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10
- UID
- 17
- 积分
- 22978
- 主题
- 949
- 帖子
- 11223
- 精华
- 107
- 经验
- 22978 点
- 金币
- 20336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TA的每日心情 | 堵心啊 2015-6-5 08:56 |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11223
- 精华
- 107
- 经验
- 22978 点
- 金币
- 20336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4-7-25 12:18 编辑
今天微信群里对纤毛虫怎么处理展开大讨论,小编转发分享一下,关于纤毛虫的处理,你有什么好方法或者观点,欢迎跟帖补充~
@李茂裕:纤毛虫问题怎么处理预防好呢?大家能分享下经验吗?
@我爱辣椒:纤毛虫在虾,蟹这类有着褪壳,底漆习性的动物是极易寄生的。这跟底质恶化有着极大关系。
@阿忠兽药:我的客户一般用调水的方法,改善水质和塘底,一个月一至两次杀虫 ,基本解决虫害问题。
@李悦悦:杀虫水质回到原地,需要从头配水
@李茂裕:我也是认为底质滋生是源头。关键除了改底还有什么其他更好预防方案?处理病害怎么处理效果好个副作用少?
@李悦悦:底泥就象是茶叶,好的底泥泡出来的就是好水,刚才有一个微友说改底和泼洒有益菌成本太高,但我说你想想把水改好了水体含氧量提高了,鱼吃食,降低鱼料的系数,提高产量你说那个合算,所以改底改水要保持,我就经常洒菌制剂,第二天或等三天水质有明显的变化,有益菌还能起到降低池塘发病率功效。改底是必须的啊,那是寄生虫的家。上面是转的网友的发言。
@我爱辣椒:阿忠今年提出的保水平衡加氧化改底是个非常好的方法。
@李悦悦:对的。处理病害有两种思路,打破一个平衡,就是杀,再建立平衡,但是水体很脆弱。不容易。另外就是微调,不极端,效果缓慢一些。第一种副作用大,成本高。
@阿忠兽药:@渔愉鱼107李悦悦 杀虫水质回到原地,需要从头配水。是的,杀虫后要尽快调水。
@我爱辣椒:其实当某种虫害爆发时,平衡已经是打破了。特别是这类原生动物,繁殖是极快的。
@李悦悦:寄生虫爆发的基本原因就是环境恶化。所以,寄生虫爆发是杀虫还是改环境,是选择,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时候非杀不可,有时可以避免。
@太阳(刘洋):现在养殖,都在做加法,消毒、解毒、改底、杀虫、培菌,一轮做下来,第二轮又开始,基本是三天养虾两天下药,长此以往,真的是要养虾变药养虾了。
@李悦悦:我个人比较保守,不太喜欢杀虫,就像种树,看到虫就把树砍掉从新来。很费劲,树长不大。
@李茂裕:@太阳 让你来避免纤毛虫问题,怎么做呢?
@太阳(刘洋):镜检一个视野内超过50个纤毛虫必须杀。
@阿忠兽药:@太阳 您的数字化,非常有借鉴。
@太阳(刘洋):@阿忠兽药 忠哥,我这个不是绝对的数字,供参考,有经验的人都有自己的路数。
@李茂裕:@太阳池塘条件恶劣是没法躲避的。迎难而上是无奈。假若是淤泥后的塘,预防纤毛虫怎么做好呢?
@太阳(刘洋):@李茂裕 氧化性的底改,一定要跟上,有时候客观条件不允许,不一定要赶尽杀绝,也做不到,我们要做的就是抑虫,使之不要爆发。
@李茂裕:@太阳 硫酸锌渗透入土法行不行啊?
@太阳(刘洋):@李茂裕 那个方法我没试过哦
@李悦悦:鱼病诊断中病原体的计数标准
在寄生虫病的诊断过程中,除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外,还要判断病原体的数量,因不是有病原存在就能引起鱼病,而是需寄生数量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致病的,所以相对准确的估计病原体数量是重要的,否则会产生误诊。但具体计算中有一定的困难,如原生动物,肉眼难于看到,即使在显微镜下,也不能把所有的病原体逐个数清,只能采用估计法。估计法虽然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但终究还有一个数字可凭,否则进行材料总结时,就无法说明该地区各种鱼病饿危害流行情况。一般采用下列标准计数:
(1)计数符号用“┼”表示。“┼”表示有;“┼┼”表示多;“┼┼┼”表示很多。
(2)各种病原体的计数:①鞭毛虫、变形虫、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约有1—20个以下的虫体或孢子时记“┼”,21—50个时记“┼┼”,51个以上时记“┼┼┼”。②纤毛虫及毛管虫,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下有1—20个记“┼”,21—50个记“┼┼”,51个以上的虫体记“┼┼┼”。小瓜虫除按上面标准计算虫体外,如计算囊胞时,则用数字说明。③单殖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蛭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的幼虫,在50个以下以数字说明,50个以上者,则说明估计数字。
(附:按目镜为10×;虫体数为同一片中3个视野的平均数。)
在一般情况下,打上“┼┼”的就开始少量死鱼,这时在生产上就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病鱼大量死亡。所以划“┼”表示的方法,在生产上可起到预测预报的作用。“┼┼”出现死鱼现象,但这不是绝对,如果鱼体比较瘦弱,有时“┼”也可死鱼。如果鱼特别健壮,有时“┼┼┼”也不一定死鱼,这要看具体情况。
@李茂裕:@太阳 我用强氧化性底改,一可消毒,二可净化底质,三可刺激脱壳脱去虫
@李悦悦:@李茂裕 硫酸锌也有副作用,也会培养耐药性
@李茂裕:@太阳 走访一线发现一些持续成功的养殖户都有坚持杀虫习惯
@太阳(刘洋):@李茂裕 罗虾我就不清楚,白虾我不会盲目去杀,一定要镜检。对于鱼和虾来说,虾对于目前常见的杀虫药普遍都敏感,所以要慎重,我觉得不多的时候抑虫就可以了
@李茂裕:要虾好得水好,要水好得底好。多年底泥是隐患。净靠氧化改底也是杯水车薪。杀,必然要先检测。乱用药是折腾
@光大水产:是药三分毒,不要掌握用药量。虫量多时必须杀,还要加强水质管理。我们养种虾就从来不用药,都是改水。
@我爱辣椒:罗虾塘种上了水草,就不用太深的水,80到1米就可以了,而且要有阳光照到水草根部,水草才能正常生长。如果保水平衡的方法照做了,基本上看不到纤毛虫的。
换句话说,如果汤底的氧化还原点位够的话(具体数据请高人指出),你想找虫害真是太难了。桂花塘做过实验的。铁碳系统。
@光大水产:种草是一种非常有效改善环境的方法,对罗虾生长非常有利。
@李茂裕:@我爱辣椒 水那么混,怎么能照射到根不?
@太阳(刘洋):阳光照射到水草根部,水草才能长好,有什么特殊道理?水草难道用根部光合作用?
@李悦悦:@李茂裕 根不用照到,叶子照到就可以
@我爱辣椒:道理一下不知怎么说,但实际上确实是这样。如果是水较浓的话,水草会慢慢老死掉,水清,浊点没关系。可能有点臆想在里面,水草就会长得好,
@李茂裕:种水草净化抢肥,藻类难长,水怎么浓了?是增氧机打混水而已吧。
@啊来:讲到虫我觉得我们的水产技术员做得真不够!一发现有虫,每个人都在讲用什么药来杀,用什么方法来控!我在想,现在养鱼养虾现在都变成了用药来养了;用药变成了“技术”,而养殖者都在找会用药会治疗的师傅!可笑的是,怎么没有人找少用药的养殖方法呢?什么是技术?用药?治病?我觉得能养出安全水产品的才是真技术!对于虫,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一下虫是怎样来的?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易得虫害?这些资料太少了!比如纤毛虫,在水体就有的,它是滤食有机质,喜欢寄生在鳃部。根据它的生长特点,有纤毛虫通常水体有机质多!减少有机质就可以起到防虫的效果!或者是平时多改底,减少淤泥也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
@李茂裕:@啊来 你抓住根源了。控制有机质是减少虫宰根本。不止是改底,水体有机质也要净化
@我爱辣椒:即使种水草,也有很多虾塘发生蓝藻,水过浓的现象。这也许是污染和净化的平衡关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