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又现野生天价鱼,是炒作还是事实? 一周要闻 1.罕见!霞浦渔民捕获一只128斤重野生黄花鱼,卖出310万元! 9月28日,霞浦县下浒镇外浒村一渔民出海意外捕获一只128斤重的野生黄花鱼。据悉,这只黄花鱼通体金黄,卖相很好,最终以310万的高价被一位神秘客人买走。这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128斤的黄唇鱼 野生黄花鱼数量稀少,目前濒临灭绝。这种鱼的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源自名城霞浦) 而网友也表达了对此事的不同看法: 据了解,本次捕获的“大黄鱼”应该是黄唇鱼,由于环境的急剧恶化和过度捕捞,其资源濒临灭绝,1988年黄唇鱼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大黄鱼和黄唇鱼是两种鱼,现在市场上卖的一般都是黄鱼,这两种鱼长得非常相似。常见的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米鱼、黄姑鱼,还有罕见的黄唇鱼和毛鲿鱼,称为“黄鱼七兄弟”。 “黄唇鱼贵是因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这个要坐牢的,药用也没有啥价值,被人吹的,传统国人就信这个,性价比极其底下”——网友“威远县**” “黄唇鱼卖出天价,是因为鱼膘等有高昂的药用价值。各个部位价值不同,黄唇鱼一般按鱼肉、鱼肚细分卖。鱼肉通常会转卖给高档酒店供食客食用,一斤大约2000~3000元。鱼膘和鱼头可作药材,层层转手流入药材商和药店。黄唇鱼的鲜胶(注:鱼膘)就是同等重量的黄金价格也难望其项背,可制成中国传统的“鲍参翅肚”中的“肚”,即被认为最上等的花胶。黄唇鱼在广东一带俗名黄金鱼,所言非虚。”——网友“苦味精**” 流通商施先生表示,“目前纯野生大黄鱼非常稀罕,有市无价。只要有渔民捕到,马上就有鱼贩高价来收。近20多年来,能捕上野生大黄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出海捕鱼的渔民来说,捕到野生大黄鱼相当于中一次小彩票。” 而不少网友提到的保护动物捕捞和售卖都是违法的,但是黄唇鱼发现的时候或者误捕之后都会死亡,无法放生。之前类似事件中,海洋与渔业局和渔政站工作人员也表示,“通常情况下,渔民捕获这样的鱼,很少会主动上报。都是通过私下交易卖掉。正常情况下,黄唇鱼上岸后,渔政部门会将其封存,最终被制成标本,供科学研究用。” 浙江海洋大学一位赵姓教授则表示,黄唇鱼跟大黄鱼是近亲,“黄唇鱼个头大,最大能长到100公斤左右,非常稀少。但这个价格主要是人为炒作起来,消费者应该理性回归消费,不要盲目参与竞价炒作,冷静看它的功效,“其实,它的营养价值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十多年前,一斤黄唇鱼的干鱼胶价格也就在五六万元,慢慢地,价格一路飙升,高的时候达到400万元一斤。 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大黄鱼的产量特别多,深远海大网箱养殖的比例也在增加,而渔民捕捞到野生大黄鱼的新闻也逐渐增多。这主要归功于国家渔业部门出台很多政策,针对鱼群资源越来越稀少的情况,维持东海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就是对海洋资源的保护 不断的延长休渔期,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渔具生产,建立追责体系。设定海洋保护区,鱼类栖息地,禁止捕捞作业。从1979年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概念以后,渔民们一直坚守到现在,才有了现在海洋鱼群的复苏现象。 其二是开发新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各种新型渔业生产设备争相亮相,深海重器如养殖工船、远海大围网箱人工岛礁,都丰富了渔业资源,从浅蓝走向深蓝。 第三是大黄鱼人工驯养工程 野生大黄鱼实际上背后也有人类的痕迹。有人认为野生大黄鱼就是深海养殖网箱里逃出去的鱼野化而成。每年都在进行的人为增殖放流行动也逐步体现效益,野生大黄鱼极有可能由这些大黄鱼幼苗成长而来。 2.宁德大黄鱼“金”艳宝岛 在9月26日~28日的台湾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来自宁德的大黄鱼吸引了无数台商同胞的目光。由宁德市渔业协会组织,多家宁德参展企业向宝岛展示了名特优大黄鱼。据悉,台湾是宁德大黄鱼的第二大出口地区,仅次于韩国,年出口量约4000吨,直接产值近3亿,主要以冰鲜鱼为主。 近两年来,宁德大黄鱼养殖量增加速度快,消费市场增长较慢,形成了供需关系上的矛盾。而贸易战又影响罗非鱼、大黄鱼等大量出口创汇的品种。因此通过参加台湾当地展销会、在台举办推介会,签订多项购销协议,能提升宁德大黄鱼的品牌知名度。拓展宁德大黄鱼台湾市场有重大意义。 来源宁德渔业协会 附:本周宁德地区大黄鱼报价 行情时有波动,报价略微出入,仅供读者参考 在十一黄金周前一周,宁德大黄鱼每天都下跌2毛-3毛。老瓜从一个月前的15元,一直到现在的14元。中小规格鱼价格也保持不了稳定。小规格鱼跌幅最大,几乎达到1元/斤。 本周宁德大黄鱼价格持续稳定跌价,佳节期间同大部分鱼类一样,价格不涨反跌,其中去年放苗的老瓜已经跌破14元,在养殖成本线附近徘徊,如果这个趋势在持续下去,大部分养殖户辛苦两年又是只能赚个“辛苦费”。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