用饮水方式添加益生菌的猪场比例很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普及率与生猪养殖场的规模呈正比。年出栏大于5 万头的规模猪场,微生态的使用普及率最高。而在年出栏3000 头以下的猪场中,使用微生态的猪场比例很低,不超过10%。生猪工业饲料企业添加微生态制剂的情况也日益普遍。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为提高饲料质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对微生态制剂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乳、仔猪饲料中,普遍添加了微生态制剂。2000年~2012 年,生猪养殖中的微生态制剂消费量从约1,700 吨增加到3.2 万吨,近十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
3.2.2 水产 水产是目前微生态制剂需求量最高的品种,2012 年的水产微生态消费量占比约为37%。微生态制剂多用作水体改良剂使用,还有部分养殖户水体改良和饵料饲喂配合使用。其中,虾养殖户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比例达到90%以上,淡水鱼养殖中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在海水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还相对较少。 水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式主要方式有三种。作为水体改良剂,直接将微生态制剂泼洒入水中,这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最普遍的使用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养殖户将微生态制剂拌饲在饵料中,通过投喂饵料使用。此外,水产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养殖户采购全价饲料,直接饲喂。由于部分水产饲料,尤其是虾和高档鱼饲料需要高温膨化,会对益生菌的活性造成影响,因此,饲料企业直接在制粒环节添加益生菌的相对少于其他畜禽饲料。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以及疫病的严重,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普及率不断提高。2000 年~2012 年,水产养殖中的微生态制剂消费量从约4,000 吨增加到5.3万吨以上,近十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3%。
3.2.3 肉禽 肉禽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较早,养殖场对微生态的接受程度高。尤其是在中、大规模肉禽养殖场中,益生菌的使用相当普遍。目前,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大规模及超大规模肉禽养殖场中,益生菌的使用普及率高达80%以上。 肉禽养殖户直接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以饮水方式更为普遍,拌料相对较少,还有极少数养殖场采用环境喷雾方式使用微生态。肉禽养殖场的规模一般较大,养殖过程中喂料、饮水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通过饮水添加益生菌,不但操作方便,且每只肉禽的微生态摄入量相对均匀。不过,大规模肉禽养殖场多拥有自己的饲料生产企业,或是属于一体化企业自建的养殖场,因此在加工颗粒饲料的过程中就已经添加了益生菌。肉禽养殖中的微生态制剂消费量从2000 年的约4400 吨增加到2012 年的1.6 万吨,近十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2%。
3.2.4 蛋禽 蛋禽养殖周期较长,养殖密度大,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肠道疾病,进而引起产蛋率及蛋品质下降。因此,养殖户在蛋禽产蛋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上述状况。大规模蛋禽养殖场,80%~90%都使用微生态制剂。尤其是种禽场,对益生菌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抗生素会对种禽生产性能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蛋禽中多使用粉料,养殖户多在配料的过程中直接添加微生态制剂。还有部分养殖场将微生态制剂加入水箱中,通过饮水方式喂给蛋禽。2000 年,蛋禽微生态消费量就已达到3000 吨左右,到2012 年增加至1.5 万吨,近十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蛋禽微生态消费量约占饲用微生态消费总量的10%左右。
微生态在奶牛养殖户中的使用普及率也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中。年存栏量1000 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养殖场中,目前微生态的使用普及率约在70%~80%左右。但在奶牛存栏20 头以下的散户和专业化中,使用率仍然偏低。在奶牛养殖中,拌料是使用微生态制剂最主要的方式。养殖户一般按照每头牛固定的添加比例或添加量,每日将微生态制剂混入奶牛的精料或TMR料中。此外,还有少数养殖户除了在精料中添加外,也在青贮饲料中添加。 2000 年时,中国奶牛养殖中微生态需求量大致在3500吨左右,在2012 年时增至2.2 万吨,年均增长速度约17%。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为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微生态制剂的普及提供了机遇。2012 年奶牛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量约为2008 年的1.6 倍,占国内饲用微生态消费总量的15%。
敬请关注中国水产频道【微生宝——后抗生素时代】淘贴专区,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华扬科技——我们致力于后抗生素时代的微生态全程解决方案,保护动物健康,亦保护我们自己健康!
http://www.sunhy.cn/Products/9.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