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江苏水产饲料工业发展分析

2013-10-6 03:20| 发布者: 水宝宝| 查看: 58818| 评论: 1|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江苏的水产养殖以淡水养殖为主,四大家鱼、团头鲂、鲫鱼是主要淡水种类,其中鲫鱼、团头鲂养殖量位居全国第一,草鱼、青鱼的产量也是位于全国的前列;由于海岸线的特殊性,海水养殖量小。2012年,江苏的水产饲料占江 ...



  
  3、以饲料安全质量保障养殖动物健康


  
  饲料营养质量、安全质量是影响养殖水产动物健康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来保障饲料的安全质量?个人以为,重要的是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①饲料产品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定位


  
  饲料营养质量和安全质量的保障需要通过优质、安全的饲料原料来实现,这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代价。因此,保持饲料产品具有合理的市场价格是前提条件。我们的市场产品竞争惯用的对策是价格竞争,而一味的价格竞争导致饲料成本难以达到保障营养质量、安全质量的基本要求,最终导致饲料质量不稳定、养殖市场不稳定,饲料企业的市场份额也逐渐下降。这是非良性的市场竞争对策。江苏区域的水产饲料、水产饲料企业在维持饲料市场价格方面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对稳定,也显示出相对较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应该珍惜。


  
  ②保障饲料原料的安全质量是基础


  
  如何保障饲料原料的安全质量?


  
  首先,日常性地增加原料安全检查指标,并作为原料采购、收货的硬性指标。在饲料原料采购、评价时,在原有的水分、营养指标检测与评价的基础上,要日常性地、有针对性地增加饲料原料安全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进行评价,作为原料采购、收货的硬性条件。例如对于谷物类原料,要增加霉菌毒素检查指标;对于油脂原料如鱼油、豆油等,对含油高的原料如米糠、肉粉、鱼粉等,要增加油脂氧化鉴定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按量等,以及蛋白质腐败鉴定指标如组胺、挥发性盐基氮等。


  
  其次,认真做好原料的掺假鉴别。随着茶籽油产销量的增加,茶籽粕的数量也很大;随着生物柴油的开发和产销量的增加,小桐子(麻疯树种子)粕的数量显著增加。而茶籽粕可引起鱼类出血,小桐子粕对动物是有毒的。而这类饼、粕可能掺假到棉籽粕、菜籽粕中,导致饲料出现不明原因的安全质量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对饲料原料的掺假鉴别才是有效的应对办法。对于动物蛋白质原料中加入非蛋白氮、保鲜剂等也要进行鉴别。


  
  第三,合理选择安全的饲料原料。一些饲料原料、尤其是一些非常规的饲料原料,通常都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例如蚕蛹可能含有油脂氧化产物、农药等,鱿鱼膏、乌贼稿等可能是利用鱼粉加工副产物鱼熔浆混合而成,除了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查外,要对组胺、挥发性盐基氮、丙二醛等进行检查和评价。抗生素的药渣含有有毒物质,不能作为饲料原料。


  
  重要的一点是对以前没有使用过的饲料原料,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同时,在第一次使用时要保证用量小于3%左右,之后在没有安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才逐渐加大使用量。


  
  (三)适应饲料投喂方式,发展后熟化硬颗粒饲料
  
  前面我们分析了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真空喷涂油脂膨化饲料的市场前景,这里还要强调为了适应养殖技术的要求,饲料加工技术要做适当的调整。


  
  在江苏、浙江水产养殖中,泥鳅、中华绒螯蟹、淡水虾还在使用人工投喂饲料的方式,泥鳅养殖使用人工投喂饲料完全是人为习惯的问题,很不合理;而虾、蟹采用人工投喂饲料是满足其抱食摄食习性的要求,有其必要性。


  
  对于人工投喂饲料,要求饲料颗粒在水中的耐水时间在30min以上,一般的硬颗粒饲料耐水时间不够,饲料在水中溶散浪费非常严重。对于硬颗粒饲料,如果为了满足耐水时间的要求,就必须增加饲料的粘接性、增加环模压缩比、增加调质时间等常规方法,但可能导致颗粒硬度增加、比重增加,影响摄食,即使饲料进入消化道也难以消化。在泥鳅养殖中出现泥鳅“梗死”的情况。而使用膨化饲料可以满足耐水时间的要求,但加工成本显著增加,导致养殖成本增加(饲料养殖效率并没有增加)。


  
  那么,养殖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硬颗粒饲料呢?


  
  水产动物消化道短,没有真正的牙齿,多数没有胃,即使有胃的也是存储食物而不能磨碎食物。因此,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具备磨碎食物的能力,摄食的颗粒状饲料也是从颗粒的表面逐渐将食物消化,直到整个颗粒消化完毕。这样的话,生产的颗粒饲料如果粘接的过于牢固、颗粒过硬,饲料颗粒进入消化道后不能有效地分散,消化作用只能从颗粒表面逐渐向内部消耗,消化速度慢、时间长。硬硬的颗粒影响消化道的运动、更影响消化的效率。在泥鳅出现类似“梗死”的现象。


  
  理想的硬颗粒饲料应该是:表面具有很好的粘接性能以延长颗粒在水中溶散、溶失的时间,当颗粒被摄食进入消化道后,颗粒表面的粘接层被溶解,颗粒内部的饲料在消化道内形成“崩解”效应,饲料微粒很快分散在消化道内。而这样的饲料应该就是后熟化的硬颗粒饲料。饲料在制粒后能够有30min左右、70~80℃的稳定时间,依赖制粒颗粒水分和温度,使颗粒的表面淀粉进一步糊化,在冷却后就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糊化层,其粘接性能很好,满足颗粒饲料在水中的耐水时间,而又不影响颗粒进入消化道后的消化、吸收。


  
  按照上述原理,生产泥鳅饲料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的泥鳅饲料养殖效果不好,不是营养上的问题,而是由于养殖技术相对原始,采用人工投料,其实就是颗粒饲料的形态是否适应人工投喂这种方式的问题。泥鳅养殖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要养殖户接受新的养殖技术条件,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作为饲料企业,唯有首先调整我们自己的技术对策。其实就是利用虾、蟹饲料生产工艺技术要求来生产泥鳅等人工投喂的饲料。


  
  (四)研究饲料投喂技术,引导养殖技术的发展


  
  饲料要取得好的养殖效果,饲料投喂技术很重要。而目前我们的饲料投喂技术还有待提高。


  
  1、饲料投喂方式


  
  最早采用的是人工投喂方法,后来被饲料投喂机的机器投喂方式所取代,但是,在一些养殖种类上依然采用人工投喂饲料,如泥鳅养殖、虾、蟹养殖。


  
  ①浮性膨化饲料宜采用投饲机投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膨化浮性饲料应该采用什么的投喂方式?一般以为浮性饲料可以在水中保持很长时间、甚至24h.颗粒也不会溶散,所以就采用直接将膨化浮性饲料倒入池塘中的方法。这是不对的,浮性膨化饲料在水中虽然颗粒不会很快分散掉,但是其中的水溶性成分会溶失在水中,在高温季节如夏季,水温达到30℃以上,饲料中蛋白质、油脂、淀粉等很容易变质,即使颗粒没有分散,但有效营养物质则会溶失或变质,很好的饲料因为没有合理的投喂方法而导致养殖效果很差。因此,即使是浮性膨化饲料,也应该采用投饲机进行投喂。


  
  ②电动风力投喂方式值得重视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出现一种依赖电动风力输送和投喂饲料的方式,与投饲机投喂饲料的方式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


  
  电动风力投喂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一个很长的风力和饲料通过管道、一个风力鼓风机、一个饲料斗;风管的一端设置于池塘中央,成为饲料出口,另一端连接于饲料斗,用于输入饲料。基本工作原理是:依赖电动风机提供正压风力,将来源于饲料斗中的饲料通过管道将饲料从饲料房输送到池塘中央,依赖风力动力将饲料分散在一定范围内的池塘水体中,完成饲料的投喂工作。


  
  该方式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饲料投料口位于池塘中央,改变了以前将投饲机设置于池塘边上的弊端,鱼群可以在水深较深的池塘中央摄食;饲料分散的面积更大;避免了饲料中的粉料、碎粒料被自然风吹到池塘埂或岸上的浪费,可以分散在池塘中,被小鱼或鲢鳙鱼摄食到;饲料的输入端在饲料房里,人和饲料都可以避免被日晒雨淋,也减少了对饲料的搬运人力消耗。


  
  该种饲料投喂方式没有改变对饲料颗粒质量的要求,主要还是对饲料投喂效果和效率、人力资源的节约等起到很好的作用。饲料可以取得更好的养殖效果,饲料企业技术服务队伍应该加大该种饲料投喂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并为下一代饲料包装、运输和投喂方式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散装饲料及其投喂方式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我们现有的袋装饲料在包装成本上值得改进。一个包装袋接近3元/个,一吨硬颗粒饲料需要25个包装袋就是70多元,主要是这些包装袋都是一次性使用,浪费很大,对环境的压力也很大。同时,在饲料装包、堆码过程也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饲料企业在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如何降低成本是值得研究的。


  
  国外一般使用浮性膨化饲料,且饲料原料、成品饲料基本都是散装的,省去原料包装过程、成品包装过程及其包装费用,原料和成品饲料均采用饲料料仓存储;饲料的运输也是以类似于散装水泥车一样的散装饲料运输车。在养殖场也是以立式料仓临时存储,饲料投喂使用皮卡车以鼓风正压力的方式将饲料吹到池塘中完成饲料的投喂。这样的方式,从原料到成品饲料送入养殖动物口中,不需要包装袋,人也不接触到饲料,完全是机械完成整个工作。在人力资源日益紧张、人力成本逐渐增高的的情况下,这种饲料的生产、运输和投喂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目前在国内,饲料企业与大型养殖场直接对接,散装饲料以配送的方式运输到养殖场,已经出现类似于国外水产饲料企业的散装饲料生产、运输方式。如果再结合上述“电动风力饲料投喂方式”则可以实现水产饲料的散装化。这种方式可以在大型的养殖场与饲料厂进行直接的对接,在饲料销售上也可以逐步实现饲料的直销模式。可以设想一下:在大型养殖场建设立式饲料筒仓,饲料筒仓与电动风力饲料投喂系统对接,直接将来源于筒仓的饲料投喂到养殖池塘中。


  
  2、“饲料套餐”投喂方式值得推广


  
  不同养殖动物混养已经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而相应的饲料技术也要与之配套。


  
  对于饲料技术,需要研究“混养”的配方技术和相应的生产制造技术,以满足在同一个养殖池塘中不同养殖种类的营养需要。但是,完全依赖配方技术难以满足不同养殖动物对饲料营养的需要,这就需要研究饲料在投喂环节的组合方案,这就是所谓的“饲料套餐”。即在一个池塘中需要将2种或2种以上的饲料同时进行投喂,以满足不同种类、或同种类不同个体大小鱼类摄食、营养的需要。


  
  不同的饲料如何组合?如何在一个池塘中投喂不同的饲料?


  
  例如,在鲫鱼、团头鲂、草鱼等摄食鱼类混养模式下,鲫鱼、团头鲂需要的营养水平较高,而草鱼则低一些,且对于个体较大的草鱼(500g/尾以上)饲料中需要一定量的粗纤维。这时就可以将适合于鲫鱼、团头鲂的一种饲料和适用于草鱼的一种配合使用。


  
  在鱼虾混养条件下,都是采用饲料机投喂饲料。在虾苗阶段需要投喂虾类饲料,等虾达到一定规格后就只是使用混养鱼饲料即可。这样,也需要在同一个池塘中使用鱼料和虾料。


  
  饲料套餐的组合方案需要饲料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合,而在饲料投喂环节则需要技术服务人员指导养殖户完成饲料的组合投喂。饲料组合投喂的方案可以考虑:2种饲料在同一时间、分地点分开投喂,只是开机时间有先后差异:一般是先投喂养殖数量大、或个体大的养殖动物的饲料,之后再开机投喂另外一种饲料。不同混养条件下的饲料组合投喂方式有差异,这需要更多的研究。


  
  3、饲料投喂与水质条件值得研究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饲料投喂过程中,在摄食饲料的区域水体中溶解氧要显著低于其他水域,而过低的溶解氧会影响到水产动物的摄食效果和饲料的养殖效果。不同条件下,摄食区域溶解氧差异有多大、对摄食的影响有多大?可以采取什么方案来解决摄食区域溶解氧不足的问题?这些都还需要试验研究,并且是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


  
  现在养殖池塘都在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池塘底泥,这是近些年来在水质控制技术上的技术进步。而这种水质调控与饲料投喂技术如何进行协调和组合还是值得研究的。尤其是一些好氧量大的微生物制剂,在使用后水体中溶解要降低,那么在使用微生物制剂后什么时间投喂饲料才是合适的?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1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utherlh 2013-10-6 21:28
叶老师,有没有电动风力投喂系统的图片呢?市场上有厂家专门做这种产品不?

查看全部评论(1)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