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0
- UID
- 8809
- 积分
- 1424
- 主题
- 4
- 帖子
- 440
- 精华
- 3
- 经验
- 1424 点
- 金币
- 348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440
- 精华
- 3
- 经验
- 1424 点
- 金币
- 348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9
|
本帖最后由 叶元土 于 2012-3-16 04:23 编辑
最担心的是降价过于激烈!无论论坛里各位意见如何,我还是有一个观点,如果做到饲料没有利润的时候到底谁受损失最大?饲料不同于家电,食品与农业就是一个保障性行业,要保障人民吃饭的问题。今年广东新增了70余条膨化线,还没有开始上量倒是先已经开始降价,有的是依据已经到手的原料、有的是依据原料合同价格、还有多的是什么也没有(跟着其他企业)来确定目前的饲料价格。如果豆粕在短期内涨价呢(极有可能),豆粕涨价后菜粕、棉粕呢,会跟风的。今年的小麦、米糠是涨价的。我测算过,如果不用鱼粉或低鱼粉的饲料,虽然棉粕、菜粕降价了(但是质量下降很多啊),但是米糠、小麦涨价了,配合饲料价格差与去年同期比较也就在50-80元/吨左右。这个价格,如果豆粕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没有了。倒时再把饲料涨价,看有几个企业可以涨得上去?就只有调整配方了,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养殖户啊和企业自身。对于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能够有社会资金进入是好事,但是,当打破原有价值与利润格局的时候,谁的日子也不好过,图什么呢?当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限度后,维护成本也要显著性的增加。而占有率达到一定限度,企业的一举一动就会对养殖户的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是集中制好还是适当分权的好?现在,有社会资金介入、有策划公司介入是好事情,行业需要这样的变化和冲击。但是,如果冲击到饲料产品质量的时候,就极为不应该了。而今年一开始就是价格上的竞争,价格竞争在短期看对养殖户好像有利,但是到一定的底线后就涉及到配方质量了,就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倒时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养殖户了。当养殖户受到伤害的时候,就是这个产业基础动摇的时候了。想想,广东积聚了全国最多的水产膨化饲料生产线,膨化技术本身还有很多需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工艺问题等,马上就迎来了价格的剧烈波动,是不是就可能回到几年前广东硬颗粒饲料的局面呢?但每个膨化饲料生产企业所担负的设备折旧压力、资金利息的压力则远不是前几年的局面了。这种局面难以想象,但我们现在的步伐则是在一步一步地向这个方向发展。企业间可以在营销策略、在产销分离等方面下功夫,但最好不要在价格战上发力过猛。一个产业发展要维持基本的利润和利润率!学学国外的饲料企业如何竞争的或许更好! |
-
总评分: 经验 + 10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