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水稻+蛙”,武汉新洲稻蛙共养新模式正悄然兴起

2019-10-8 10:46|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35180| 评论: 0|来自: 新洲问津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三店街朱杨村水稻已经成熟,稻花飘香,一片蛙鸣。“田里的水稻还未收割,每亩已经收入了近6万元。”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三店街朱杨村水稻已经成熟,稻花飘香,一片蛙鸣。“田里的水稻还未收割,每亩已经收入了近6万元。”近日,三店街朱杨村广传这件新鲜事,“创造奇迹的是武汉蛙之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那426亩稻蛙共生基地。”

  稻田养虾已经非常普遍了,很多村民通过这种种养模式发家致富,而三店街朱杨村水稻田里养的不是虾而是蛙。近日,记者走进三店街朱杨村,探访了我区首例稻蛙共养模式新基地。


  “2/3水稻已被预订,每周除了固定运送3500斤黑斑蛙前往华南市场,黑斑蛙还将远销广东、湖南、上海、湖北各大地区。新型‘水稻+蛙’稻蛙共养模式亩产值达6万元”,武汉蛙之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李红文满脸欢喜的说道。在三店街朱杨村,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稻蛙共养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据了解,武汉蛙之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蛙稻共生、种养结合为主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2017年6月20日由李红文等12人发起成立,流转和租赁稻田面积426亩,现有合作社社员51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合法养殖,并取得了《黑斑蛙驯养繁殖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合作社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扩大稻田面积到1万亩以上,带动生产经营农户1000户以上,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蛙稻生态种养生产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増收开辟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寻求符合农村当地实际的契合点。


  稻田蛙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每到夏季,农村的沟边路边经常可见。稻田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人工养殖稻田蛙的驯化技术又很难,因而养的人不多。武汉蛙之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邀请我区水稻专家罗自友、水产专家马金刚实地考察,为稻蛙共养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专家告诉记者:“基地的稻田里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青蛙帮水稻捉虫,青蛙粪便又可以为水稻增肥,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就是利用了稻田和青蛙共生互利的关系,采用这种种养模式既能节省人工,又能保证所生产的稻米和蛙肉真正达到原生态、无公害。同时,‘水稻+’立体生态循环种养实现亩产值大幅增长。”

  三店街朱杨村村民徐永祥说:“以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挣5—6万元左右,而现在加入武汉蛙之家合作社,采取稻蛙共养模式,在村委和专家的带领下,我承包的12亩田地,年产值达20多万元,现在村里已经有51人加入了合作社,希望大家都能致富奔小康。”

  来源:新洲问津 覃佐丹 
  拍摄:沈雷平(本文转自【新洲问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青蛙  稻蛙种养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手机端每日水产新闻
    水产行业在线交流
    水产图片新闻
    水产会讯
    水产价格行情
    水产行业招聘
    水产养殖池塘出租转让
    水产前沿杂志订阅
    河北渔业期刊
    回顶部