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水火焰 于 2015-11-21 15:45 编辑
“中小饲料企业为何还不向大企业开炮?”
——谋易咨询王中认为,很多人唱衰中小企业,觉得中小企业没有未来,最终会被淘汰的观点并不客观。他表示,中小饲料企业至少在九个方面有可胜出的机会,分别是:细分小众领域、区域市场、偏远市场、海外市场、非成熟品类、非常规原料、拾遗补缺、农牧电商、原料波动。
“未来企业靠人赚钱,还是靠产品赚钱?” ——企业有限的资源是该更多投入人才培养,还是产品研发?有人认为行业缺乏有技术的人才,因此培养一个具有塘头服务能力的团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但也有人认为,人是活的,培养了不一定会为企业所用,唯有把核心竞争力放在产品上,企业才有未来。
“前几个月不敢睡,因为一觉醒来鱼价就掉一毛钱。” ——海南地区1-1.6斤规格罗非鱼价由年初的4.6元/斤一路下滑至3.6-3.7元/斤,跌幅超过1元/斤,养殖户大多亏损0.7-0.8元/斤。8月初,鱼价逐步回暖至4.1元/斤,当地养殖户笑称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时代交给我们一个落魄的养殖环境、一个资本化的社会、一个过山车式的市场环境。过十年后行业内一定有年轻的企业成长壮大、一定有业务精英飞黄腾达。如果是我们,我们很荣幸。如果不是,我们努力过,不后悔!” ——某位在十年前以做饲料业务员起家的老总在一次营销培训会上这样鼓励年轻的饲料业务员。他强调最重要的不是行业低迷,而是业务员自己是否具备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的心态及能力。
“现在的虾料更多体现了商业的本性,忽略了虾生存和生长时必要的营养诉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养虾业持续抵迷,饲料厂家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饲料企业认为,现在企业更多是聚焦价格,通过降低成本,低价挤占市场,虾料的品质逐年下滑,以致养虾业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
“以前养虾像卖白粉,现在就像吸白粉。” ——虾好养的时候获利是暴利,但随着对虾养殖成功率越来越低下,养殖户只能不断地往里边投钱,来博取有可能的成功。
30米
宁波的消费者在网上发布消息称,从市场买回的两只青蟹,每只青蟹身上所绑缚的绳子长度超过30米。一时哗然,部分网友调侃这是买绳子送螃蟹。“过度绑蟹”的现象并不少见,主要是在流通领域青蟹绑绳执法缺乏可参照的法律依据,仍处于执法盲区。
4吨 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预估,2015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为2000-2100吨左右,较去年总产量2300吨减少10%-15%。而受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商家有519家,意味着每个商家平均拥有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不足4吨。尽管如此,电商、消费者仍围着阳澄湖大闸蟹转,有业者认为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被过度消费。
20.9kg
据FAO预估,2010-2030年间水产品产量将增长23.6%,全球人口增长20.2%,估计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理论上将从2011-2013年的19.2kg增长到2023年的20.9kg。参照上一个十年,由于高鱼价及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速也将放缓。
1元/斤 7月底,广西地区连续10天的暴雨,使得钦州湾近800万斤金鲳几乎全军覆没,养殖户求船、求车、求冰块、求码头……一昼夜间,广西金鲳鱼价从10元/斤暴跌至5元/斤,随着资源紧缺程度和鱼发病程度的恶劣化,钦州湾泛起一片又一片白花花的死鱼,有心急的养殖户出价1元/斤,只要对方肯来收鱼。广西铁山港地区虽直接受暴雨影响不深,但暴雨导致小瓜虫病等病害增加,吃料减少。
8730万吨 据国内180个重点饲料企业的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饲料总产量为8730万吨,同比下降1.7%,但因为饲料原料成本有所缓解,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据一季度报告,11家饲料上市公司的利润是85亿,同比上涨9.4%。
注胶虾
温州和昆明在7月份的一周内先后出现“注胶虾” 踪迹,且产地均指向广东湛江,抽样送检结果显示胶状物80%为明胶,剩余20%不溶物属性不明,注胶后每斤虾可多赚30元。注胶虾再次引起公众对水产品安全的关注,同时也暴露了市场监管的诸多问题。
“香蕉”鱼纠纷 最近,黄颡鱼变色问题(出现酷似香蕉的体色,被称之为“香蕉”鱼)引发的纠纷不断,从华中到华南已有多起因变色而导致饲料企业、养殖户或经销商对簿公堂的事件。据了解,出现“香蕉”鱼主要是饲料配方、原材料等出现问题。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曾表示,养殖户偏好在饲料中添加鱼油,但鱼油在高温季节易氧化,再喂食很容易导致鱼体变色。他建议淡水鱼料中不用鱼油。
罗非药残风波 中国输美罗非鱼被曝出严重的磺胺类等药残问题,美国FDA下了最后通牒,称如果中国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仍被检出严重的药残问题,将对中国罗非鱼施行“自动扣留”,需要进行100%检测合格后才允许进入美国市场。尽管在中国磺胺类药物非禁用药物,而在美国属于禁用药物,标准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诉求存在差异。但需要认清的事实是,罗非鱼产业以出口美国市场为主的发展模式,注定了只能生产符合消费市场需求标准的产品。
水产入安全黑榜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6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捡情况,问题最大的是水产品及水产制品,不合格率高达10.53%。此次抽检的水产及水产制品共361批次,主要包括淡水鱼虾类、海水鱼虾类、烤鱼片(含散装)和熟制动物性水产品(可直接食用)等,主要问题为抗菌类药物残留,如硝基呋喃类药物、孔雀石绿、喹诺酮类药物、喹乙醇土霉素等。
……
……
……
接下来会有什么内容出现呢? 这个得看你的了! 表磨蹭啦,等的就是你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