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90%的人亏本,有人亏几百万,有人亏几十万 文/ 中国水产频道 张红 小瓜虫爆发袭击,90%金鲳鱼提前结束生命 今年广西钦州港、铁山港8000多万尾已分入大笼的大规格金鲳鱼苗,还来不及长大,不足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因为大面积爆发严重的小瓜虫病害,90%的即超7000万条鱼就草草结束生命。 业内人士清楚,今年金鲳鱼苗成活很差,两广地区养殖户一般是清明节前后从海南拉回鱼苗回来“标粗”再分笼,今年“标粗”的时间尤其长久,大概过了50-60天才分到大笼养殖,允6月上中旬分完。一个多月后的7月中,这里的渔排网箱就开始受到小瓜虫的袭击,很快就大规模大面积蔓延,直至整个港区包括外海圆箱,几乎所有的金鲳鱼都出事。很多人士称,今年的钦州港、龙门港养殖金鲳鱼复制了2016年北海铁山港的惨烈...... 罪魁祸首是小瓜虫,还是超载养殖? 去年钦州港、龙门港养殖的金鲳鱼3000多万尾,绝大部分的养殖户盈利可观,今年两个养殖港区大幅增加投苗,达到8000多万尾,增加了4000多万尾。绝大多数是渔排网箱,在内港有限水域里无节制加网,箱与箱之间距离很小,每个箱投苗密度很大,远远超出了养殖承受能力。终于导致养殖区的海水流速慢,水体交换不畅,鱼粪便、残饵等有毒物质长年积累增加,海区水质环境恶化。即使高潮位时溶氧尚且不足(有时只有3点几毫克/升),更不说低潮位死水期,小瓜虫病害趁机暴发。 连续多天,钦州港海区的溶氧量均不足3.5毫克/升 每位养殖户亏本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 据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其实钦州港、龙门港小瓜虫爆发并非偶然,早有预兆:因为从投苗到出事之前的超过100天时间里,金鲳鱼长速特别慢且患肠炎病严重,到目前平均也只有3-4两/尾,而往年同样时间,平均体重能达到6-7两。究其根本原因:养殖量超负荷,密度密度太大,环境、水质极差,鱼的体质自然很差、抗病力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就慢。 从7月中旬爆发小瓜虫以来,个中或有2-3次持续短时间好转,虫体减少,投料增加的迹象,但实际上,小瓜虫一直没有消失过,而是一次次的伺机反扑。8月中旬时,我们文章预计海区可能存活2000万条,但从上周起,小瓜虫再次急剧发作,惨烈的死鱼事故卷土重来,养殖户不得不再次抢收止损。而这一轮,鱼价被压得更低,之前5两上的收购价还有7元/斤,4两上约6元,3两上约5元/斤。但近日,鱼价暴跌至3两上规格的只有3元/斤了,与正常鱼价相比,一斤或暴跌7元/斤以上。 据了解,与前段时间抢收高峰期相比,最近10多天来,抢收的金鲳鱼数量少了很多,一天大概上市10多20万斤。就这样,钦州港、龙门港大概已减少了90%存海量了。 剩下的大约10%存活的金鲳鱼,网箱里也是天天损耗,有人连续死鱼30多天,平均一天上百条,几百条,还有人从一开始死亡2000条/天到死亡8000条/天,这些养殖户不甘心卖鱼,而是想赌,想等待绝大部分鱼上市后,海区养殖情况好转,把剩下的鱼长大,尽可能降低损失。 “希望小瓜虫病害快结束,今年不敢奢望赚钱,连平本也不敢想,只求尽量少亏就是好。”养殖户如此对笔者就说。 据知情人士称,一个多月几翻折腾下来,8000万尾鱼,直接损耗死亡的大约占了20%,低价抢收止损在70%,约剩下10%存活网箱(目前天天还在死亡)。300-400户,可以说,户户亏本,大户大亏,有人亏几百万元,小户小亏,至少也有20-30万元。知情人士表示,加上前期鱼苗成活损失在内,每卖掉一条鱼,可能要亏3元左右,按3元一条计划,7000多万尾鱼,损失就达到2亿元,甚至超过2亿元。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