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须谨防“公地悲剧”发生2014年10月20日 09:10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可持续的水产养殖至今仍是一句空话,我们总觉得离“无水可养”的末途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因而行业还在热衷发掘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而高产高效,在当前的养殖心态驱使下,只可能将大排大放做得更为彻底,带来更严重的有机物、氨氮、抗生素等水污染问题。 最近的现实又给我们敲响警钟。日前,有研究人员对珠江口水产养殖区的抗生素污染状况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珠江口水产养殖区水中受到抗生素中等水平的污染,而沉积物中受到较高水平的污染。同时,调研中也发现,与未使用过抗生素的池塘比较,使用过抗生素的虾塘中抗多重药物的弧菌普遍存在,原因是抗生素的大量残留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这应该可以作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对虾整体养殖成功率连年低下,最为接近事实的注脚。 实际上, “水不好导致鱼虾难养”已成行业公知,但遗憾的是,养殖户大多站在自身角度抱以漠然地索取态度。 前段时间走访了使用通威365养殖模式的养殖户,出于投入成本的考虑,有些养殖户仅是取了365模式中的“底部排污” ,直接将养殖废水排入鱼塘边的水渠。从养殖户的角度来看,池塘内环境中的水体好坏才是影响收成的主要因素, 因而需要关注, 但忽视了当外部大环境因随意排放而污染后,最终同样会“反哺”给池塘,以致越来越难养。可以说,这是非常典型的掠夺式养殖思维。 当个体掠夺式养殖思维普遍存在时,就会发生“公地悲剧” 。1968 年,英国学者哈定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 : 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 “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 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当下的水产养殖与“公地悲剧”何其相似,都源于公产的私人利用方式 : 养殖户追求高产而随意排放污水,反正池塘外的水是公用的,几乎零成本使用,而治污需要成本,就算自己不排,别人也会排。长久以往,水产养殖难逃“公地悲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