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5月31日,“2018全球水产养殖论坛”于福建福州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携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发与推广中心、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生态养殖、技术创新、跨界合作等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业界权威,分享最新动态,深化交流合作、共谋产业发展。 同时,论坛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以及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大会邀请了国内外水产行业的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与会人数近500人。 会上,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秘书长杨斌做了《水产养殖保险助力中国水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报告。杨斌表示,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水产养殖业作为自然属性极强的行业,也是频繁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因台风、洪涝、病害、干旱、污染因素而受灾养殖面积达1600万亩,造成的水产品损失达164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水产养殖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在渔业风险保障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灾害损失主要由养殖户自身承担,可以说广大渔民群众对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为此,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渔业主管部门多次呼吁国家尽快启动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工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农业部合作率先开办水产养殖保险。但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在1996年前后,保险公司逐渐停止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在之后的十年中,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十分缓慢,鲜有保险机构愿意涉足。最近五年,受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的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加快了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的步伐,目前,全国大约有20家保险机构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每年为水产业提供风险保障约60亿元。 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作为1994年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农业互助保险组织,2004年即启动水产养殖保险的研究和探索,2007年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为今后拓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做好准备。农业农村部对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13年开始累计从部门预算中安排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资金2260万元用于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同时明确由渔业互保机构作为承担单位,各地也据此配套了部分补贴资金,起到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到2017年渔业互保系统累计为水产养殖保险提供风险保障59.04亿元,特别是2017年在河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湖北、四川、广西、宁波等九省(区、市)参与承保水产养殖水域面积63.61万亩、养殖网箱684口,提供风险保障15.63亿元。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从全国来看,水产养殖保险的覆盖率还远远不够,据初步测算,2017年保险机构承保的养殖面积尚不足全国水产养殖可保面积的5‰,远远低于农业保险近70%的覆盖率。”杨斌认为,目前水产养殖保险还面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缺位、小规模分散化生产模式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缺乏专业技术力量支持等问题。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