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片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上积雨云”分享“水产见闻录”

    [复制链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1
    发表于 2016-8-8 10:16:54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82(编<<科环养虾百科-喂发酵饲料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由于见过太多使用不当造成的养殖问题,我一直都不太主张长期或过多的投喂发酵饲料。甚至一度我还认为发酵料也就只是一个噱头。搞点乳酸菌或芽孢菌或酵母菌混在饲料里面闷个半天不就成了么?直到今年我陆续听到两个养殖高手跟我讲了发酵料的另一种用途,我才感悟,果然每个东西都是有弊有利的啊,上天给了它很多弊端,似乎是为利而生,但养殖户们却总能开发出其鲜为人知的奇特用途。事情是这样的:两湖之旅时与一个年轻的养殖能手闲逛虾塘时,当时忽然看到房间里堆了很多发酵料,就在走时随口提醒那养殖户,养殖过程中少用点,注意控制好添加量。年轻的养殖能手过了会儿跟我说,这种饲料他经常拿来在最后一段时间长膘使用,效果非常好,要比普通品牌饲料十天快近两三条。我一听,无独有偶这与前一个月一个微信朋友跟我说的几乎一样。那家伙是用最便宜的发酵料能半个月时间比品牌虾料快大近五条,而且他说他已经试过三造虾了,屡试不爽!他们这个数据非常惊人,恐怕连品牌饲料亦或是发酵料公司也重来没做过相应的对比实验。这个结果可以直接颠覆掉现在的后期养殖理念。这个结果也说明虾到了养成后期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蛋白,只要注意营养吸收,调理好肠胃,自然就能很快的生长。而且这种用法还有个好处,就是污染压力比普通饲料小很多,还带有调水效果。过了半个月我有叫一个养殖户拿他的50多条的虾(这个塘是没用过发酵料的)来试试,结果果然明显快大很多。比另一口没用的(其实半个多月后他也开始在那口塘这样喂了,效果出来了,是个聪明人都知道用好的方法嘛)足足快大了四条。这还真不失为后期冲刺的一个养殖外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2
    发表于 2016-8-8 10:17:15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水产见闻录-383(编<<科环养虾百科-雨水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每年二月中下旬的雨水时节之后就会明显的升温。这个期间经常会出现一连数日甚至半个多月都好天,气温水温上来得非常快。这最容易给经验不足或想冒险的人一个假象:今年开春暖得早。殊不知一般雨水期间多多少少会有一次降温,这就是俗话说的“春寒料峭”!而这期间放苗的池塘往往都会出现大麻烦,严重的直接整塘冻死都有可能。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就像今年就有个微信客户一开春就跟我说天气不错,感觉试水都可以了。问我要不要放苗。当时还有两天才到雨水。这个时候我自然而然的以为他是冬棚。既然都说试水可以了,那么就随他的意,放呗。结果过了不到一个礼拜,他就电话说遇到降温怎么办?我一细问才知道原来他放的是露天池塘。两天不到水温从原来的22度降到了15度。基本快到了白虾的死亡临界温度了。由于降得比较快,又是刚放苗没几天,我估计这池苗死了不少。好在他说当时就是考虑到会遇到寒流,所以有意多放了些,不然遇到这种寒流也不用搞了。当然他已经提前加深了水位,肥浓了藻类,泼洒了抗寒药物与应激药品。只是想问这样之后还要注意些什么而已。听他基本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到了。我只能说还有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鼓些热气进池塘里(他有装充气底增氧管)。叫他拿个电热扇放进放鼓风机的小房间里拼命的加温,并把进气管拖进来抽小房间里的热气。这样能想到的加温措施基本就这些了。我就只能提醒他这池苗受过冻,回温之后要特别注意加强营养和肝胃保调理,不然极可能会严重的慢大。时间一晃就是四个月,他最后出虾才告诉我,果然那塘虾慢大而且参差严重。还说以后再也不冒险早放了!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3
    发表于 2016-8-8 10:17:38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8-8 10:23 编辑

    水产见闻录-384(编<<科环养虾百科-雨水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去年四月份一个养殖户电话给我,说连续试苗四五趟了,就是试不过。检测水化又都正常,就只是水比较清,但并没见底,肥了两次都没肥起来,本来还想再肥的,但记起以前我跟他说过,两次肥不起,就是用再多的肥水产品都一样很难肥。所以电话来问,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细问一遍,我也没摸着头脑,说没藻种吧又没见底,说肥水营养失衡吧,他也没用太多,还达不到影响水体营养比例的程度。又重新再问一遍。这次从清塘晒塘的一些细节开始问,半天过去也大都没发现什么问题。直到他说到准备清明前放苗时我才发现,按他的计划应该是提前半个月就放苗了,但因为来来回回试苗不成,所以才拖到此时的中下旬。那么按他说的流程推算,他进水大致应该是在二月下旬。而他那边周边好像是大片农田,这个季节应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雨水的中后段,正是农田里大量施基肥的时候。只要下雨,就会把这些基肥多多少少冲些到水源里。他若进的是这个水,就可以解释为何不好肥水了,营养比例已经出问题了嘛。而这水体营养不对,苗也会受影响,试水成数低也就属于正常的了。于是我叫他先用石粉加芽孢大剂量用个两三次再说,看看水色有没变化,过了四五天,他电话说本来还以为池水会清到底的,居然昨天自己就肥起来了。我也松了口气,毕竟之前是怀疑,好在猜对了。这才叫他继续补些em菌,补菌次日再试试苗看看,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一个多月后他电话来我问他情况,他才说,那次果然马上试苗就可以了,所以第二天他就急着把苗给放下去了。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4
    发表于 2016-8-8 10:18: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8-8 10:22 编辑

    水产见闻录-385(编<<科环养虾百科-惊蛰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事情发生得有点早了,那时候跑一块市场,发现整个区域青苔泛滥,几乎每个塘都有比较严重的青苔。一些池塘严重到直接试苗都试不了(估计是pH过高所致)。跑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经过几个塘,居然发现这几个塘都没有青苔,水色正常。粗略一看,塘边一没分网,二没投料机,开着一台氧机,看看氧机配置,应该不是养虾就是高档品种。老板不在,问问附近的养殖户,说这是老李的塘。回到经销商处一问,果然老板知道,还说那家伙是那片几个村技术最厉害的了,年年都赚钱,但很多人想学他技术却都学不来。一听这话我眼睛一亮,于是有意去拜访,多多接触,没事找事都去坐坐。随车带点小吃啊,水果啊,茶叶啊,烟酒啊什么的。其实老李蛮好打交道的,人很随和,就是岁数大了,他自己说养不了几年了,所以不想搞太大,管不过来,现在就当养着玩玩。我问他为何他的池塘不长青苔,如何处理的,他笑着说,根本就没用什么东西,只是在惊蛰之后马上做水,一是加深水位(到时候放苗若觉得水位太深水温升得慢,可以排浅),二是用些石灰打打底。他说老辈人说一过惊蛰虫子就要苏醒了,他就在想虫子是吃草长大的,虫子苏醒前那么肯定青苔啊水草这些会先一步苏醒。那么如果这时不用石灰压底,青苔种子肯定就会慢慢苏醒生长,等到它扎根了,再来处理那用什么都来不及了。所以他一到惊蛰就开始做水了。最后一步就是肥水,他说很多人是等到要放苗了才做水,这哪里能行。他提前做水,过程中虽然会变清,但只要维护得当,至少不会长青苔水草。而且等到他放苗时这个水可以说已经完全没问题了,一般都有小水蛛了,正好可以给虾苗吃,所以每年他的放苗成数都是非常高的。这个预防青苔的手法要求调水最肥很有经验才行,不然早春要保住一塘水十几二十天,还真不是件易事。所以哪怕他的做法看似很简单,但附近也没人学得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5
    发表于 2016-8-8 10:19: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8-8 10:23 编辑

    水产见闻录-386(编<<科环养虾百科-春分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以前在中山时有个老农跟我说春分有雷就是福,春雷之后的河水加进来必定会好养。当时年轻完全听不懂他说的意思,或者说没注意到他说这话的含义,以为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后来与一些养殖十几二十年的老农聊得多了,慢慢的听到一些跟农历啊节气啊风土啊气候等等有关的东西,才发现这些东西对于养殖来讲真的是用处多多。这才有意识的去刻意打听相关的信息,并试着去思考其中的一些关节。听得多见得多了才慢慢明白,原来雷电能通过光电化学反应把云与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给氧化掉处理了,而经过这样反应过的雨水也带有比较有益的成分以及能杀菌防病的一些东西(这些就说不太清楚了,用传统的说法就是雷电阳气太甚,能把有害的那些阴性的东西给干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后来一个搞研究的专家跟我说,是雷电能产生大量的强氧化离子,能直接氧化掉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所以经过雷电洗礼的云朵雨水里面不仅有害有毒物质极少,而且还带有很多能杀菌抑菌能氧化掉还原性有毒物质的成分。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春分雷雨用来养殖会比较好养了。至少在养殖早期会比一般都水源少很多病害问题。这个原理后来我问过一些广东的养殖户,他们说不仅开春进水是这样,如果一直过程中遇到雷雨,那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水,因为广东工业污染较重,空气污染经常会导致酸雨碱雨严重。经过雷电之后的降雨要比平时正常的雨水安全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6
    发表于 2016-8-8 10:23:43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87(编<<科环养虾百科-谷雨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去年走访广东台山市场,本来是在放苗季节的,但业务员告诉我现在放苗的寥寥无几,逛了两天正好遇到烽火角部队打炮搞人工降雨才知道原因:原来这年开春之后就一直天晴大旱,干到河里都没水了,饮用水库都快告罄了,不得以部队只能人工降雨了。连续三个多月的大旱正处在放苗季节,很多养殖户池塘里早早进了海水就等淡水稀释配成放苗合适的盐度,但一直没有淡水,加上连续的干旱,导致池水盐度越来越高,有些人等不及放苗下去当然的完蛋了,所以越到后面放苗的越少,大家都在等雨,只是很多人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两个月。很多浙江人跑来看了看,等不及了,就干脆又返回老家,说是要等到下雨了才下来。这种气候导致本来就惨淡的市场更加萧条了,走来走去基本十塘九空。跟业务员跑了一阵子,实在没什么好跑的了,准备离开的晚上忽然想起以前在那片跑时,有遇到一个高手,养殖方面总是与众不同,我很好奇他的塘有没有把苗放下去,于是找出以前带过的学生,电话叫他们去问问情况。第三天学生的了解到了。那家伙果然早就把苗给放下去了。学生非常惊讶,能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下按时放苗的,真的少之又少。细问才知,原来高手说,他知道每年谷雨时节之后都会出现或长或短的干旱,而台山那里放苗得靠淡水资源,一旦长旱,就没淡水放苗了,所以他趁着谷雨那段时间雨水多,就猛的加了不少河水,提前抽进塘里放着,反正先抽水总比之后没水好。其实他年年都是这样做的,只是没想到会遇到如此大旱,这才显出他如此操作的先见之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7
    发表于 2016-8-8 10:24:12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88(编<<科环养虾百科-立夏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早春多雨是养虾一大麻烦事情。一下大雨就得抗应激啊,改底啊,消毒啊,补钙啊,培菌保藻什么的,单单听着一大通就头晕了,何况还得去做?做完这些不仅是成本问题,人累个半死也不说,虾还不一定就没事。很多人都是这方面老是搞不懂,为何做得不比别人少,甚至用药还都是最好的最贵的,效果却没人家的好。每次遇到这种疑问我只能说这些纯属养殖经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些下意识的操作在很多新手眼里没法解释,明明什么都看似正常的,你完全感觉不必用药的,而那些老农就不自觉的在泼点这样那样的东西了,问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效果呢?确确实实能在之后感觉到似乎是那次或前几次用过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以前我就遇到过一个,好在他说的不深奥,后来的慢慢懂了。话说老人家养虾其实不长,但调水做得确实是个好,这是真的没法说了。尤其是早造虾,别人的水都不好调,单单就他一直保持着,虾多少雨都不怎么变。虾就不用说了,自然是平平安安无惊无险的。问过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他平时不定时在用些活菌啊培藻的东西,但那时天气和他的池水都非常正常,搞不懂嘛,很多人就舍不得像他那样投入不必要的成本喽。后来我观察很久,才很惊讶的发现,每次他下东西,一般要不了几天都会有比较大的降雨。我感到不可思议,就去问他,他说俗话说嘛立夏时节蚯蚓出。而蚯蚓是地龙,龙出必有雨啊!这个说法搞得我感觉像在算命。后来到处查阅资料后才明白,原来立夏这段时间大雨较多,雨水多了土地就湿润,而大雨之前地温上升,地下的湿气会渐渐升到地表,会让蚯蚓明显感到不适而钻出来。所以一般看到有大量蚯蚓出现就说明即将会有较大的降雨,不是半天也是一天,这比天气预报准多了。而老人家按这个来做预判而提前调水保藻,就会比一般人早个半天一天的药品效力基本出来全了,自然比别人的塘调理的好得多。这也就难怪比别人养得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8
    发表于 2016-8-8 10:24:33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89(编<<科环养虾百科-处暑节令有哪些注意事项?>>随记)
        什么时间段是水产养殖疾病最高发的时期?这个问题被很多人拿来问过。相信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五年以上的人应该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因品种不同有着不同的答案吧,我是这样想的。单单以对虾而言,我认为应该是处暑之后,也就是八月下旬之后。为何呢?这就要从以前一段经历说起了:应该在前面的文章里我有讲过一篇关于飞鸟游塘的故事。也就在那之后吧,我几乎遇到鸟多的池塘都会提醒养殖户注意这种疾病传播的方式。一次很巧的,看到一个池塘上方很多飞鸟,其实准确的说是一整片池塘上方都有很多鸟,也不确定到底是哪口塘出了问题,走了一圈,正好看到一个养殖户在泼药,于是等他搞定就过去聊聊,提醒他注意防病,刚说几句,他就截过话题,说有鸟嘛,这个季节这是正常的,没鸟才怪了呢!当然鸟多了当然要防病喽,刚刚我就才消毒了,明天还要改底补菌呢。我一听,原来是行家啊!周围几户都不在,而就单单他一个人在用药预防,看样子是个很有经验的高手。刚才他一带而过那句“这个季节鸟多属正常”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好奇心作祟,问起这句的意思。他很随意的说:不是农历上说嘛,现在是处暑,第一侯说“鹰乃祭鸟”,就这句说明了这个季节飞鸟会多很多嘛!我看了好多年,确实每年都是这样的,平时很少鸟的池塘也会有很多飞鸟,若是不经常消毒防病,单单掉落的鸟粪就足够让一池虾发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89
    发表于 2016-8-8 10:24:54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0(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解决中后期药物使用效果不佳?>>随记)
        昨天有个微友问我,为何二氧化氯没什么改底效果了?一听到这个问题我就笑了,都不用问他情况,基本猜出十之八九的原因。因为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件事:那是一个刚入行很喜欢钻研养殖,并且养得也很顺手很成功的一个年轻人。他问我:为什么明明一个厂家的二氧化氯早期用效果很好,但现在虾大了用效果就不好了呢?他用的是二氧化氯泡腾片。他说由于是第二造虾,没有晒塘,只是消毒药用得重点,所以这样搞下来,很快他就发现放苗没多久底质就有点发黑了。刚好那段时间有人建议他该消毒了,于是就搞了点二氧化氯泡腾片按正常剂量用了一次。用了之后发现吃料明显快了点,正准备考虑解解毒再改底时,突然发现风尾岸边一些原来发黑的地方居然不见了。于是又去饲喂区域撬撬底泥检查,也是明显好转了,大多数已经不再发黑了。再又想起药店跟他讲过,这个东西好像也有改底效果,如今看来还真的不假。于是按照别人跟他说的定期消毒的做法,就用这个泡腾片定期消毒一次顺便还能改改底。但随着使用次数渐渐增多,一开始他还感觉不错,慢慢的却越来越感觉不对。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虾出现黄腿了!这可是底质恶化的一个典型现象之一啊。按照他用了这么多次,东西都是一批次进的货,没道理是产品质量问题啊。但又死了两次还是没什么效果就让他彻底放弃了用这个东西来改底。换了其他药品试试,果然效果明显好得多,这他就搞不懂了。其实说白了,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化学药品都会受水体有机质多少而影响使用效果。放苗之初的养殖早期,由于消毒清塘等操作,水体有机质含量很少,整个水体对二氧化氯的影响非常小,所以二氧化氯药效能直达池底,也就自然能起到改底效果。但随着养殖,污染加重水体有机污染越来越重,影响二氧化氯的因素越来越多,就是普普通通的消毒效果都不一定能很好的达成,何况还要作用于池底污染物上,经过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一抵消,自然就什么效果都看不到了喽。后来试过很多种搭配之后才发现氧化与活菌分解交替使用才勉强算是能处理得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0
    发表于 2016-8-8 10:25:13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1(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解决中后期药物使用效果不佳?>>随记)
        用药无效是每个厂家最常见的市场投诉。很多时候是明明同样的生产工艺与原料配方,到了养殖户手里一用,之前有效,过了阵子就没效果了,这是个令厂家非常抓狂的情况。有个做药的朋友就遇到这种郁闷的问题。他说他搞了一款内服药,五月份面世,经过两个月推广宣传,效果非常不错,他主要销售区域(他是小厂就单单在珠三角卖)的十个经销商八个说效果好。感觉了市场如此好的反馈,他信心十足,大批量进了各种相关原料,备用的流动资金几近耗光。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噩耗传来。刚刚用起来好用的产品,不到三个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一开始几个客户反映效果没有之前好了,怀疑产品打开销路后厂家就降低质量,增加利润。随后这种投诉越来越多,慢慢的这款产品就开始出现滞销了。这下子对他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钱全部投进去了,效果按说是肯定会有了,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产品忽然就成区域的效果见差了呢?既然他求助到我这里,我自然也就跟他分析一下。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早中期虾吃料不多,拌喂量相对都比较重,自然很多内服药效果都很容易体现出来。到了后期料量日渐加大,第一,拌喂量实际上就会一定的降低;第二,虾肠道短,吃得快排得快,这对很多内服药的消化吸收有很高的要求,分解吸收稍慢的药物效果都很难出得来;第三,环境的日益变差也对很多药物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到了养殖后期很多药物都会相对早期效果差很多,所以很多养殖户就会刻意不停的加大用量,其实这只是最笨的一个办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一些容易吸收,比较天然的药物。当然各种药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在这个时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1
    发表于 2016-8-8 10:25:37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2(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解决中后期药物使用效果不佳?>>随记)
        很多养殖户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一个活菌产品一开始感觉很好用,每次用了都能感觉水质明显的清爽。但慢慢的养着养着用着用着就忽然看不到效果了。最近有个养殖户也是老是问我类似的问题,这个还算是蛮有经验的一个老虾农了。他喜欢用活菌,交流中经常跟我说哪个公司的哪个哪个活菌好用啊,用后能看到什么什么效果之类的。为何试过很多厂家的产品?那正是因为他也感觉到一款活菌一旦用久了,都会慢慢效果欠佳。于是只得换一个产品再试试。好在他试过很多,大多数都还能用出些心得,混了这么多年,基本常规的活菌都知道该如何使用,还不至于在养殖中措手不及。他唯独一直非常困惑的就是这些活菌为何慢慢的都没效果了?明明很多在效果欠佳是都有加大剂量。我只能给他解释,到随着养殖,污染慢慢加大,这个数量级的污染就不再是之前细菌能分解处理得了的了,很多活菌由于水体营养的失衡,甚至还没开始工作就挂了。既然连存活都是问题,那么处理水质的效果自然就看不到了。另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会令水体化学耗氧量增加,氧还电位下降。这些因子都会严重的影响活菌的存活。所以我建议他一是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活菌产品,不要让水体菌相过于单一;第二就是用活菌之前用一两次快速无残留的氧化剂,想二氧化氯,过一,过氧化钙,双氧水等等一是处理一下有机质,二是能提高一下水体溶氧,三是提高一下氧还电位。这样就能利于活菌定植,活菌用起来自然也就能比较容易见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2
    发表于 2016-8-8 10:25:59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3(编<<科环养虾百科-导致对虾产量不高的原因有哪些?>>随记)
        我经常会要求跟我交流得比较多的那些养殖朋友给我报一下最后的干塘数据,也就是养殖产量的结果,要么是总结一下经验,分析一下那些地方不足;要么就是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前段时间就一个朋友电话给我报了养殖数据。土塘亩产700多斤,养殖时间很短,刚刚60天,32条。因为塘小所以一次出完。虾的活力很好(还是老招式:出前用了大剂量的免疫药物),所以虾中收得渣都不剩,为此专门打个电话来给我道歉(之前他说过这口塘利润超过五万就送我五十斤大虾的)。我仔细一算,他这塘虾存活率并不高,才五成多点,虽然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了(毕竟往年中造从来没成功过),但我却觉得这个结果明显有大问题嘛。虽然生长飞快,料比不高,我也依稀记得养殖过程中似乎也没出过什么明显的损耗。这些就说明了这口塘应该是放苗存活率低。不是苗厂苗数打了折扣就是放苗损耗。他说他拿的那家关系很好,给的数只有多没有少的。那么问题就出在放苗一周之内了。我记得当时他有发几张小苗分节的照片问我处理,建议他改了底还用了不少加强营养的产品,三四天就好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当时没想到那已经是环境不适造成死亡剩下的体质稍强的苗了。还好用药不算晚,及时止住了持续的损耗,不然这口塘估计会死得不明不白的。我再一细问才知道他这造虾居然没试过苗的。难怪放苗后会出现这么多的损耗。听了我的分析这个朋友也后悔莫及,不过我也安慰他,要不是苗损耗近半,这个虾还不一定会养成什么样呢,至少不会像这样两个月三十几头的这个成绩,最后一造再搞好点今年可就是完完整整的三造虾啊!当然我也没忘提醒他,最后这造要求更高,试苗不能有一丝马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3
    发表于 2016-8-8 10:26:31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4(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在捕捞前短时间提高对虾品质?>>随记)
        我经常给朋友建议:准备出虾至少一周前加重投放多矿,微元,多糖,多维,虾青素等等药物,只要剂量足够,药物品质过硬,就可在短时间令虾的活力达到顶峰,生长速度会提高好几倍(当然只是极短时间内),连带体色也能渐渐变得青透漂亮。如褐斑,红体,软壳这类症状能短时间恢复正常,这样卖虾时就能搏个高价。不用多了,一斤多个一块钱,这些药钱就能赚回来。近几年虾价不错,用这个方法多赚上万的朋友也不在少数。但这都不算什么,因为这不算新闻也没什么大不了。今天的主角是一个临界操作的塘主。
        那是去年一个网友的池塘。加我微信时已经有近五十条了,问我时怀疑他是底质恶化导致褪壳时零星死亡,就建议他改底,氧化的与生物活菌的交替用。不知是我没说清楚还是他没听明白。几天后虾死亡更加严重时我闻问到他改底药物,才知道原来用了一种腐殖酸钠含量较高的底改,而这个底改估计说明书上所说的活菌几乎没有,所以单单体现的是腐殖酸钠絮凝聚毒的效果了,自然晚上就严重缺氧导致死虾呗。马上教他撬底泥,探底温,辩底臭,做静置实验,抛网检查整池情况,并拍照给我诊断。最后,很不幸,我得到的结果是救不了了!就跟他坦言:赶紧找人谈价格,用药最多还能顶两晚!第二天他找来虾中起网一看空肠空胃很多,红体六七成。这是明显要死的嘛,给的价格自然很低。他电话来问能否调理一下再卖,于是就给他开了海洋红酵母,全水溶性多维,微量元素这三个。大剂量每8小时泼一次。到了第三天下午,他说抛网体色感觉全都恢复了 ,问我似乎好转了,能否留下来继续养。我直接无语了!将他大骂一顿:这个用药物营养强化把命吊起来的虾你居然还想继续养?再不卖的话,你自己的命都快没了!他被我一吓,赶紧连续另外的虾中卖虾。这个虾中四处抛网虾都不算差,唯一遗憾就是池底有零星的死虾。朋友解释说是褪壳死的,就这样敷衍过去了。而被忽悠住的虾中给了正常的市场价(比前一个给的足足高了8块钱)!过程中还出了一个意外现象:就是过冰水的虾活力不仅没降,反而还活蹦乱跳兴奋得要死。这个虾中经验不足,还以为是这个虾活力非常,在塘边也就随口奇怪了几句。后来到了高速服务区下车撒了泡尿,心里不放心打开看看,看了一眼就下个半死,车里的虾已经死了近一成!电话给那朋友说时虽怨气很重,但也无能为力了。朋友最后电话跟我汇报情况时还在后怕,说如果不是及时买掉,最多有个五六个小时绝对全军覆没!
        这种临界操作我自入行至今也就遇到过三次,每次都是险之又险呐(话又说回来,不险的那些不是救好了就是完蛋了)。以前都是什么就手就用什么。没有确定的把握。现在不一样了,很多药物只要找得到用下去基本还是能知道效果会到哪里的。这就是行业的发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4
    发表于 2016-8-15 11:55:57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5(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在捕捞前短时间提高对虾品质?>>随记)
        今天要讲的并不是用于对虾养殖上面的,但原理却确确实实是来自于对虾。忘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是在广东的时候,一天经销商跟我说他有个在这边养鱼然后卖去香港的朋友问他如何除掉家鱼的泥腥味。去除泥腥味方法很多,但不确定他想搞到什么程度,所以就要了那老板的电话,通过不短时间的电话交流,得知那个老板原来是在中山搞了个养殖场,叫什么瘦鱼场,与一般都鱼塘不同,是专门把肥的养瘦!收的都是10斤八斤的大雨,拿回来养他一两个月,瘦到6~8斤,这样肌肉结实了,活力提高了,肉质清脆了,风味爽口了,再拉去香港澳门卖,说是那边的人喜欢这样的鱼,说鱼味重些,价格也比普通养殖出来的高好多。但香港那边的客户说了他这个鱼的泥腥味还有点,如果能养到没有了,那么价格还会更高些。于是这养殖场老板找到经销商这里求助。我细问了他养殖的过程与操作,虽然一些细节他不肯告诉我,但基本了解了个大概。于是建议他拿几口池塘试一下在饵料里加入一定剂量的em菌(当时的em菌主要成分是乳酸菌与酵母,还有少量的几种芽孢)。由于我虽知道这样使用的效果,但以前都没在鱼上用过。所以不能确定准确的使用剂量,毕竟以前都是想着如何把鱼养肥,还从没想过如何把鱼养瘦!于是建议他这几口池子做了个梯度添加,好确定一个最合适的剂量。最后的效果自然是不错了。而且他说以前至少要养两个多月才能瘦一斤,现在用了这个东西居然一个多月就瘦下来了,而且他捞了几十斤起来尝过了,果然泥腥味没有了。至于最佳的使用剂量嘛,呵呵呵呵,这家伙还跟我留了个心眼,硬是顾左右而言他,到最后也没给我讲。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的实验,我才感受到em菌(尤其是乳酸菌)强制消化的效果。所以后来凡事遇到长期拌喂这些菌的客户我都有建议他们拌喂时适可而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5
    发表于 2016-8-15 11:56:22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6(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确定收虾时机?>>随记)
        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养得好不如卖得好”。这说的就是出虾时机的把握的问题。以前有个朋友学东西非常快,凡事什么问题我只需要说一遍就能记住,不仅再也不会问第二遍,而且有时还能举一反三,遇到一些大致道理相同的情况,居然能通过以前的一些处理方法来推测可能正确的应对措施。当然他一般还是会问一下我还有一些老养殖户,以确定他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学得快,人勤奋,脑子又够用,所以养得也很顺。但每次他赚得都不算多,他为此非常苦恼。我嘛,一般只帮人处理养殖问题,虾只要到了上市规格,问题少了,我自然也就关注得少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注意到他的这个问题。直到他主动问我,我才回想起他每次卖虾果然是虾价都不是很好的时候,说多倒霉有多倒霉。后来分析原因,原来并不偶然:原来他放苗都是看大家放苗高峰时一起跟着大家放的,但他的观念比较新潮,用药舍得,营养给得足,观察够细致,很多环境虾体问题都能比别人早一步缓解调理好,自然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很多。别人60条时,他已经进了50条了。别人50条时他一般都能冲进四十多条以内!所以要比别人早卖虾半个多月。而当他准备卖虾(大致40多条左右)时,也正是别人发病高峰的时候,这时整个市场出的大都是比他偏小的有问题的冰虾,自然市场价格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他的虾即使正常,也同样会遭遇到虾中的砍价。于是我只能建议他要么比别人提前半个月放苗,要么想出虾时再坚持半个月,到了准备卖虾前半个月先找多几个虾中看虾,然后专心静养。等到看过的这几个虾中每个都给过电话时再考虑收虾,若那时还能再顶个三五天,那价格绝对会比平时高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6
    发表于 2016-8-15 11:58:35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7(编<<科环养虾百科-如何收虾?>>随记)
        说到收虾我就想起来去年一件趣事。那是一个以前养四大家鱼的老板,在内地(好像是新疆)搞了近百亩刚刚试着养虾。整个过程经常有电话咨询一些养殖问题(因为苗种是公司发给他的),那造运气不错,虽说小状况不少,但总体还算顺利,大概到了8月上旬就养到50条了。那段时间老是跳啊,爬边啊之类的,我就跟他说估计虾多了,正好足够大了,可以考虑卖点,疏一下剩下的好养些。于是他就去准备卖虾事宜了。过了三天他哭丧着电话来,说估计没什么虾了。我一听莫名其妙的,还以为搞错了对象(去年新疆有四五个养殖户有比较多的联系,经常搞混),仔细问了几句才确定还是他嘛!明明之前感觉虾应该很多的啊,怎么会突然说没虾呢?他说开始也以为虾多,于是下了二十条地笼,估计怎么一个笼也能起个50斤嘛。这样保守先出个一千斤,成本就差不多保住了(去年那边虾价很高)。结果下的地笼提起来一看,居然每一个笼子超过十斤的。总共还不到两百斤。收市场上收虾的一看,连虾都不要了扭头就走了!走时还说叫他树个牌子在路边,就说此处有虾,自捕自捞,这样绝对还能捞会点成本!我一听,这也太离谱了嘛。如果说整个养殖过程我不清楚,那确实很可能估不准,但这口塘确确实实是我听着(毕竟没去过,只是电话联系)养大的啊,很多时候由于怕与别人的搞混还问得比熟悉的人还详细,应该没可能会估计失误啊,这也差得太远了吧!于是又详细问了他收虾前后整个过程的操作。原来,他第一年养虾,完全不会放地笼,一是收虾前一餐还在喂料;二是放了地笼之后没放饲料诱虾进笼;三是由于不会搞,拖拖拉拉研究了半天,在上午接近中午时才放笼下去,而这个时候正是虾最不易靠边进笼的时间段。我这样一说他才发现原来这是自己放笼技术问题,我叫他自己按我说的几点,先放半条笼下去试试,若是能捞很多,那明天再约人来出,当然同时也跟他讲了笼虾后如何调理环境与虾体。这样一晃就是一个多月之后一天他又电话过来,才说那口以为没虾的塘最终的亩产是七百多斤。赚翻了,足足是他以前养四大家鱼三年的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7
    发表于 2016-8-15 12:01:47 |只看该作者
        以《科环养虾百科》为主线的《水产见闻录-编随记》终于写完了。算一下,刚好360篇,勉强算个圆满。其实到了最后我也颇觉没话可说无甚可写了。尤其是看着后面十几篇的《科环养虾百科》,竟然感到要写的就是上面的内容(不知道是后面篇幅的《科环养虾百科》写得太好,还是《水产见闻录》写得太烂?)。虽然对应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但似乎写出来也估计与书上所写差异不大,那就干脆果断结束吧。翻出以前编辑过程中灵光一现出现的话题来看,还好还有好几个额外的话题可能再撑一段时日。之后可能无法做到一天一文了,纯属凑数的文章若没有好的话题也不好拿出来现眼吧。


    水产见闻录-398(终结篇-联想随笔)
        今天说个关于销售的故事。
        现在市场上使用发酵料已经变得比较普遍了,想当年一开始推广时这玩意儿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大的,而本人正是其阻力一员。那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在中山卖饲料。一次没注意到什么时候经销商开始在卖一种没见过的饲料,说是发酵料与饲料拌在一起可以增加诱食与吸收,还能防控肠炎。当时养殖户接受这东西的很少,毕竟很贵,于是厂家跟经销商谈定以半送半赊的形式给养殖户用来看看效果。我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自然也密切关注其效果。一开始厂家业务员跟养殖户们推荐的拌喂量是5~10%,后来他看到前期的使用效果不错,感到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开始铤而走险,跟养殖户们说增加到50%都没事。而养殖户们一听没事也就放心的慢慢加大了添加量,毕竟随着养殖,这个时候慢慢进入了容易发病和肠炎的高发时期了,而这个饲料前面所说的诱食开胃确实效果很好,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期待它的另一个功效:防控肠炎。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这家伙运气差,亦或是每种新兴的东西一开始都不成熟,总有一些毛病与弊端。整个区域确实开始出现肠炎了,那些没用发酵料的池塘,随便用点药或快或慢的好了。但有用发酵料的却红肠红体非常严重。我刻意的没去太多建议处理,只跟他们分析这个症状可能是喂了这个饲料造成的,并叫养殖户找那业务员来处理。可惜那个业务员不太懂技术,应对起来无从下手,估计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最后养殖户们没办法了,只能听我的话,停喂这种发酵料,当然我同时有给他们相应的处理建议。大多数池塘经过处理后两三天就症状缓解了,这下更多人相信这是饲料的问题了。于是不到五天这些养殖户陆陆续续把发酵料退了回去。经销商也非常生气,这么大范围的出现养殖状况,他也非常担心后怕(其实在我看来并不要紧,只是没跟他说而已)。当着众多养殖户的面把卖掉的饲料货款给业务员结了,并叫他尽快把剩下不到两吨发酵料拉走!从此以后,发酵料在那片市场就很难推广。后来我打听了一下,直到三年后才有一两个发酵料厂家以营养功能料的概念才勉强进入了那片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8
    发表于 2016-8-15 12:02:16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399(终结篇-联想随笔)
        作为一线技术员,只要到了塘头,养殖户最常问的就是“这水怎样?”。我以前还蛮喜欢跟养殖户说个子丑寅卯,后来渐渐感觉这通过水色来判断藻相水质,其实很多时候都不准确,经验占主要。当然,若是长期在一个地方呆,那凭经验可能看得比较准。但若是跑的区域稍微大点,那么情况就复杂多了。再以水色来判断水质,不说完全是忽悠,那至少八九成都会出现误诊。尤其是这几年这种误诊我遇到的越来越多了。就拿今年来说,早造时我去了趟北方。遇到一口水色茶红色的池塘,虾有零星死亡,慢料,体色有点发暗,水化基本正常,据说水已经红了有一个多星期了。有几家药店技术员来看过,只是测一下水化,看到pH不低其他均正常就都认为应该是硅藻水。而虾的问题有说细菌感染的,也有说气泡病的,也有说底质差中毒的。业务员带我过去,也是一套检测做下来,确实没发现异常。我围着池塘走一圈,闻到风尾有股死藻的味道,颇似微囊藻哪种臭味。我就奇怪了,按说蓝藻死藻的味道非常特殊,很少有其他藻类会跟它相似的,但这个水却明明是茶红色的哪有半点蓝色。但虾左看右看看不出其他问题,确实像是中毒死亡的。因为肠道肝脏确实都有问题,这就很像是藻毒素中毒了,若是以前那些人判断的硅藻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症状的。所以我叫业务员去基地找台显微镜,镜检确认一下到底是什么藻相。第二天终于找到一台,拿水一看,这哪里是什么硅藻,明明就是蓝藻!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蓝藻,叫红色束毛藻(就是著名的形成红海的那种藻类)。水色自然就是红色的喽。这个藻类是一种赤潮生物,与颤藻差不多,死后毒性剧增。虾就是吃了它的死藻才导致中毒死亡的。后面的处理业务员也很清楚,我就不用多嘴了。我只是叮嘱他一定要自己去买台显微镜,以后看水不能再玩忽悠,不要老是拿水色来说事儿了。用显微镜看清楚了才能确定水里显色的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的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499
    发表于 2016-8-15 12:02:45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400(终结篇-联想随笔)
        记得13年时应一家媒体约稿写点养虾技术方面的文章。我的习惯就是针对当时最常见的问题自己随便挑一个或者让媒体的朋友选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出来写。那时刚好是大部分区域放苗一个来月的样子,我随便列出几个问题,比如拖便,青苔,倒藻,转肝等等。问了一下媒体的朋友,让她来挑。可能前面的都听说过,后面突然听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一下子就把吸引力引了过去。她问了一下转肝的意思,我说这对于现在而言可能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于是她就要我写一下这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后来发表的《转肝猜想》一文。文章出来后,在业界引发了一个小小的学术讨论。毕竟转肝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养殖户杜撰出来的,纯粹的一线经验,没经过研究考证的,所以当时很多支持这个说法的人被学术派攻击得一败涂地。而我这个始作俑者,由于当时新进公司事情实在太忙,反而没时间参与讨论,而是茶余饭后在旁边忙里偷闲悄悄的看热闹。后来又参加了一场水产前沿搞的技术交流会,当时参会的一个专家找到我,直接很严厉的跟我指出转肝就是不对的,会误导养殖户乱用药等等。我当时已经深感转肝的重要性,但别人毕竟是专家,说的话估计是经过考证过的(虽然他也没跟我出示证据)。我只得点头称是,当然过后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喽。既然你没拿出证据向我证明什么,那我为什么要听你这几句莫名其妙的指责?事情就这样又过了两年。相信大家也有体会,这两年里转肝这个概念慢慢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于养殖过程中是为重要阶段,不管它到底正确还是错误,就像大多数人明明知道虾没有肝脏,却都异口同声的说保肝一样。2015年我又参加了一场类似的交流会,会上又遇到那位专家。酒足饭饱后我们都不约而同在大堂休息,当着一个媒体小姑娘的面,他跟我说:前几年,我一直认为转肝是不对的,养虾就根本转肝这个阶段与过程。但你看,我现在报告里都不得不提转肝这个过程了。为什么呢?因为农民认这个啊!我这几年走了很多地方,看过几乎所有模式的养殖,想来想去,确实只有这个概念最能表达这个阶段对肝脏的重视程度!所以说高手还是在民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87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500
    发表于 2016-8-15 12:03:17 |只看该作者
    水产见闻录-401(终结篇-联想随笔)
        养虾成本高,很多人只是关注用药成本,所以在方面想尽办法,能省则省。什么采购原料啊,淘宝砍价啊,直接联系公司总部开户啊,自己培菌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每次见到有养殖户自己扩培细菌,我都一阵苦笑,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培的活菌就一定不错,当然一些用起来确实还可以,而且近两年也有一些媒体,公司在大力宣传支持养殖户自己扩培细菌,看过太多失败或者准确说是失误的例子之后,我不得不说,若是真的细菌培育是这么简单,那市场上这些公司估计最少有三成会倒闭。我不是很支持养殖户自己扩培细菌,但也不好过于反对。不鼓励但也不可能就不管或不理睬,遇到了也就好心提醒个几句。走得多了自然也就遇到一些这方面的趣事。
        记得那是前年遇到的一个土塘养殖户,见他在扩培光合菌就去看看聊聊。他说每年后期遇到亚硝酸很高很难处理,一次一个药店死马当活马医送他几十桶过期的光合菌,他拿回来一次性用了,结果亚硝酸还真的降完了。于是后来他用光合菌就非常之多,用得多了成本也就很高了。自然就想到自己扩培。毕竟自己扩培得再差也不会比不上过期的吧。他使用透明塑料袋来扩培的,这个技术在前年养殖一线而言可是相当先进了。于是我到处看看。突然发现一袋颜色灰白。我以为是他培养的其他什么活菌,问起时他才说那袋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之前还红得非常漂亮,这几天就慢慢死了。原来还是光合菌哦。看他放弃抵抗的样子,我走时提醒他一句,那袋光合菌暂时不用倒掉,再过段时间,你叫你小孩上去踩一下,说不定还能活回来。过了差不多半个多月吧,他电话来说,按我说的,三天前叫小孩踩了个遍,今天下午发现还真的变红点了,问我是不是这说明这袋光合菌就真的活回来啊?听他兴高采烈的声音,我笑着恭喜他又省了一次用药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