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0
- UID
- 8809
- 积分
- 1424
- 主题
- 4
- 帖子
- 440
- 精华
- 3
- 经验
- 1424 点
- 金币
- 348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9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440
- 精华
- 3
- 经验
- 1424 点
- 金币
- 3489 元
- 注册时间
- 2011-8-9
|
本帖最后由 叶元土 于 2012-3-16 07:09 编辑
关于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也很多,我理解主要有:资金问题,谁给钱?给钱了能够有什么结果?钱给谁?自己企业还是职业研究人员?研究什么问题?是研究者提出问题,还是企业提出问题?如何研究,是做论文式的研究还是做产品技术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如何利用?是企业自己利用还是作为社会资源共享?如何评价的问题,是按照现行大学和政府的评价还是按照经历利益评价?研究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企业是否像做公益事业一样提供研究者经费?如何回报?
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出现职业性的、第三方的(社会共享的)研究机构,主要接受企业的研究项目,提供研究结果。大学研究机构也适当转型,不要单纯接受政府研究项目,不要单纯做论文。把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适当地分离(各有侧重点),培育更多的技术研究团队。大学也把研究人员、研究课题向企业延伸、向产业领域延伸。同时,要研究如何转化研究成果的问题,技术研究成果与产品研究成果应该具备不同的转化方式。更重要的是,现在研究的仪器设备、尤其是定量分析设备和养殖系统,在企业里更好了,如果大学研究能够与企业合作研究重大项目,就是最好的模式,且将共性技术、共性基础部分的研究成果适当社会化,只是将涉及技术参数的部分机密化、企业独占化,或许也是推动产业技术研究的方式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